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巴克劳》?
一部略带超现实魔幻色彩的反殖民影片!
《巴克劳》是由小克莱伯·门多萨、儒利亚诺·多赫内利斯执导,乌多·基尔、索尼娅·布拉加、乔尼·马尔斯等出演的惊悚剧情电影。于2019年5月15日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电影讲述了Bacurau村在女族长Carmelita94岁逝世后消失在地图上的故事。
《巴克劳》影片的前半部分大多描述的是女族长的葬礼。这是一场令人心旌摇曳的民俗展示。推进的节奏情节、被神秘笼罩的氛围、具体场景的叙事技法,都保证了一定的可看性。小村落对抗恶人经典的叙事模式,上升到了政治层次的事件。
《巴克劳》的摄影、剪辑、配乐各环节水准很高。一个建构在未来的后殖民主义故事。《巴克劳》的导演本次的作品风格相比之前来说,变化还是很大的,更像是个带超现实元素的寓言故事,各种指涉与暗喻。
整体来说,是一部略带超现实魔幻色彩的反殖民影片,值得一看。
是一部非常难看的反殖民影片。
《巴克劳》作为一种政治檄文电影,虽然政治立场有点鲜明,但在这部多少有着大片杂烩印迹的电影里,《巴克劳》承袭了大片低成本美学的趣味,却也误将这种低成本粗糙感带入到了文本构建中,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看。
作为一部反殖民影片,《巴克劳》依然还是以门多萨的作者意志为转移,就比如说“社区”概念等同于现代性的“族群”逐渐向未来演变,还有就是片里的一系列入侵者,他们是美国人,但是一进村庄就大开杀戒,无论住在村里的一家人,还是一个拿着手电筒的小儿童。
可以看出这些入侵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做这些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在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却低头求饶,求生欲望极强。丝毫没有想过他们在伤害这个村庄的人时,村庄里的人是怎样的心情,他们就是打着人权的幌子四处批驳其他人,这让我很反感。
这部电影有着超强的现实主义,所以能够轻易地打动人心。
影片讲述的是殖民问题,讲述一个集体如何通过现代“文化网络”组织反抗殖民的故事,虽然故事题材很简单,但是拍成电影怎么就这么好看。影片中一直给观众强调的就有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神力的护佑。这个神力它无处不在,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个神力出现在人们街巷之中的交谈里,更是这个社会和象征世界所共有的,不用言语的,实在又神秘的一种存在。我觉得这种隐形的文化对抗与激励也很重要。在人类历史上,对抗殖民的抗争比比皆是,作品看似在讲述巴西的故事但又不仅仅只局限于此。
电影有着非常强烈的类型片元素,与导演前两部电影相比也精彩了很多,风格转化的非常大。有着很强的寓言性同时还有现实性。
最后结束的时候影片有一个小小的总结,写在字幕里。因为大家都站起来了我没有很看清楚,只是隐约地看见了cultural identity的字眼。
如果问我个人的感受的话,我看到这部片的第一感觉就是,在嘲讽美国。
片里的一系列入侵者是美国人,他们一进村庄就大开杀戒,无论住在村里的一家人,还是一个拿着手电筒的小小儿童。
然而这些入侵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做这些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在自己收到伤害的时候却低头求饶,求生欲望极强。丝毫没有想过他们在伤害这个村庄的人时,村庄里的人是怎样的心情。
和到处引起战争,打着人权的幌子四处批驳其他人,当涉及到自己利益时便有了第二重标准的美国,有什么区别?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真的觉得很符合我法国朋友对我说的话:"我看过你们中国的历史,你们总是很温和,会包容其他文化的不同;而我们不太一样,我们西方人的历史就是一部杀戮史,当我们强大了以后,我们便骄傲地想着去征服其他民族。这样不好。"
话很乱,因为刚看完电影。思绪很杂。
总之,尊重其他的文化,尊重不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