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虽然有时也借助图片、幻灯片进行教学,但总给人以死板的感觉,不足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很难适应当今孩子们多元化的需求,难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就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素质和语文实践能力。下面就简单谈谈我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一些实例。
一、以学定教,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
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直观形象、化静为动、。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设民主和谐合作竞争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构建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信息化环境,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真正为构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1、创设氛围,在虚拟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
网络资源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教学作文《我的“小天地”》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幸福之家”的动态呈现场景:房间地面是长方形的,各色家具一应俱全,墙上还挂着装饰画,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逼真的家居生活世界。由此创设出温馨的氛围在授课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要把自己的“小天地”介绍给大家。
再如《回声》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回声”的有关知识。虽然课文叙述采用的是童话故事的方式,但要让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这样抽象的知识谈何容易。为此我制作了回声形成原因的课件:小青蛙在桥洞里呱呱地叫着,它的叫声就变为弧线向桥洞的石壁扩展。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弧线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声波。,接着声波也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四面扩展,碰到了石壁就一圈一圈地返回来,传到青蛙的耳边。通过课件的生动展示,就将课文静止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载体,使抽象的声波直观化、形象化,学生就在盎然的兴趣中明白了回声形成的原因。这样,恰当的课件运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2、自主探究,在人机互动中提升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实践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发展水平、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乐趣。我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的功能,在估计学生可能遇到困难的环节设置“提示”或帮助“键。将导学的线索放置在里面,当部分学生思维“短路”时可及时点击“帮助”键获得帮助;假如学生仍有困惑,可通过语音系统向老师和学生请求个别指导。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领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品尝到伴随自主探究而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分析点评,在交互观摩中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网络教室的点播功能,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或设计在大屏幕上调显出来。同时利用黑屏控制技术遮盖学生机的屏幕,组织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大屏幕进行分析和点评,学生可以形象清晰地看到同伴的思维成果,避免了在黑板上涂描话说之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有效地催生了学生的思维碰撞而产生的灵感。
利用网络教学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害羞、怕嘲笑等畏惧心理。学生通过电脑操作,利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问题输入到教师的主机上,不用公布自己的姓名,教师收到信息后,如果是简单的委托可以直接进行解答;更多时候可以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就能培养学生坦诚健康的心理品质,强化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二、以人为本,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动态化、人性化,使它们含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语文教学资源为我们所用。而这些教学资源又是顺应了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和体现自主发展而设计的。
1、语文课程资源的形象化设计
小学生天生对形象感强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利用FLASH动画,把课程内容设计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一年级习字”的课程资源时,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倾向,在学校的网页上设计了“习字小课堂”的页面。一进入其中,就出现了可爱的“熊猫博士”的卡通形象。还有“熊猫课堂”、“熊猫练功房”、“熊猫超市”、“熊猫图书馆”等卡通房间,学生既可以读到与生字词相关的一些课外阅读资料、趣味小故事、认字小窍门以及区别形近字的方法。每一个环节和项目都注意与图片、声音、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娱乐中度过学习的每一分钟,享受到语文学校的快乐。
2、语文课程资源的动态化设计
静态的文本教材呈现的是学术形态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都已经注意到了将学术形态的教材进行开发,将复杂的语文问题依托于鲜活的问题情境引出,把简单的文本结论还原于丰富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从而使语文课程资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夹丝网防盗玻璃”、“吸音玻璃”、“吸热玻璃”的特点、作用做了详尽的解释和说明,但小学生没见过这些玻璃,因而对文中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尤其对“自动报警”等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制作了展示新型玻璃和介绍“自动报警器”工作原理的课件。在导入新课后,首先通过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一组色彩亮丽的新型玻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有关“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当用鼠标点击假想的小偷时,“小偷”就移动触及到夹丝网防盗玻璃,这时,电路图上的红色灯泡就立即不停地闪烁,并伴有尖锐的警笛声,“小偷”立刻仓皇而逃。这样逼真形象的设计引人入胜,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性化设计
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提供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给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育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创建了校园网,建立了学生网站、网上图书馆、专题学习网站等开放空间。在专题学习网站下设立了专门的语文学习栏目,分册编排,将每一册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语文背景资料囊括其中,既包括从网上收集到的语文史料、知识典故、各种相关的图片和文本资料;还包括语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或自己创作的儿歌、顺口溜等。当然,也欢迎学生收集资料或上传作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可以让全校师生及时分享的网上教学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语文素养,更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所蕴涵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沉淀,促进了学生开展语文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使教育更具有人文性和开放性。
