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成绩差,原因是什么?

 我来答
线屋
2018-02-28 · 超过5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4.4万
展开全部

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有两个变化:一个是学科上的内容增加,老师教学节奏加快;一个是学习方法和技巧上的转换。

很多在初中通过理解记忆就能快速掌握的知识,到了高中,会发现作用根本不大,因为高中更重理性思维,这也是导致很多同学表示自己初中时成绩不错,但到了高中却感觉很吃力、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那么,高一学生成绩突然大幅退步的原因是什么?新学期又该如何打个翻身仗呢?

高一学生成绩差的8大原因

原因1: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

初中阶段,布置作业的目的相对简单,而且大部分的知识很容易就能在课上被同学消化,课后作业更多起到一个巩固、拓展的作用。

高中各学科的学习更注重联系,不把知识系统化,是做作业效率低下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没有系统化就很难有头绪,做题耗费的时间自然就会增加。

对部分高中生而言,在扎实理解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做作业巩固的同时,可以尝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课上多听老师的讲解思路,课后多思考、复习,理清思路,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种习惯的养成,将对今后进入高三后的高考复习,起到巨大的作用。

原因2:吃不透、抓不住学科重点

不少同学求胜心切,希望各个学科、各个知识点都能学得面面俱到,结果样样都抓,样样也没有抓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应该说每门学科的作业布置,都是结合课程重点来的。有基础题,当然也有提高题。有些题目可以选择不做,作业贵在精而不在多,剩下的时间可以是放在学科重点上来进行突破,也可以多思考,做到做作业不仅高效,而且高质量。

原因3:忽视基础,题目做得多而杂

高中学科增加了,自然作业也会增多。许多同学漫无目的地做题,最基本的东西还是学得模棱两可,没有过关,经过大量做题以后,反而巩固了或者默认了某种不正确的认识,但是自己却没有发现。

说得直白一点,高中日常的学习是为高考打基础做准备的,而近几年高考越来越注重在基础之上考查同学们的能力,只有对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深刻理解,做题才是最有效的。

所以在日常做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多做基础题,由基础题再到提高题、到高难题等,一步一步提升自己解题的能力。除了教材上的练习题,适当的课外辅导练习也是需要的,最好每个知识点都对应的试题练习,强化课后作业的效力。

原因4: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不少高中学生表示很苦恼,“我每回做作业都很认真,可是成绩还是上不去”,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首先要明确高效做作业的三步骤:

第一步是“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面前的问题;

第二步是“思”,就是做完之后要回顾和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第三步是“归”,就是将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回归到书本上去。

如果能完全按照这三步来走,上课时结合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多想多问,课后做好配套练习,有不明白的及时记录、发问、解决。

原因5:不善总结

不少高中生存在这样的误区,尤其是高一学生,还处在初中的学习模式当中,对高中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认为课上完、作业完成就万事大吉了,这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下次课老师还是会再讲到,即使不讲,多做做同类题型也就能掌握方法了,因而忽视日常的总结归纳。

真的是这样吗?高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灌输记忆。

以往在初中,可能会围绕一个知识点做详细的延伸拓展,但在高中,更多需要学生自己。

原因6: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1)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

太多数的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知识点以后自认为“懂了”,学习过程即告停止。以至于不在课堂上适当记录笔记,晚上自修时不再复习当天上课的内容……

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没懂自认为懂会导致学习半途而废。有一部分同学,他们会承认自己不会,他们的学习第一次往往以失败告终,但没有补救的措施,没听懂课堂知识,造成以后的课都听不懂。

(2)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我们拿登上十层的台阶作为学懂的话,只要不达到第十层台阶,任何一层台阶停下来都是失败。成功的路上尽是学习“失败者”,他们距离成功有的远,有的近,有的甚至只差一步。但他们停下来了,在没有充分学懂的时候,学习停止了,这时候,遗忘的因素会很快占到上峰。

这样,当时认为学懂的知识,其实根本就没有掌握,考试的时候考不出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的现象,拒绝继续深入学习,存在浮躁的问题。

原因7: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考试时候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也得不到满分。

这其实也是浮躁造成的,应静下心来看书,应分两种情景看书:

(1)课前看书,目的就是寻找课堂学习的问题。

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课本上为什么要编写这些内容?接下来学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查一查自己继续学习的困难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题?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2)课后看书,通过课堂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新问题。

复习时先要想一想,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有逻辑规律地罗列出来?对应有哪些典型例题?

原因8: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有一部分学生做作业或考试时没有仔细审题,就急于动手解题,经常在题目没看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失败的人都会想,我下一次一定成功,成功的人也会想,下一次一定更成功。但下一次从什么时候开始呢?要停在当下,不要急着往前走。

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楚再做,边审题边思考: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有什么隐含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

新学期如何打好翻身仗?

