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

 我来答
wei042
高粉答主

2017-11-22 · 答你所问,追求质量,追求满意
wei042
采纳数:38061 获赞数:47349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读书促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地熏陶。”“感”是对语言直接接触和感受,整体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征。“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的参与下,对阅读材料的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深层把握和领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基本特征。感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感性、悟性和灵性,我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1.在读中整体感知。读是感的前提,感知必须以读为基础。有时在课开始就范读,目的是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并把课文读通、读准。在解决生字新词后,我又让学生细读课文,看看是否发现文章结构上的显著特点,从而理清文章的层次。这样,先让学生通过读从整体上感知,获得初步的感受。
2.在读中领悟。感悟的悟性层面是在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其思,动其情,明其理,得其法。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精读、熟读课文。精读意在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熟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以至背诵。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时,为了让学生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时我抓住“盯”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把“盯”换成“看”“望”等其它词读一读,在读中比较体会,从而领会“盯”这个词生动刻画出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葫芦,一心想要葫芦的形象特征,最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本上朗读课文,进一步悟出种葫芦的人之所以一无所获是他只盯葫芦的结果。通过重点词句的点拨体会,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鲜活的语言形象,让学生在读文中受到感染。
3.在读中启迪灵性。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更要在悟性当中开发学生灵性,因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塑造和完善,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能敞开自己的心灵,使学生成为有灵性有个性的人。我在引导学生朗读时,着重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揣摩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质疑品评交流中就会展示灵性的一面。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学生读麻雀的话产生了争议:有的人认为麻雀向来叽叽喳喳的,语速应又快又急,有的人认为麻雀与燕子争论不应像吵架,要有礼貌,读得缓一些,和和气气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有理说得清,不可太急,语言要自信、坚定,电视中的辩论赛就是这样。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灵性飞扬的场面。学生坚持己见,敢想敢说,标新立异。对此我感到很欣喜。
二、积累促感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有了丰富的积累,才会有良好的悟性。积累包括情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其中尤以语言的积累最为关键。
1.开放阅读汇报体会。广泛地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积累量。我把学生的阅读兴趣迁移到课外,这样不仅开拓视野,增知启智,更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每天我布置的作业中,常常留有课外阅读时间。同时我也推荐一些优秀文章、读物,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通过读书汇报会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和大家交流。学生们常常各抒己见,表现自我,尤其是有别于他人的感受与体验,使思维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
2.拓宽空间丰富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仅仅局限于课本,语言积累是不够的,要让学生有一个丰富的大积累宝库,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积累。
三、交流促感悟
小学生限于认知能力水平,他们在学习探究中必须更多地借助于群体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在合作交流中加深感悟的平台。
1、引发合作交流,扩大感悟效应。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结构、有层次的交流活动,及时组织学生展开灵活多样的交流,引导他们在合作交流中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以扩大感悟的效应。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可以抓住诸葛亮神秘的一“笑”这一关键点设问: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用了一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思考: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以此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深入交流,感悟隐藏在全文中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信息。
2、改进交流方法,提升感悟力度。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改进交流方法,刻求学生主动性的激发与培养;要以个性观念指导、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推行个性化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学习方式独立地参与学习过程;要尊重、信任、指导学生,让他们以“交流”促自主学习,以“交流”促自我感悟。
3、扩大交流范围,推进感悟深度。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向交流,引导他们突破条条框框,展开理解上的辩论,多角度的思考,在自主、合作的讨论中,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思路的拓展,灵感的激发,从而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情、景、人、物,使交流“增值”,感悟加深;要实行“超文本”交流,(如给课文“补白”--《赤壁之战》中:黄盖怎样向周瑜献计?)大胆地跳出课文议课文,以促进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感悟;要在符合科学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敢于除“旧”布新,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课内的交流,将学生引向课外的更深层次的探究,以确保学生进一步深化感悟。
米丽二妹
2021-03-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4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万
展开全部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养成好习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