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申办历程是怎样的?
2007年7月18日,江原道议会决定第三次申办2018年冬奥会。
2009年9月14日,2018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成立
2010年3月10日,平昌向国际奥委会(IOC)提交申办2018年冬奥会的申请书。
2010年6月22日,IOC选定平昌、慕尼黑、安纳西为2018年冬奥会候选城市。
2010年11月13日,在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OCA)全体大会(中国广州)上陈述。
2010年11月26日,在欧洲奥林匹克委员会(EOC)全体大会(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上陈述。
2011年2月16—19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对平昌进行实地考察。
2011年4月8日,在伦敦举行的冬奥会申办城市说明会上陈述。
2011年5月18—19日,在瑞士洛桑市国际奥组委(IOC)本部召开的“2018冬奥会申办候补城市报告会”上陈述。
2011年7月6日,国际奥委会第123届全会在南非德班举行,投票选定平昌为2018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2011年7月6日,在南非德班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23届全会揭晓了2018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来自韩国的平昌以在第一轮就以超过一半票数的绝对优势击败了德国慕尼黑和法国安纳西两个欧洲城市之后,成为了冬奥会的举办地。
这已经不是平昌第一次申办冬奥会了。此前,平昌曾申办过两次冬奥会,但是都是在最后一轮投票中遭遇对手逆转。但平昌并未气馁,在总结前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后,重整旗鼓,大力宣传和冲刺,大韩航空甚至在它的BOING 777-200飞机上喷涂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宣传涂装。第三次冲击申办冬奥会,并且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冬奥会举办权。
2011年是韩国平昌征战冬奥会主办权的第十个年头。这一次,幸运的他们在第一轮投票就顺利出线。2003年败给加拿大温哥华,2007年败给俄罗斯索契,在经过整整十年的等待后,韩国人主办冬奥会的梦想终于成真。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宣布结果的这一刻,德班国际会展中心的大会议厅里顿时响起了韩国人的欢呼声,在经过两次痛苦的失败后,不屈不挠连续第三次申办的平昌人终于可以尽情地欢呼、呐喊、让眼泪飞。
根据国际奥委会事后公布的计票结果,当天有95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参加投票表决,平昌在第一轮就以63票的绝对多数选票击败德国的慕尼黑和法国的阿纳西,锁定胜局。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话说,耐心和坚持,是平昌获胜的关键。
在当天早些时候各个申办城市进行的最终陈述中,平昌奥申委形象大使、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花样滑冰金牌得主金妍儿以流利的英语和甜美的形象,给在场所有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表决结果揭晓后,金妍儿红着眼睛对记者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一直都在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今天,我们终于做到了!我特别激动并且留下了泪水,我为平昌获胜感到非常荣耀。”
在2018年冬奥会主办城市表决结果揭晓后,罗格代表国际奥委会与韩国奥委会和平昌市政府签署了主办冬奥会的相关协议。平昌奥申委主席赵亮镐在签字仪式后表示:“在过去10年申奥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倾听和学习,不断地提高我们向国际奥林匹克运动所承诺的主办冬奥会的能力。今天,我们的努力和承诺终于得到了回报,这种不懈的努力将会一直继续到2018年,我们将主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