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下姜文的《鬼子来了》要表达什么意思

 我来答
雨后落叶1

2020-12-11 · TA获得超过849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479万
展开全部
《鬼子来了》讲述了抗日战争末期,故事发生在河北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名为挂甲台的偏僻小村。 一天夜里,有人把两个装着俘虏的麻袋押送进了村民马大三的家里,其中一个是日本兵,另一个是翻译官。本来答应好了八天以后来取人,结果此后再就也没有音讯。

这两个俘虏在村子里关的时间一久,村民们便商议将二人处死,以避免麻烦。日本兵花屋小三郎起先决意以死殉国,而翻译董汉臣则利用语言上的障碍争取求生的机会。在多次试图处死两人未果之后,村民们认定他们命不该绝,就一直把这两个俘虏秘密关押在村里。

六个月之后,花屋小三郎决定报答马大三和众村民的不杀之恩,提出与村民完成一笔交易:村民一方把他和翻译送还给宪兵队,而日军方面则以两车粮食作为交换条件。在马大三的主张下,经过一番商议,村民接受了花屋的条件,并且签字订约。众人一并护送两个俘虏返回宪兵队。

到宪兵队后,尽管队长酒冢感到有辱武士道精神,还是同意履行那份约定,并率部队将粮食送往挂甲台。粮食运抵村内,日军召集全村老小饮酒欢庆,共享吃喝。当欢庆进行到一半,酒冢突然向部下宣告天皇已经向盟军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于是形势出现突变,日军开始杀戮无辜民众。

整个村落化成屠场,又纵火将这一山村化为灰烬。在这场灭顶之灾中,马大三幸免于难。不久,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日军大部俘虏,花屋所在部队也在其中。

一个雨天,马大三假扮成烟贩,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见人就砍,鬼子死伤数人。而他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所擒,被判处死刑。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他们曾经朝夕相处的花屋小三郎。

扩展资料:

姜文的《鬼子来了》没能通过国家广电总局审查,曾引起众多电影界业内人士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因为“立场有问题”。
当年电影局对这部影片的部分回复内容如下:“影片一方面不仅没有表现出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中国百姓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夸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取材于小说《生存》,拍成电影后改动较大,将原著中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的主题搁置,注重提炼“农民愚昧”和“战争荒诞”的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

该片虽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因此虽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仍被官方封杀。

但必须承认,《鬼子来了》是反映“战争与人” 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的一部作品。

《鬼子来了》改编自尤凤伟的小说《生存》。在小说里,“我”是一点也不神秘的吴队长。这个“吴队长”,在电影里变成了六旺“出了村过了河”去找的那位“五队长”。

正因为“吴队长”送来人又迟迟不履行承诺来取人,马大三才会让六旺去请示“五队长”如何处理那两个俘虏,并请求“五队长”尽快让村民脱离危险。然而“我们没往挂甲台搁过人啊!”这是编导从出发点上着手的颠覆性改编,于是原本略有荒诞但还算合理的小说情节被彻底荒诞化。

片尾字幕里,既没有“吴队长”,也没有“五队长”,然而有那个神秘莫测的“我”。“吴”先转为“五”,再转为“无”———即非人的“我”,因而小说中原有的情节即便被保留,也开始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最后抵达了与小说情节完全不同的结尾,开掘出与小说寓意完全不同的寓意。
阿乔的情感中心

2020-12-31 · TA获得超过301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29%
帮助的人:349万
展开全部
《鬼子来了》我看过是那个电影是黑白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姜文他演的是一个河北的中国农民,他救了一个日本人,没有杀他,但是最终呢那个日本人的那个上司带着人把他们那个村子都涂了。然后他非常的愤恨。非常的愤恨,非常的愤怒。然后呢他就为了报仇,把那些日本人把那些人都杀了,最后他最终也是死,这个好像就是说他们那个村子的人别的淳朴善良。他还放过那个日本军官的一条路,但是呢,那个日本人却不打算放过他。居然把他那个全村的人全部都杀了,这就叫做狼心狗肺,好心当做驴肝肺,别人对你好,你却去杀别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