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术可以用在濒临灭绝的动物身上来增加数量吗?
克隆技术,目前还不能用来保护濒危动物。
其一,从技术本身来说,其实并不算成熟。要克隆出来问题可能不大,但成功率不会很高所以耗时耗力难以估计,动物的体型结构也可能造成操作的困难(毕竟要用次级卵母细胞,记得犀牛取卵子就比较困难)。就算可以成功克隆出个体,幼崽的成活率不一定高,健康状况也可能有问题,寿命这方面也还没有定论。拿克隆羊多利来说,年仅六岁就因十二岁羊常患的老年病被安乐死,而用来克隆的核供体正好是六岁。克隆动物的年龄是从零岁开始计算,还是接着供体计算,并没有定论,支持哪边的实验结果都有。克隆这技术,复杂得很,研究还远不够深入,目前来说不谈别的,技术本身的问题就足以让这个想法止步了。其二,从基因多样性这方面来说,克隆出的个体对种群意义不大。动物近亲繁殖可能导致基因衰退。遗传多样性降低,遗传病威胁加大,这样的种群就算拥有了一大批基因相同的个体也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举个例子:近亲繁殖导致美国罗亚尔岛狼群崩溃。除了这个局部的例子,非洲猎豹也饱受基因衰退的影响,体弱多病,繁殖能力差。种群的活力来自基因库,而不是个体。
其三,即使有足够的个体,基因库也撑得住,没有栖息地也难以延续。环境污染,栖息地碎片化,对动物的威胁甚至超过捕杀——毕竟,有很多生物在被发现之前就已经灭绝于环境剧变了。对栖息地以及其中正常食物网的保护,不比单一物种保护无用。但因为保护困难、效果不直观,与发展又有一定冲突,似乎比起直接保护一些萌萌的物种更不容易被重视,至少不那么普及。
其四,个人认为体外受精或人工授精比克隆有效。技术上比克隆成熟,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个体,不确定性也小,健康问题没什么争议,得到的又是拥有基因重组之后的基因的个体,不会影响遗传多样性。虽然有因为动物身体状况导致的配子活力不足之类的问题,但这一般已经是仅剩几个个体的情况,像斑鳖、北白犀。这样的话,前面已经说过,克隆也没什么用了。所以,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选择,在这个领域费力不讨好的克隆自然不会被普遍使用。
对不起,其实我是想给你采纳的:-(
我只是点错了/抓狂/
2019-01-29 · 知道合伙人养生行家
知道合伙人养生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