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教学中的就业指导课程如何指导学生就业,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面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师资力量的构建、专业学科的发展等问题,高校应给予充分的重视。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多种模式教学、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师资力量,全面提高就业指导教学的水平。
一 开展大学就业指导教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市场开放搞活,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分配形式,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关资料表明,我国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630万,预计明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60万。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设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为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创业等提供全面的、有效的、高质量的指导服务。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供需矛盾突出,总体就业率不高。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减员增效的措施使得大学生就业渠道变窄;事业部门的精简分流更使得大学生就业通常选择的就业方向的进入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将随着高校扩招逐年增加。据统计,2002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145万人,2003年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2005年分别为260万人和320万人。如果按初次就业率70万推算,今年将约有6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明后两年将分别约为80万和100万。而民营企业和西部地区等一些急需人才的地方却又很少有毕业生问津。这些使各高校不得不认识到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的教育应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必要的变革。高校的发展变化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加大了竞争的环境。毕业生作为高校的成果体现,成果的输出情况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状况清晰的展现了高校教学的水平和管理措施,同时可以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促进生源质和量的提高,直接关系着高校以后的建设状态和发展方向。面对社会的需求,学生的迫切期望,进行有效的毕业生指导工作,可以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做好指引,为高校未来的创建发展打好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是自主择业和自谋创业共举。对于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信息需要有较好的沟通渠道。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研体制,可以建立起沟通学生和企业、部门双向的桥梁。可以向大学毕业生提高广泛、准确的招聘信息,也可以向企业部门等介绍毕业生的学习成果、专业知识、兴趣特长等信息等状况,方便企业、部门等用人单位选用适合的人才。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大量的人才动力,高校就是社会的人才库。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是尽量合理地调配人才资源,避免人才的浪费。有一部分毕业生盲目地向往我国经济建设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自身的人才量和原有的、现有的人才数量已经是供大于求,同时对人才的要求和面对的压力日益明显,对毕业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可以适时的进行疏导,引导学生到更适合的发展较缓的地区工作,发展自己的事业,鼓励毕业生自己创业,自谋发展。培养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思想观、避免人才资源的流失,加强合理的调配。
二 全面发展,提高大学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必然要建立业务能力强、有责任感的专业化的指导队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转变以前坐以待毙的思想观念,加强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在其位谋其政,全面考虑毕业生的就业心情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方向,为双方提供搭建沟通的桥梁,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序地开展。作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为学生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与企业等单位的对接、沟通能力,提高对信息的分析、整理、分类的能力,从多方面增强知识层面和业务水平,不断为毕业生提供实效性强的招聘信息。
建设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增强沟通信息的通畅性。目前毕业生对求职的信息了解得不及时、不全面,信息分散、缺乏、失真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当务之急是尽早创建高校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增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沟通。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手段的不断更新,电脑的普及,为大学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提供了可能性。创建就业信息网络应以市场为导向,注意及时收集、更新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使校园毕业生信息网站与国内各社会人才信息网联网,形成开放性的就业信息网络。
总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开设就业指导课课程,积极主动地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建设,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加强大学的就业服务部门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信息沟通,了解人才的需求方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为大学生的毕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后备力量。
一 开展大学就业指导教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下的就业市场开放搞活,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分配形式,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相关资料表明,我国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630万,预计明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60万。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开设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为大学生的毕业、就业、创业等提供全面的、有效的、高质量的指导服务。
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学生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供需矛盾突出,总体就业率不高。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减员增效的措施使得大学生就业渠道变窄;事业部门的精简分流更使得大学生就业通常选择的就业方向的进入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将随着高校扩招逐年增加。据统计,2002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为145万人,2003年猛增至212万人,2004年、2005年分别为260万人和320万人。如果按初次就业率70万推算,今年将约有6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明后两年将分别约为80万和100万。而民营企业和西部地区等一些急需人才的地方却又很少有毕业生问津。这些使各高校不得不认识到搞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的教育应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必要的变革。高校的发展变化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更多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加大了竞争的环境。毕业生作为高校的成果体现,成果的输出情况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状况清晰的展现了高校教学的水平和管理措施,同时可以提升高校的知名度,促进生源质和量的提高,直接关系着高校以后的建设状态和发展方向。面对社会的需求,学生的迫切期望,进行有效的毕业生指导工作,可以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做好指引,为高校未来的创建发展打好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毕业状况是自主择业和自谋创业共举。对于社会中对人才的需求信息需要有较好的沟通渠道。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研体制,可以建立起沟通学生和企业、部门双向的桥梁。可以向大学毕业生提高广泛、准确的招聘信息,也可以向企业部门等介绍毕业生的学习成果、专业知识、兴趣特长等信息等状况,方便企业、部门等用人单位选用适合的人才。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需要大量的人才动力,高校就是社会的人才库。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是尽量合理地调配人才资源,避免人才的浪费。有一部分毕业生盲目地向往我国经济建设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自身的人才量和原有的、现有的人才数量已经是供大于求,同时对人才的要求和面对的压力日益明显,对毕业生未必是最好的选择。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可以适时的进行疏导,引导学生到更适合的发展较缓的地区工作,发展自己的事业,鼓励毕业生自己创业,自谋发展。培养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思想观、避免人才资源的流失,加强合理的调配。
二 全面发展,提高大学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体系要充分发挥作用,必然要建立业务能力强、有责任感的专业化的指导队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转变以前坐以待毙的思想观念,加强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在其位谋其政,全面考虑毕业生的就业心情和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方向,为双方提供搭建沟通的桥梁,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序地开展。作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为学生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与企业等单位的对接、沟通能力,提高对信息的分析、整理、分类的能力,从多方面增强知识层面和业务水平,不断为毕业生提供实效性强的招聘信息。
建设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增强沟通信息的通畅性。目前毕业生对求职的信息了解得不及时、不全面,信息分散、缺乏、失真的现象比较突出。因此,当务之急是尽早创建高校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增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的沟通。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手段的不断更新,电脑的普及,为大学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提供了可能性。创建就业信息网络应以市场为导向,注意及时收集、更新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使校园毕业生信息网站与国内各社会人才信息网联网,形成开放性的就业信息网络。
总之,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开设就业指导课课程,积极主动地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对大学未来的发展建设,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采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加强大学的就业服务部门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信息沟通,了解人才的需求方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为大学生的毕业、就业提供良好的后备力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