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2017-03-29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在中学理化生各类型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学生实验
在理化生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做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中学理化生教师应从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学生分组实验的次数
目前,许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除了开设课本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之外,很少进行其他实验,使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这也是当前学生实验能力普遍低下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理化生教师应为学生增加一些分组实验。如在测固体、液体密度之后,教师可以就课本提到的“如何测蜡块密度”的实验再开设学生分组实验课,这既能验证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法,也能使学生多一次机会练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提高实验能力。又如在刚学习电路连接时,虽然按课本安排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但毕竟只时进行一次连接实验,许多学生对电路连接还是很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电路图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连接实验,这对提高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也是很必要的。
2、让课本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主要是由教师完成操作的,即使有让学生参与,但毕竟每次只有一两个同学,大部分还是没有动手的机会。教师在这方面也应有所改进,可以把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对一些操作较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堂演示的基础上再另外把它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如:阿米基德原理实验,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把这些实验安排为学生实验,既验证了理化生规律,又练习了实验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另外,对于操作简单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如: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奥斯特实验,摩擦起电实验等,安排更多的边学边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理化生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
。
3、发挥的作用实验室
实验室是学生在学校动手做实验的主要场所,如果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这显然又是增加学生实验活动的重要途径。
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对自己所设计的一些实验加以验证。如有的学生设计了一种水位报警器:当水位升到某一高度时,红灯亮,电铃响,他要用到的器材有:电磁继电器、电铃、小灯泡、金属块、电源、导线等,象这样的实验在家里很难做到,但一到实验室就非常容易实现了。另外,学生也可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有疑难的问题到实验室验证。如有的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用一块不透明的硬纸板将凸透镜的上半部遮住,结果像是亮度减弱而不是剩下一半,觉得不可能的,于是便会到实验室去验证一下,解决了学习上的疑点。
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的较大的作用。
教师从多方面增加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在课堂、实验课和课余时间都有更多的机会熟悉仪器、训练实验操作和改进实验方法,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把物理实验走进生活
学生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接触的东西,在课堂上是无法碰到的,在课外实验活动中所学到的东西,通过其途径是很难学到的,因为课外实验和其他实验相比,学生的自主性更高,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在设计和准备实验中的极富创造性的思维和完整的操作过程。虽然许多课外实验活动在诸多方面略显粗糙和不规范,但它更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活动。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
1、增加有趣或有实用意义的课外实验
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在课本所介绍的课外实验之外,可以加外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实验,主要是从中学生好奇心理较强的特点出发,介绍一些现象有趣的课外实验。如增加课外实验“神奇的笔”:将碘化钾(药房有售)和淀粉混合在一起用水调和,再把一张白纸放在混合液浸湿后平铺在一金属板上,用导线将金属板与电池负极相连,再用一根导线将一支“笔”(实际上只是一只铝筷子或一段粗铜丝)连接在电池的负极上,当用“笔”在纸上写字时,纸上便能出现鲜明的蓝色字迹。类似这样有趣的实验学生都很乐意动手去实践。
另外,也可以增加介绍一此些有实用意义的课外实验。如:用细漆包线,电铃,小灯泡和电源等制作防盗报警器。
教师多给学生介绍有趣或实用性强的课外实验,学生会觉得学有所用。积极动手实验,多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开展课外制作比赛
在学习了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制作,这既使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造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让学生进行课外制作比赛,如比赛谁制作的天平最准确,谁的电铃最响亮,并多中评出最优秀的制作加以表彰。
3、举办课外制作展览活动
把学生课外制作中较优秀的作品汇集起来举办“课外实验作品展览”,使学生通过观看展览,既比较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在观看展览中学生会考虑到这样一些问题:如小孔成像的作品,为什么别人的纸筒得到的像比自己的更清晰;为什么别人的纸锅直到水烧开了还不漏水也不着火;别人的潜水艇为什么能沉浮自如……通过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使自己的动手制作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由于课外实验一般没有现成的仪器,没有教师的亲临指导,在某种意义上讲,课外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课外实验加以积极引导和鼓励,是理化生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多让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
演示实验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结合传授知识和技能,主要由教师操作的实验。它的作用是将一些抽象的理化生概念和规律通过实验能较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所接受。同时,还能将教师的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的作风形象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深刻地感染,学到更多的内容。
法有很大的作用。但一些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教师不能让学生完成,但也可以让学生当 总之,不论是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还是课外实验,教师都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不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兴趣、有条件、有内容地进行理化生实验,这也是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根本保证。
实验操作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理化生和从事未来工作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但是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中学理化生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各类型的实验教学中要不同角度有计划进行培养。以提高其能力,而适应其社会。
2017-03-29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摘 要: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做好实验的关键。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创新的实验体会,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关键词: 实验 兴趣 教育观念
实验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它是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受到重理论轻实验的错误思想误导,实验一直得不到重视。研究近几年的高考,不难发现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实验,倾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察方式。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通过鼓励学生亲自设计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创新的实验体会,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为此,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化学实验进行探讨。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目前高等教育对新的人才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当前首先要转变的是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需要转变三个观念。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在上实验课时,普遍存在老师“说”的太多的现象,从一开始的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到最后的结果讨论,都是由老师一步一步细致的讲述给学生听,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所说的,按部就班就可以完成实验。但是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就会使得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的能力没有办法得到充分锻炼。出现这种问题,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把教师由实验教学中的主导者转变为指导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在做某一个实验之前,先把实验需要的书发给学生预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过程,然后老师对预习结果进行检查,对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重点讲述以后,学生就可以独立完成实验[1]。这样可以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的实验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第二、转变学生的实验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体会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过程。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做一些“趣味化学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把实验和生活相联系起来,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又安全又新奇又简单的实验来做,比如说“魔棒点灯”、“滴水生烟”、“烧不坏的手帕”等等。这些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大开眼见,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从而激起他们对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动手能力。
第三、转变教学观念。当前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我们教学观念的转变,由老师填鸭式的教授法转化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学会通过现象抓住本质。让学生把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试着去解释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从实验课中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训练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老师一点一点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所说所讲,往下学习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我们要转变这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要让老师一步一步的去教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那么我们如何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呢?首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性,训练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做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以后,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自己冷静的思考,查阅相关的资料,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一番探索以后,学生仍然没有解决问题,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帮助。学生的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是难得可贵的,我们一定要鼓励和支持。
三、能力培养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最好方式之一,我们要想培养学生能力,就要上好实验课。那么如何上好一节实验课呢?我们可以在实验课之前,先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来设计实验,加强他们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预习报告的检查来对他们的方案进行把关。方案过关以后才可以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应该给与适当的提醒,而不要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所在,更加不能够代他排除,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们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老师不能够轻易地进行否定,应该引导学生冷静的进行钻研,让学生学会换个角度和方式进行思考,查阅相关的资料,一起探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这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除此以外,实验结束以后,教师应该及时的组织学生对实验的现象、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启发和补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文主要通过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法、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的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总结。通过鼓励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创新的实验体会,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