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6 介绍家乡的名人我的家乡是江苏昆山,我想写顾炎武.

 我来答
nice藏獒嗷嗷叫
2017-03-19 · 超过3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8万
展开全部
  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  家族风波  当崇祯末年,炎武嗣祖绍芾及兄长顾缃(字遐篆)先后去世,又逢吴中大旱,“一时丧荒赋徭猖集”(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炎武无奈,曾将祖产田800亩贱价典给昆山豪族叶方恒(字嵋初);其时,炎武的堂叔等人为争夺遗产,又挑起家难,他们还与本来就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内外勾结,炎武在昆山千墩的故唐和在常熟语濂径的住所曾几次被这伙人洗劫及纵火焚烧.到顺治七年(1650),叶方恒又企图加害顾炎武,炎武为了避祸,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诗集》二,《流转》),离开昆山出走,更名为商人蒋山佣.此后五年中,他都在吴、会之间奔波往来.尽管遁迹商贾,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希望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在《流转》诗中写道:“……晨上北固楼,慨然涕如雨……浩然思中原,誓言向江浒.功名会有时,杖策追光武.”累拒仕清  顺治十四年(1657)元旦,炎武晋谒孝陵.7年之间,炎武共六谒孝陵,以寄故国之思,然后返昆山,将家产尽行变卖,从此掉首故乡,一去不归.是年炎武45岁.顺治十六年(1659),至山海关,凭吊古战场,此后20多年间,炎武孑然一身,游踪不定,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亭林佚文辑补·书杨彝万寿棋(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晚年,始定居陕西华阴.康熙七年(1668),又因莱州黄培诗案入狱,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康熙十年(1671),游京师,住在外甥徐干学家中,熊赐履设宴款待炎武,邀修《明史》,炎武拒绝说:“果有此举,不为介之推逃,则为屈原之死矣!”. 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帝开博学鸿儒科,招致明朝遗民,顾炎武三度致书叶方蔼,表示“耿耿此心,终始不变”,以死坚拒推荐,又说“七十老翁何所求?正欠一死!若必相逼,则以身殉之矣!”.康熙十八(1679)清廷开明史馆,顾炎武以“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回拒熊赐履.康熙十九年(1680),顾炎武夫人死于昆山,他在妻子的灵位前痛哭祭拜,作诗云“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初四在山西曲沃韩姓友人家,上马时不慎失足,呕吐不止,初九丑刻卒,享年七十.行己有耻  所谓“行己有耻”,即是要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顾炎武把“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等处世待人之道都看成是属于“行己有耻”的范围.有鉴于明末清初有些学人和士大夫寡廉鲜耻、趋炎附势而丧失民族气节,他把“博学于文”与“行己有耻”结合起来,强调二者的关系.他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文集》卷三)因此,他认为只有懂得羞恶廉耻而注重实学的人,才真正符合“圣人之道”.否则,就远离了“圣人之道”.所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既是顾炎武的为学宗旨和立身处世的为人之道,也是他崇实致用学风的出发点. 此外,顾炎武“博学于文”的为学宗旨的一大特色,是他不仅强调读书,而且提倡走出书斋、到社会中去考察.他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犹当博学审问.……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文集》卷四)他提倡读书与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提出和运用,开创了清初实学的新风.  古韵研究  顾炎武把古韵分为10部,其中有4部成为定论,即歌部、阳部、耕部、蒸部.其余几部也都初具规模,后来各家古韵分部,都是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加细加详.顾炎武在音韵学上的最大贡献是用离析“唐韵”(实际是《广韵》)的方法研究古韵.宋人也曾研究古韵,但把《唐韵》的每一个韵部看成一个整体,没有想到把它们拆开,因此,尽管把韵部定得很宽,仍然不免出韵.另一个极端是遇字逐个解决,没有注意到语音的系统性.顾炎武则把某些韵分成几个部分,然后重新与其他的韵部合并.这样有分有合,既照顾了语音的系统性,又照顾了语音的历史发展.他首先废弃平水韵,回到“唐韵”.比如把尤韵一部分字如“丘”、“谋”归入“之咍”部,这就是“离析唐韵”,回到古韵.再比如把支、麻、庚三韵各分为二,屋韵分为三,令它们归入不同的古韵部,充分体现了古今语音系统的差别.他的这种离析工作,直到今天大家还公认是很有价值的.其次,他最先提出用入声配阴声.《诗经》常常有入声字跟阴声字押韵,以及一个字有去入两读的现象,顾炎武从这些现象中认识到,除了收唇音的入声缉、合等韵没有相应的阴声韵以外,入声都应该配阴声.在古音学的分部问题上,有阴阳入三分法,有阴阳两分法,按两分法说,他的作法是对的. 顾炎武在古音学的研究中,一方面有理论的建树,另一方面有对大量材料的分析,所以后来被学者誉为古音学的奠基者.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音学五书》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