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依据是什么?

 我来答
资料不详

2019-02-28 · TA获得超过1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2358万
展开全部
1.关于高等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的观点在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现固和完善。对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的研究发现,我国教育经费的投资水平以及高等教育经费的投资水平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和同等发达程度国家的平均水平,因此要使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三级教育规模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相适应,应加大各级教育投资的力度,尽快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轨。这些研究为我国政府应达到的教育投资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积极地推动了增加教育投资的国家宏观决策。以此为依据,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了到20世纪未我国财
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达到4%的政策目标,并规定了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原则。
2.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式和内部效率
1978-1989年我国的高等学校校数的增长率略低于高校在校生数的增长率,而高等学校的校均在校生规模的年增长率大大低于校数和在校生数的年增长率。这种高等教育的“外延式”发展使得有限的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低下。1988年,我国高等学校的校均规模约为1922名在校生,平均生师比为5.25:1。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把生师比提高到10:1,在平均学生规模不変的情况下,生均经常性经费支出可以下降24%。如果平均学生规模提高到4000名在校生,生师比提高到10:1,每个学生平均每年的经常性开支可以缩减418元。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4000名
在校生的校均规模比较接近当时条件下的高等学校的适度规模。……
3.关于高等教育经费的拨款体制模式在对教育投资的内部效率进行广泛讨论和研究的基础上,80年代末9%年代初研究者们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存在投入低、资为解决资源不足的又ー方法和途径。在这一阶段,教育经济学者们对教育经费在三级教育中的分配、在学校之间的分配、在学校内部的分配,以及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等问题进行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以成本行为为基础的多政策参数的高等教育拔款模式以透明、公正、有效为基本原则,以高等教育事业费中的政府拔款为对象,吸取了国际高等教育拨款的有益经验,重新建构了高等教育的成本结构,提供了一种在高等学校之间进行资源配置的科学模式。鉴于公平、公正、有效、透明的拔款方式必须以相应的拨款体制为依托,一些研究考察了国际高等教育拨款体
制!的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基金制的设想。……受字数限制,供参考。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