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2018-12-0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穷人总是说自己没时间,天天忙得没工夫学习;而富人却总是能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看书。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大学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作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生动了。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仍然没有人举手。“三道题?”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那一道题呢?”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
“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教授说,“我只想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学习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经被遗忘了,但是他教的这堂课却没有被遗忘。
从古到今,凡是成功者都不是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的。
对学习不感兴趣,或是“忙得没功夫看书”的人,终会被时代的激流所淘汰。也就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日的努力是美好明天的基础”,因此你片刻都不可放弃学习;若有浪费学习时间,即使是片刻也可能带来终身遗憾。
早已经成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他还是孜孜不倦地学习。睡前是他铁定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李嘉诚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仍然坚持学英语。
对你来说,利用多余时间学一些对工作有利及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识,利用目前可供自己自由思考的时间来保证你将来成功。这既是投资,也是保险,更是将来的利润。富人尚且如此,何况穷人呢?
相信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比亨利·布莱顿更忙碌的了。这个大忙人虽然年仅30岁出头,但他既是美国Servo公司的总经理,又是当今美国少数导弹专家之一。布莱顿依然学习不辍,一天辛勤工作之后,晚上他还上夜校继续进修,这次他选择的科目是素描。
他为什么要去学素描呢?针对这点,亨利的回答使人非常感动:“因为素描可以有效地将我的创意传递给我的下属及技术人员。”
功成名就的他,并没有把这认为是人生努力的终点。社会一直在发展,时代不断在进步;若想跟上时代,就应该不断努力学习。
因此,在晚上的空闲时间,他学习打字,雷达技术,西班牙语,管理学,演讲学等。凡是对他的业务有帮助的他都学。事实上,他也真的能学以致用,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即使每天工作再多再累,他也绝不埋怨,并且还能腾出时间来进修。这也正是成功的秘诀之一,因为他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无止境。
从每个可能的地方努力摄取知识,这是使人知识广博的惟一方法。广博的知识可以使你远离狭隘、鄙陋,使你的胸襟开阔。这样的人才能够从多方面去“接触人生,领会人生”,而他的趣睬也是广大、深厚的,他的人品将是宽厚的、仁和的。
过于看重大学教育的人往往是不曾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因家境困难或身体不健康而无缘进入大学学习的人,往往认为他们遭受的损失是不可补救的。他们以为不管日后再怎样学习,也还是无济于事。但就事实而言,世间最有学问、最有知识、最有效率的人物中,有不少是从未受过大学教育的,有的甚至早年连中学的校门都没有跨进过。但这并未阻碍他们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他们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志向,而且用自己的知识改变了许多落后的东西。
汽车大王福特年少时,曾在一家机械商店当店员,周薪只有2.05美元,但他却每周都要花2.03美元来买机械方面的书。当他结婚时,除了一大堆五花八门的机械杂志和书籍,其他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就是这些书籍,使福特向他向往已久的机械世界迈进,开创出一番大事业。功成名就之后,福特曾说道:“对年轻人而言,学得将来赚钱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远比蓄财来得重要。”
由此可见,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这种生命力才会更加强大,你的“能量”才会不断地得到补充,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让生活更加美好。只有不断进修才会更上一层楼。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穷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