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条件。
只有教师主导,教学的高效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认识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的主体性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2、保证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只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应有的功能。
3、防止忽视学生主体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和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是两种偏向的典型代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谓是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规律性联系,是各种各样师生关系理论的抽象概括,任何情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是不合适,应予以纠正。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表现:
1、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方向,规定教育、教学要求和内容,对教材进行加工,选择运用恰当的教与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动学习精神和自我教育能力等。
2、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主动的发现者、探索者,是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学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主体.是个性社会化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独特性、整体性等主体性品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化的客体。
2017-03-15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1.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里所谓“主体”,是与 “客体”相对而言的 ,就是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客体”,学生才是他们自己学习进步的真正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因此,教师所展开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中心而展开的,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发展、高素质的发展中的社会人。而这个目的能否达到,学生学的好不好,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学校的学习环境再好,教师教的再努力,如果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没能发动起来,学生自身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那学生本人还是学不好的。只有把学生自己的学习愿望培育起来了,学生自己愿学了,才能通过他们自己具体的动手、动脑的学习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做”,才能使学生学到有用知识,增强生活本领;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学习探索,他们才能在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爱上学习,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才能在这个发展快、知识更新快、竞争强的社会中,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能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增强竞争力,而不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而所有这一切的实现,若没有学生自己的认真思考和积极参与,只能是天方夜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学生的“学”,是他们自己获得知识能力的内因,是根本性的途径,教师的教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起到指导辅助的作用,是根本无法代替学生本身的学习活动的。在学生个体进行认知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由教师代表社会向学生不断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之间不断形成了知与不知,能与不能”,愿与不愿的矛盾。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唤醒学生积极向上的主动心态,使这种新的要求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师生双方的积极努力,矛盾得以解决,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育过程就是在这种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向前推进的,学生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但是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单就学习能力和对教育接受能力上来讲,学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现实存在要求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差异,个体的全面发展是个体个性充分发展的结果。“个体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个体自由充分独特的发展基础之上;没有个体的自由充分独特的发展,就谈不上个体的全面发展。同理,没有个体的全面发展,也不会有个体的自由充分独特发展。“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个体,包括生活、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才能实践因材施教这一原则。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不同基础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再达到更多的迁移。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的教学准则就是学生的学好和教师的教好是相辅相成的,而学生能不能学好,对要学的学科有没有信心学好是前提。地理科目在初中教学中是要求不高的,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基础都不是很好,因此在高中阶段,他们对这一门科目普遍没有自信。所以我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尽量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然后让不同基础状况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题目,这样不仅掌握知识程度好的学生感觉地理课堂有很大进步,对于相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会感觉地理题目也并非所有的都是无从下手,后期还会逐步有了自信去挑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 function(sio) { var url = 'https://cpro.baidustatic.com/cpro/ui/c.js'; sio.callByBrowser( url, function () { BAIDU_CLB_fillSlotAsync('u2845605','cpro_u2845605'); } ); });
战难度高一点的题目。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的。这样,教师的教会感觉有效果,基本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也会感觉有收获。
3.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利益
尊重学生是维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最基本要求。“为了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独特性格,促进他们充分、自由、独特的发展,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贯彻以下一些基本原则:①学生利益最佳原则。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到学生,就必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②尊重学生尊严的原则;③尊重学生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到学生本人,必须认真听取学生自己的观点和意见;④无歧视原则。不管学生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贫富、男女、正常残疾,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而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⑤这些原则,从某种程度来说,正是反映了教师在处理课堂问题时,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可以说,以学生为主体是使学生在受教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的前提,而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能够针对每个学生有效的关键所在,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利益是为人师的根本。在这一切的进行中,学生必然是主体,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着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应起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学生学习中所起的是主导作用,“主导”者,是主管方向和目标也;不管做任何事情,方向和目标是最最重要的,方向错了,或者偏了,效果就自然不会好,这是不言自明的。能否充分发挥好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学习的成败也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懂不懂,学生有没有自觉学习的积极性,等等,这些都要靠教师指导帮助,即就是说,学生或想学而不会学,或不愿学,这都要教师“教”着让他们“学”,离开了教师的“教”,学生几乎就不能“学”。可以说,每一项教育教学的原则开展都是教师作为主导来进行的,因此,当今社会的教育应该是以教师为主导,引领主体按照合理的接受教育教学途径逐步走下去,而这个主体恰恰就是我们的学生。只有教师正确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只有广大学生把学习的基点放到了自己的积极求学上,而不是把学习的积极性仅仅寄托在教师的“讲”上,才能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增强本领;同时,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教师指导能力的高低,反映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所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师处理好了它们之间关系,就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能处理好它们二者之间关系的教学,也就是成功的教学。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