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分区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依据电性资料,参考断裂的划分和重力异常形态,可把该剖面划分出如下地质构造分区:
小兴安岭隆起:位于F1~F5断裂之间。地形从丹清河林场的海拔200m向F5断裂逐渐降低,到F5断裂已降低到120m。磁异常表现丹清河林场到F2之间,异常起伏大,出现两个正值高值点,分别为500nT与400nT,在两高值点之间为低值,最低值达-50nT。在电法F2与F5之间,磁异常从500nT逐渐降低,到F5断裂突然下降到-800nT,是全剖面磁异常最低点。重力异常平缓,平均数值-200×10-6m/s2的低值异常区。该隆起内分布有F1~F4等4个小断裂。如前所述,F1、F2为岩体内部小断裂;F3、F4为基岩断裂。电阻率异常可以F1为界,西北部岩体出露地表,电阻率高达几万欧姆米,并且向下延深达10km。分析岩性可能为震旦纪花岗岩。F1断裂东南侧,表层有1km厚的中低阻层,电阻率约700~1000Ω·m。为第四系和新近系的砂砾岩。地下呈高阻块体状分布,高阻电阻率同样可达上万欧姆米。
汤原断陷:位于F5~F7断裂之间。由于剖面从汤原断陷的南端通过,所以宽度较窄。地形仍处在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部位上,F5断裂处海拔高程为115m,到F7断裂位置已降到100m。重力异常在断陷处明显表现出低值(-250×10-6m/s2)凹兜状,说明断陷内充填有巨厚低密度物质。该断陷是重力异常由负到正的转折点。但在地形没有反映。从磁异常上看,异常形态与重力类似,也为一低值(最低处为-500nT)凹兜状,在断陷东侧边界断裂F7上,磁异常接近零值。电法资料上看,断陷上部1.5km以上为低阻层,电阻率只有几欧姆米到几十欧姆米。在1.5km深度以下,以F6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分两层,即1.5~2.6km为中阻层,电阻率为2000Ω·m左右,2.6km以下延深到10km左右为低阻层,电阻率又低到几欧姆米到几十欧姆米;而东部从1.5km往下都是电阻率近上万欧姆米的高阻层。
依兰坳陷:位于F7~F9断裂(F'4~F'5)之间。地形平坦,平均海拔100m。重力异常在依兰县西侧是由低值(-50×10-6m/s2)向高值(160×10-6m/s2)逐渐升高的梯级带形态。而依兰县东侧一直到电法F9断裂,重力异常相对平缓,异常值平均170×10-6m/s2。磁异常也分两段。以F8为界,其两侧异常为负值,形态由两个小低值区组成,最低值为-250nT左右;东侧磁异常在零值上下变化。电法资料仍以F8为界。西侧电阻率分两层,上层深近2km,电阻率为中低阻层,其值从几十欧姆米到上千欧姆米;下层从2~5km以下,均为2000~5000Ω·m的中高阻层。F8以东到F9之间,即牡丹江断裂带处,从地表到地下5km深处均充填几十到几百欧姆米的低阻层,可能为下白垩统或上侏罗统的砂岩或粉砂岩。
东北地球物理场与地壳演化
图8-4 DB04剖面地形、重力异常、磁异常、重力剖面解释与电法剖面解释图
综合看,从小兴安岭隆起的东部到汤原断陷,依兰坳陷整个区域断裂多,共7条(F3~F9);受断裂控制形成许多局部块体拼接;各块体岩体均呈近直立产状;汤原断陷与牡丹江断裂带内均有很厚的低阻沉积物分布。总之,该区内部构造复杂,地层成层性差,说明该地区受依兰-伊通与牡丹江两断裂的影响较大,经历过强烈的构造运动。
锅盔山隆起:该块体位于锅盔山隆起的北缘,在剖面上位于电性F9与F10断裂之间,宽度约10km。地形在海拔130m背景高度上有局部小的起伏,由西向东有升高的趋势。正重力异常从西向东缓慢降低,高值异常可达180×10-6m/s2。磁异常表现从西到东由负值到正值起伏升高的变化,低值-200nT,高值达300nT。电性构造简单,除了上部有一小块1km厚的低阻(几百欧姆米)外,其余均为高阻,电阻率近7000Ω·m,分析高阻物质可能是元古宇花岗岩。该隆起是勃利盆地往汤原断陷的过渡地带。
勃利盆地:此剖面位于F10以东,具体情况见本章第二节。
2024-11-1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