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必定是教材文本与信息内容内在机理上的水乳交融,是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方式外在表现形式上的协调一致。充分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会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以学定教,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
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直观形象、化静为动、。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设民主和谐合作竞争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构建利于学生个别化学习,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的信息化环境,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真正为构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1、创设氛围,在虚拟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望
网络资源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在教学作文《我的“小天地”》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幸福之家”的动态呈现场景:房间地面是长方形的,各色家具一应俱全,墙上还挂着装饰画,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逼真的家居生活世界。由此创设出温馨的氛围在授课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要把自己的“小天地”介绍给大家。
再如《回声》这篇课文是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回声”的有关知识。虽然课文叙述采用的是童话故事的方式,但要让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这样抽象的知识谈何容易。为此我制作了回声形成原因的课件:小青蛙在桥洞里呱呱地叫着,它的叫声就变为弧线向桥洞的石壁扩展。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弧线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声波。,接着声波也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向四面扩展,碰到了石壁就一圈一圈地返回来,传到青蛙的耳边。通过课件的生动展示,就将课文静止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载体,使抽象的声波直观化、形象化,学生就在盎然的兴趣中明白了回声形成的原因。这样,恰当的课件运用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
2、自主探究,在人机互动中提升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的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挑战。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实践中,要认真分析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发展水平、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乐趣。我充分利用人机交互的功能,在估计学生可能遇到困难的环节设置“提示”或帮助“键。将导学的线索放置在里面,当部分学生思维“短路”时可及时点击“帮助”键获得帮助;假如学生仍有困惑,可通过语音系统向老师和学生请求个别指导。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领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品尝到伴随自主探究而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分析点评,在交互观摩中培养创新意识
利用网络教室的点播功能,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或设计在大屏幕上调显出来。同时利用黑屏控制技术遮盖学生机的屏幕,组织学生的注意力指向大屏幕进行分析和点评,学生可以形象清晰地看到同伴的思维成果,避免了在黑板上涂描话说之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有效地催生了学生的思维碰撞而产生的灵感。
利用网络教学的提问可以消除学生的害羞、怕嘲笑等畏惧心理。学生通过电脑操作,利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问题输入到教师的主机上,不用公布自己的姓名,教师收到信息后,如果是简单的委托可以直接进行解答;更多时候可以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久而久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就能培养学生坦诚健康的心理品质,强化学生的质疑问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
二、以人为本,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人文整合,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动态化、人性化,使它们含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更大范围内的语文教学资源为我们所用。而这些教学资源又是顺应了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和体现自主发展而设计的。
1、语文课程资源的形象化设计
小学生天生对形象感强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利用FLASH动画,把课程内容设计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一年级习字”的课程资源时,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倾向,在学校的网页上设计了“习字小课堂”的页面。一进入其中,就出现了可爱的“熊猫博士”的卡通形象。还有“熊猫课堂”、“熊猫练功房”、“熊猫超市”、“熊猫图书馆”等卡通房间,学生既可以读到与生字词相关的一些课外阅读资料、趣味小故事、认字小窍门以及区别形近字的方法。每一个环节和项目都注意与图片、声音、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娱乐中度过学习的每一分钟,享受到语文学校的快乐。
2、语文课程资源的动态化设计
静态的文本教材呈现的是学术形态的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都已经注意到了将学术形态的教材进行开发,将复杂的语文问题依托于鲜活的问题情境引出,把简单的文本结论还原于丰富的探索过程中去发现,从而使语文课程资源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夹丝网防盗玻璃”、“吸音玻璃”、“吸热玻璃”的特点、作用做了详尽的解释和说明,但小学生没见过这些玻璃,因而对文中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尤其对“自动报警”等专业术语难以理解。针对这些问题,我制作了展示新型玻璃和介绍“自动报警器”工作原理的课件。在导入新课后,首先通过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一组色彩亮丽的新型玻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有关“夹丝网防盗玻璃”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当用鼠标点击假想的小偷时,“小偷”就移动触及到夹丝网防盗玻璃,这时,电路图上的红色灯泡就立即不停地闪烁,并伴有尖锐的警笛声,“小偷”立刻仓皇而逃。这样逼真形象的设计引人入胜,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原理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性化设计
充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所提供的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给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教育平台,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创建了校园网,建立了学生网站、网上图书馆、专题学习网站等开放空间。在专题学习网站下设立了专门的语文学习栏目,分册编排,将每一册语文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语文背景资料囊括其中,既包括从网上收集到的语文史料、知识典故、各种相关的图片和文本资料;还包括语文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或自己创作的儿歌、顺口溜等。当然,也欢迎学生收集资料或上传作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可以让全校师生及时分享的网上教学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语文素养,更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所蕴涵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沉淀,促进了学生开展语文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使教育更具有人文性和开放性。
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教学的完美整合,必定是教材文本与信息内容内在机理上的水乳交融,是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方式外在表现形式上的协调一致。充分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会为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