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是什么啊?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出自《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出自《礼记·学记》
《三字经》的解释
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为美玉的,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教育,是不会知道礼仪的,作为子弟,年轻的时候应该多亲近良师,交结义友,学习礼貌礼节。
琢:雕琢
器:有用的材料
义:道义、伦理
少:年少
亲:亲近、尊敬
师:老师、师长
礼:礼貌
《礼记·学记》的解释
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会明白儒家至道。
下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知识延展回答@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一、礼记·学记
1.《礼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由西汉戴圣编纂。汉代的郑玄对《礼记·学记》的解释是:“《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
2.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三字经
1.《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2.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丰富回答,提高回答通过率。
(作者):XXXXXXXXXXXXXXX
(出处):XXXXXX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