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小学语文
1、听:在培养学生听能力的时候源袜卖,可以准备一些文章的朗诵材料,在上课时可以放给他们听。
2、说:这就要求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老师也可以在班上举办辩论大赛,培养学生们的能力。
3、读:老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起来朗读一些课文,这对他们也是个挑战。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朗读大赛。
4、写: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多记忆一些雹逗常用字,这就要求他们多写多练,熟能生巧。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练就一手好字。
5、编:锻炼这好陪一能力,可以通过课堂造句任务课下写作任务来完成。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一样如此,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胡首明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笔者认为,导语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导参与:《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需要教师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抓住重点,短小精悍: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也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语文教学是一项人文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对人们的芹亮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们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情境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你过也要注重导语设计的原则,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其次需要教师注重教学过程
1、重视学生的情感引导
语文是一项人文学科,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情感教育的引导,以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情感体验,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实现学生理解深度的提升。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深刻。裤告
2、重视课堂师生的互动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知识互动、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需要教师们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另外,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3、重视教师教学风格的养成
“亲其师则重其道”,教师个人魅力、教学风格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需要教师们的注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自己教学风格的养成。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即“写什么”“怎么写”。“语文味”具体表现在能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
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朗朗的读书声,应该有浓浓的情感体册核指验,应该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有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学习习惯的自然渗透,应该有自然和谐的师生互动场景。
潜心阅读,读出“语文味”;品词析句,诠释“语文味”;扎扎实实,写出“语文味”!
学语文的本质是学语言,学生走不进文本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读,是缺少了读中的品味与体验。学生能走进文本的最大秘诀是什么?也是读,是有了读中的理解、品味州配与体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它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略读和浏览。”这就是说语文课既要“读”又要“阅”,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因为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浸染于语境之中,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才能越来越深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感悟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强化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进入课文。即一开始就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书,一直读到正确、流利、初知大意。其次,在精读阶段,教师可针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设计一两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把握重点段落、句子,抓住关键词句读进去,想开来,教师且当个“红娘”,在学生内容理解不到位,情感体会不到位的地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从而理解领悟氏银全篇内容,达到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的效果。
一、语文知识教学要着重学生的语言实践。
语法知识中的科学概念是应该讲明白的。但是,如果教学中只在语法的名称术语上下功夫,问题可就大了。我们的语法教学要立足在指导学生的语文实践。认为培养语文能力不需要语文知识,不对,认为会背诵语文知识就等于语文能力蔽大团,也不对。如果在讲“仿乎甲是乙”这种句法知识之前,先对学生的练习、作文这类句子做一番调查研究,做点统计和分析,看这类句子用错的多少,错在什么地方,有几种类型。如果有同年级几个班的,可以分工调查,看各班用“是”字句时,有什么相同与不相同的地方,然后有针对性地讲这类知识,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学生受益会更大一些。二、文本和资源引进的关系。
语文教师要意识到教材已经不再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源,恰当地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改变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宏橘构。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时候,课前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课文比较这些送别诗的内容及内在感情的差异,让学生领悟诗的意蕴和情愫,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深切感悟淳朴高雅的友情。通过这样的拓展,学一篇带一串,使得语文课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封闭走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三、学习语文和其它学科知识的关系。
语文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形式,而不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语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目标为依据。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为了整合而整合,不依托课文内容,不凭借语言文字,不引导学生潜心领悟,纵然课堂热热闹闹,学生积极参与,可学生思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以及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也都统统只是美丽的流星雨。
总之,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这样才能教好小学语文。
金溪县琉璃北岸小学
谢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