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时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什么?
击鼓进军,鸣金收兵,撤退时要鸣金,这个金说的是铜钲,而且要鸣金三声。
古代军队行军作战都离不开“金”与“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兵。这种击鼓而攻、鸣金收兵的做法在各个朝代基本上是通行的,到了明朝时,有时也会金鼓齐鸣。
众所周知在古代战场上,还没有近现代的通信仪器、电话、无线电等技术,指挥大兵团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毕竟战场上人声马吠,干扰因素太多,而且古代步兵方阵又宽又厚。如果只靠基层军官喊叫来发布作战指令,除了前面小部分人,大部分士兵是听不到的,这种情况下指挥作战想当于妄谈。 但其实擂鼓意思就是连续不断的敲鼓,是军队靠近敌人后的最终冲锋指令,听到它步兵就要趋跑向前冲锋,是最后阶段使用的。鸣金一声是要各部士兵停止进攻立定,鸣金第二声是要各部士兵缓步退回本阵,连续鸣金,就是要各部士兵迅速后退奔跑数步脱离战斗。人们常说的擂鼓进军、鸣金收兵。军队到达战场之后与敌人对战,听到中军擂鼓,那就跟着军官旗帜向前冲杀;听到鸣金,那就收拢队伍有序撤回。
我们在看古代的影视作品或者历史文献的时候会发现,古代人们打仗的时候也有一种规律。是每到日落时分就停止征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鼓进金止,意思就是敲鼓的时候,士兵前进进攻敌人,而敲锣的时候则代表撤退收兵。所以要敲击某样物质是因为行军带兵打仗,士兵众多难以管理,于是敲击警示士兵。
一、鼓进金止的起源关于鼓进金止在历史上还有一则神话故事传说。在黄帝跟蚩尤作战的时候,黄帝曾经在东海流坡的山上抓到了一只叫做夔的动物,它的外形非常像牛,全身都是黑金色,发出幽幽的光芒,而且只有一只脚。这种动物目光非常的尖锐,叫声就像雷鸣一般十分的威武雄壮。黄帝听到它的声音非常的震惊,于是就把它的皮剥下来制作成一面鼓,让玄女娘娘亲自击鼓,瞬间发出雷霆般的声音,仿佛能穿透百里之外。
二、鼓进金止的作用我们在历史文献中竟然可以看到将军带领士兵打架,十万二十万的士兵管理肯定是十分艰难的,尤其是在战场上发布号令的时候。于是统治者就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因为声音的穿透力非常强悍,所以便用击打鼓的声音作为进攻的号令,他把敲击锣的声音作为鸣金收兵的标志。然后在战场上的士兵听到,这种鼓声或者锣声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从而可以更有效的管理手下的士兵,因此这个传统也被历朝历代所传承下来。而且超级鼓声可以振奋军心,士兵更加有动力去击打敌人。
三、古人的智慧你在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所击打的东西是锣声。而想要士兵去进攻攻打敌方则会敲击鼓声。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古人智慧的无穷,通过声音的办法加强对手下士兵的管理,从而可以在战场上有更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