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参考文献的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环境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极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的环境因素,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实现数学课程与环境教育的整合,使学生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受到环境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制订有效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1、目标是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在小学阶段,环境教育应注重环保意识的起步培养,教育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通过感知、体验自然培养起朴素的、根深蒂固的环境意识,因此我确立的教育目标是:关心——知识——意识——实践。具体来说,关心:要深化个人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性;知识:对社会总体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家乡海洋环境状况的认识;意识:明确个人对保护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强烈意识;实践:能为解决个人和社会的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的实践行动,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观念是教育行动的航标
教师的环境教育观念须具备以下几点:
(1)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环境教育也不例外。环境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境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确立综合发展观念。环境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境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确立系统教育观念。我们要把环境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环境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是环境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环境教育使命;从环境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深化。
(4)确立自身环保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和数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环保新成就,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定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环保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
二、有效挖掘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1、环境教育内容了然于胸,环境教育契机有效把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并不是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环境教育,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的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环保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已经开始使用人教版的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我经过对这套教材一到七册中环境因素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研究,我发现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保护生态平衡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内容,现整理如下表:
可进行环保
教育的项目
主要内容
环
境意识
爱护植物意识
1、学校花坛里有多少盆花?
2、同学们种向日葵,棵数和幼苗叶子数量的计算
3、同学们植树,求树的棵数
4、计算草地面积的计算
5、森林里树的棵数
6、我国花卉品种的计算
保护动物意识
1、有关动物只数的计算
2、动物寿命的计算
3、动物消灭害虫数量的计算
4、动物在自然界中玩耍的图
保护水源意识
1、小猫钓鱼
2、动物在水中嬉戏图
3、计算水中鱼的条数
4、桂林山水
保护耕地意识
有关耕地的问题解决
节约能源意识
1、家庭节约用水、用电的问题解决
2、节约用纸的问题解决
环境知识
1、世界上的鸟及动物之最
2、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
3、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
4、世界部分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中国8.18,德国50.0)
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7公顷减至现在的0.08公顷,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后。
6、全球人口、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及各省人口
7、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
8、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9、一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0、生产2000张贺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树;据调查,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的贺卡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
环境行为
1、以春游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2、以打扫教室卫生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3、以参观自然博物馆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4、以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为背景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5、以学生收集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6、以统计方法调查各地降水量、家庭用电用水的解决问题
7、以收集废电池为内容的计算和数的认识
8、以环保小队进行环保大行动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9、以节约用水为内容的解决问题
10、以节约用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以上列举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环境教育的部分内容,其实在教材中还有许多隐形的环境教育的内容,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2、环境意识培养重中之重,良好环保习惯从小养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中所渗透的环境内容可以分为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而环境意识所占的比例稍大些,这说明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多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良好环境的熏陶,以便帮助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部分插图都包含着环境教育内容,如“我们的校园”,让学生看到校园里整洁、优美的环境,在让学生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
又如,新教材中呈现了许多动物的图片,第五册还出示了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统计表,从这些数据当中激发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使学生树立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3、“解决问题”模式有效应用,节约资源意识逐步渗透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以环境保护为背景的“解决问题”题型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也是因为这种题型表述性强,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这说明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多结合应用题的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在学生当中浪费水和纸张的现象很普遍,通过应用题教学渗透节约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他们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通过环境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此外,还可结合应用题教学进行节约用纸以保护森林资源教育、海洋资源、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和控制人口意识的教育。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合理改编穿插进一些环保知识:一棵树一天的氧气排放量、一个家用水龙头一天的流水量、近年来二氧化碳的增长量……具体内容表格中已列举。
4、依据年龄特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目标分步实施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针对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在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目标,分步实施环境教育,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通过渗透,让学生粗浅地认识和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体会大自然的美丽,能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激发美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可采用游戏等方法渗透;中年级可结合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环境知识,培养较强的环境意识,参与一些爱护和保护环境的简单实践活动,可采用数据渗透、编题渗透;对高年级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对环境进行初步观测、统计和分析,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可采用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渗透。
三、有效实践活动,提高环保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
