董绍俊的人物生平

 我来答
落幕661ou1
2016-06-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80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0.7万
展开全部

董绍俊,1931年6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她在中学时代,酷爱读书,阅读了大量各类书籍。历史伟人,特别是科学家的传记深深吸引了她,居里夫人成为她心目中最崇敬的人物,鼓舞她立志做一名勇于攀登的科学家。她勤奋学习,夜晚把电灯拉低避开父母的阻止而继续读书,几年下来成了全家中惟一的近视眼。1949年新中国诞生,她跨进了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在国庆节,她和同学们一道打着腰鼓列队通过天安门,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喜悦。就在此学习期间,她父亲以“历史反革命”罪被捕入狱(这桩冤案37年后才得到平反),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政治和经济重压几乎逼她辍学。痛苦和彷徨没有将她压垮,她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直到1952年因国家急需提前一年大学毕业。她以优秀成绩被选人中国科学院,分配到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始了“极谱学”的学习和研究。她开始对极谱络合物电极过程动力学和示波极谱方法产生浓厚兴趣。
1959年,有位资深苏联专家来应化所指导工作,他断言:“稀土电沉积率不能超过70%”,还开玩笑地说:“如果谁能超过此值,我愿以脑袋打赌”,显然这结论是不科学的,董绍俊决心去碰一碰。她另辟蹊径,经过22个昼夜奋战,结果证明,稀土的电沉积率达到90%以上,使这位专家大感意外,由怀疑转为钦佩,并称赞她“开辟了电解法分离稀土的新途径”。由此激发了她从事科研的“创新”意识。
1978年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文革”中被迫改行的董绍俊于1979年末重新回到电分析化学室。长期以来,她受父亲问题牵连一直是被“内控使用”。对比之下,她倍加珍惜15年后获得的研究岗位。在查阅大量文献中她注意到“化学修饰电极”这一新兴领域,当时国内尚无人问津。她写出综论和研究方案,于1981年元月正式开题,开始了艰苦的创业过程。后来得到中科院领导重视,列入院重点项目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1981年5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F.Anson教授来华讲学,在北京大学的学习会上她也被邀请作了“化学修饰电极研究”学术报告。同年夏,日本东北大学长哲郎教授来华主讲“化学修饰电极”,她被临时指派作口头英文翻译,结束时该教授主动向中科院领导提出邀请她去日本访问,并被批准。对她来说,这是50岁才第一次有出国机会,她犹如获得第二次解放,真是感慨万千。
1981年10~11月访日期间,她曾在日本化学会、东北大学作大会报告,反应热烈。不久受到日本仙台市长的特别接见和隆重宴请,在桌上插了中日两国国旗,这种对中国科学家的尊重和给予的荣誉更加激起她强烈的为祖国科学而献身的决心。
1982年10月董绍俊应邀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在T.Kuwana教授实验室了解到国际上有关的先进经验,访问了一些著名大学并进行学术交流,特别是参加美国Gordon学术会议(电化学方面)受到很大启发。名家学者汇集一堂,展开高水平的学术研讨,进行自由争论,这种促进科学创新的形式,深深地刻印在她的脑海里。
回国后董绍俊积极推进研究向国际前沿发展。她负责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电分析化学开放实验室,于1989年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分析化学方面的开放实验室,她任该实验室主任达10 年。除“化学修饰电极”外,还开展了“光透光谱电化学”、“生物电化学”和“超微电极”等新领域工作,先后与美、日、法、香港等有关大学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她被聘为3种国际杂志、4种国内杂志编委,提任过美国Kansas大学、法国Bourgogne大学和3所国内大学客座教授。目前她担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政协常委。最近她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