初中成绩不理想?不用着急,从高一开始,认真做好学习计划,并且运用好的学习方法,高一一定可以打好翻身仗。小数老师下面就分享高一语数英三科学习方法,给大家参考。

语文

坚持课外阅读,并认真做好读书札记。

围绕一个中心——扩大知识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功底如何,就体现在知识面的宽窄上。你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那些平时很少做练习,甚至上课也不怎么认真听老师讲课,却阅读了大量的五花八门的书刊的同学,往往能在考试时一鸣惊人。

究其实,却不足为怪,他们通过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了大量的材料,语文功底变得深厚,考试时就能运用自如,考出好成绩当属必然,正所谓“长袖善舞,多财善贾”。也正是这样,我们才说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扩大知识面的方法主要有两条:

一是“行万里路”,要求深人生活,随时随地注意观察收集。曹植有言:“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强调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轻易放过身边的一事一物、一言一行。

二是“读万卷书”,广泛阅读各类书刊,通过文字媒介积累丰富的知识、见识、语言、技法等,以博采众人之长。对你们来说,这是最重要、最可行、效果也最好的一种途径。开卷必有益,凡有关语文的书籍都可读。诗词歌赋、中外名著自不必说,语文类报刊也是必读之书,如《中学生阅读》《意林》《读写月报》等,对于其它各类书报可有选择地读。

倘若用一个字来概括学语文的方法,那就是——读。广泛地读,无休止地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古人给我们总结的学语文的最经典的经验。

养成一个习惯——点滴积累

习惯的形成可使实践活动“自动化”,大大提高行为的效率。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语文能力形成过程的特点是日积月累的渐变过程。因此,学习语文必须养成点滴积累的习惯。这强调的是语文学习功在平时,要求善于利用琐碎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养成清晨朗读半小时的习惯,读课文、唐诗宋词、优秀散文等;养成晚上阅读一小时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报刊,并根据内容选择读书方法,或将精读或略读,或细读或浏览,或默读或诵读;养成每天摘抄300字的习惯,把当天读到的有价值的、精彩的内容分门别类地抄录到专门的笔记本上;养成每周完成三篇练笔的习惯,可不受限制,自由抒写,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议论抒情、描写记叙,设置悬念、卒章显志等表现技巧可任意为之。形成习惯需要一定的毅力,倘若开始感觉比较困难,可制定计划,将学习内容和时间固定下来,以便强制执行。

数学

高一下学期数学预习的五步法:

一、读

读:就是阅读教材,学生要逐字逐句地阅读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弄清中心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力求了解新知识的基本结构(如定义、定理、解题方法等),从总体上作概要性把握。

二、查

数学知识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无法学下去。预习的时候发现学过的概念不明白,不清楚的,一定要在课前查阅有关内容搞清楚,力争经过自查不留问题。

三、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所预习的内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引入方法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证题的方法到证题的依据等。

预习时应思考: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概念,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有什么条件?公式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用)。数学课本上有大量的公式,不管有无推导过程,学生预习的时候应当暂放下课本,思考如何推导对照,或在课堂上和教师推导的过程相对照,以便发现自己有无推导错的地方。

对于课本的例题,也尝试先做一做,再与课本的解答对照,思考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或更简捷的做法(一题多解),如此既是自己在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是在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一般地,公式推导不下去或推导错误,例题不会做或做错,是由于自己的知识准备不够,要么是学过的忘记了,要么是有些内容自己还没有学过,只要设法补上,自己也就进步了。总之,预习的时候要多思考,要学会质疑。

四、比

比的含义,是对照阅读,把该知识与有关知识的相同点,类似和差别找出,并纳入相应的知识链中。如学生在学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几项求和公式等,在预习等比数列这块内容时,可类别学习。从两种数列定义可看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区别是差(和)转化为比(积),两种数列,可用表格方式对比。在比较中熟悉两种数列的特点,加强结构的记忆。

五、记

记指做好预习笔记,做预习笔记有助于提高预习的效果。简短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圈画,批注,难点、疑点及复杂的内容则要写在笔记本上。对于在预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结合新旧知识进行纵横分析,思考,若寻求出答案的,可把答案记下来,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到这些地方时,应把自己预习时的理解和老师讲的相对照,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若想不出答案的,也要把问题记下来,待老师讲课时,再听其所以然。

六、练

在预习过程中,动手写一写,做一做,概念是否明白,方法是否掌握,可通过练习进行自我检测。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可以试做那些习题,之所以说试做,是因为并不强调定要做对,而是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预习效果好,一般书后所附的练习是可以做出来的。

英语

一、每天坚持完成一篇完形填空,两篇阅读理解,一篇任务型阅读。

语言的学习,重在坚持和积累,尤其是阅读,英语也不例外。每天坚持完成以上这些阅读目标,并且总结自己才出错点,才能有效的进步。坚持一个学期会发现,考试阅读没那么可怕了。

二、结合学案善于整理课堂笔记,每天10-15分钟阅读笔记本。

英语课堂笔记一般以语法点为主,并且笔记零碎,把相关的语法点笔记整理好,并且及时巩固,后续写作不会为不会写句子而烦恼。

三、及时修正、归纳、完善错题本,明白原因,并将错题分类,一周一小时翻阅错题本;

四、认真书写,讲究规范书写、答题,严格要求自己,力保试卷整洁、美观。

英语作文的卷面有多重要,问问那些平时字不漂亮但作文分数高的师兄师姐就知道了,到了高考吃亏很严重。平时作文批改,老师会比较耐心,不太在意卷面和字体,但到了高考,改卷压力这么大,势必卷面整洁的优势大。不要想着高考还远,等高三才来练字,才来注意卷面整洁,高三有高三的压力,高一高二能做的事情,切不要堆到高三。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考生。更多学习方法、学习资料、学业测评、志愿填报等内容,可关注:陕西志愿一点通。

(图文来源:网络)

产权属于原作者或出版商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