1、与环境节日相结合。借助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2、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之后,可以在练习拼摆组合图形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火柴、废纸板和旧台历纸来制作各种图形并进行拼组;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等作为学具使用;在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认识》时,还可让学生收集废弃的圆柱形易拉罐作为学具使用。
3、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在学习《年月日》后,让学生说出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国家为什么要定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以后,再追问学生:“你能说出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吗?如果现在你不知道,课后可以查阅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下一堂课进行交流。”课后学生通过翻查日历、报纸等知道了与环境有关的节日除了植树节还有爱鸟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学生通过课外查阅,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在教学“统计”后,可以开展调查统计的活动:统计自己家里今年前四个月的平均用水量、用电量、调查了解本市各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调查本市各区人口数。通过观察现象,调查、收集数据,制成各种环境质量分析的统计图,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环境教育得到了及时地渗透。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自己所居住的小区,了解绿化情况;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环境教育。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足绿色教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彦先:《浅谈中小学环保教育的开放性》,《环境教育》2002第5期总第34期
[2]、李祖超:《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整合》,《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
[3]、王存志:《在中小学进行环保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4]、莫红英:《让“环境教育”进入数学课堂》
一、制订有效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1、目标是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在小学阶段,环境教育应注重环保意识的起步培养,教育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通过感知、体验自然培养起朴素的、根深蒂固的环境意识,因此我确立的教育目标是:关心——知识——意识——实践。具体来说,关心:要深化个人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性;知识:对社会总体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家乡海洋环境状况的认识;意识:明确个人对保护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强烈意识;实践:能为解决个人和社会的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的实践行动,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观念是教育行动的航标
教师的环境教育观念须具备以下几点:
(1)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环境教育也不例外。环境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境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确立综合发展观念。环境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境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确立系统教育观念。我们要把环境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环境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是环境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环境教育使命;从环境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深化。
(4)确立自身环保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和数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环保新成就,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定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环保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
二、有效挖掘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1、环境教育内容了然于胸,环境教育契机有效把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并不是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环境教育,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的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环保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校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已经开始使用人教版的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我经过对这套教材一到七册中环境因素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研究,我发现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保护生态平衡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内容,现整理如下表:
可进行环保
教育的项目
主要内容
环
境意识
爱护植物意识
1、学校花坛里有多少盆花?
2、同学们种向日葵,棵数和幼苗叶子数量的计算
3、同学们植树,求树的棵数
4、计算草地面积的计算
5、森林里树的棵数
6、我国花卉品种的计算
保护动物意识
1、有关动物只数的计算
2、动物寿命的计算
3、动物消灭害虫数量的计算
4、动物在自然界中玩耍的图
保护水源意识
1、小猫钓鱼
2、动物在水中嬉戏图
3、计算水中鱼的条数
4、桂林山水
保护耕地意识
有关耕地的问题解决
节约能源意识
1、家庭节约用水、用电的问题解决
2、节约用纸的问题解决
环境知识
1、世界上的鸟及动物之最
2、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
3、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
4、世界部分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中国8.18,德国50.0)
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7公顷减至现在的0.08公顷,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后。
6、全球人口、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及各省人口
7、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
8、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9、一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0、生产2000张贺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树;据调查,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的贺卡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
环境行为
1、以春游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2、以打扫教室卫生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3、以参观自然博物馆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4、以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为背景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5、以学生收集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6、以统计方法调查各地降水量、家庭用电用水的解决问题
7、以收集废电池为内容的计算和数的认识
8、以环保小队进行环保大行动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9、以节约用水为内容的解决问题
10、以节约用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以上列举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环境教育的部分内容,其实在教材中还有许多隐形的环境教育的内容,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2、环境意识培养重中之重,良好环保习惯从小养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中所渗透的环境内容可以分为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而环境意识所占的比例稍大些,这说明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多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良好环境的熏陶,以便帮助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部分插图都包含着环境教育内容,如“我们的校园”,让学生看到校园里整洁、优美的环境,在让学生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
又如,新教材中呈现了许多动物的图片,第五册还出示了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统计表,从这些数据当中激发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使学生树立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3、“解决问题”模式有效应用,节约资源意识逐步渗透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以环境保护为背景的“解决问题”题型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也是因为这种题型表述性强,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这说明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多结合应用题的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在学生当中浪费水和纸张的现象很普遍,通过应用题教学渗透节约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他们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通过环境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此外,还可结合应用题教学进行节约用纸以保护森林资源教育、海洋资源、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和控制人口意识的教育。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合理改编穿插进一些环保知识:一棵树一天的氧气排放量、一个家用水龙头一天的流水量、近年来二氧化碳的增长量……具体内容表格中已列举。
4、依据年龄特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目标分步实施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针对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在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目标,分步实施环境教育,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通过渗透,让学生粗浅地认识和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体会大自然的美丽,能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激发美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可采用游戏等方法渗透;中年级可结合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环境知识,培养较强的环境意识,参与一些爱护和保护环境的简单实践活动,可采用数据渗透、编题渗透;对高年级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对环境进行初步观测、统计和分析,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可采用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渗透。
三、有效实践活动,提高环保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有效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
1、与环境节日相结合。借助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2、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之后,可以在练习拼摆组合图形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火柴、废纸板和旧台历纸来制作各种图形并进行拼组;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等作为学具使用;在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认识》时,还可让学生收集废弃的圆柱形易拉罐作为学具使用。
3、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在学习《年月日》后,让学生说出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国家为什么要定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以后,再追问学生:“你能说出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吗?如果现在你不知道,课后可以查阅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下一堂课进行交流。”课后学生通过翻查日历、报纸等知道了与环境有关的节日除了植树节还有爱鸟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学生通过课外查阅,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在教学“统计”后,可以开展调查统计的活动:统计自己家里今年前四个月的平均用水量、用电量、调查了解本市各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调查本市各区人口数。通过观察现象,调查、收集数据,制成各种环境质量分析的统计图,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环境教育得到了及时地渗透。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自己所居住的小区,了解绿化情况;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环境教育。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足绿色教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彦先:《浅谈中小学环保教育的开放性》,《环境教育》2002第5期总第34期
[2]、李祖超:《现代教育:促进人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整合》,《教育研究》,1997年第10期
[3]、王存志:《在中小学进行环保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4]、莫红英:《让“环境教育”进入数学课堂》
2016-12-16
展开全部
一、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知识,比较自然地渗透环境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了教书育人。不论是例题教学还是巩固练习都以环保教育内容为线索而展开,让枯燥无味的应用题教学内容随着环保知识层层深入,那些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带领学生迈进了环保与应用题相结合形成的故事。如: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重视环保,将用过的易拉罐、废旧电池、旧报纸等回收,然后将可重新利用的废弃物拿到废品回收站收购,一举两得。再做类似的练习:请你用捡废旧所得的200元钱为我们的结对小学的同学购买学习用品,在购买前先设计一份学习用品购物单,然后算一算钱够不够,不够怎么办?让学生用捡废旧所得的200元钱,帮助山区的小朋友,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合理安排课堂练习。练习内容多,节奏快,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不用在黑板上擦了又擦、写了又写节约很多时间,从而加大了练习题目的数量。在教学例题和练一练后,我设计了5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在练习中不断对新知加深印象,随着练习的层层深入,难度也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在最后一一个思考性游戏时,达到了最高点,形成课堂教学的一个高潮。
三、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巩固新知,即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能力。如:巩固练习中,我设计的最后两个题目:1、计算三 (5)班参加假日小队的人数?2、设计购物方案?这两题练习要求学生要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才能想出两种解题方法,这个要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因此小组合作,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的频度和效率,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了学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教学我充分肯定了自己在处理教材中,大胆地将教材在思考题中才出现的第二种解法,提到新课中进行讲授的思路是正确的。我条理清晰的教学风格和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90%的学生掌握了第二种解题方法,这是值得我骄傲的。纵观整堂课,有一处教学设计我比较满意:例题教学: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三 (5)班是1倍,1倍是多少人?三(3)班是三(5)的3倍,也就是3个14。求三 (3)三 (5)共几人,其实就是求几个14人?当学生写出两种计算万法后,师接着质疑方法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
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能时时刻刻要求自己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来到学生的中间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带领学生邀游在知识的海洋,学习数学知识、经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香小是省级绿色学校,我们的校园美吗?说说看我们的校园怎么美?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感到幸福吗?
通过老师亲切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把学生带入“环保天地”。又如:在练习中学生出现了一点小差错,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出现:“某某同学,让黄老师试一试好吗?也许我可以帮你”。改变了以往教学中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的局面,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合理安排课堂练习。练习内容多,节奏快,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特点。不用在黑板上擦了又擦、写了又写节约很多时间,从而加大了练习题目的数量。在教学例题和练一练后,我设计了5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同形式的练习题,在练习中不断对新知加深印象,随着练习的层层深入,难度也不断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在最后一一个思考性游戏时,达到了最高点,形成课堂教学的一个高潮。
三、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巩固新知,即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能力。如:巩固练习中,我设计的最后两个题目:1、计算三 (5)班参加假日小队的人数?2、设计购物方案?这两题练习要求学生要知识面广、思维敏捷才能想出两种解题方法,这个要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因此小组合作,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的频度和效率,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了学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教学我充分肯定了自己在处理教材中,大胆地将教材在思考题中才出现的第二种解法,提到新课中进行讲授的思路是正确的。我条理清晰的教学风格和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90%的学生掌握了第二种解题方法,这是值得我骄傲的。纵观整堂课,有一处教学设计我比较满意:例题教学: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三 (5)班是1倍,1倍是多少人?三(3)班是三(5)的3倍,也就是3个14。求三 (3)三 (5)共几人,其实就是求几个14人?当学生写出两种计算万法后,师接着质疑方法二:“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
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能时时刻刻要求自己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来到学生的中间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带领学生邀游在知识的海洋,学习数学知识、经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香小是省级绿色学校,我们的校园美吗?说说看我们的校园怎么美?生活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你感到幸福吗?
通过老师亲切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把学生带入“环保天地”。又如:在练习中学生出现了一点小差错,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出现:“某某同学,让黄老师试一试好吗?也许我可以帮你”。改变了以往教学中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的局面,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