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的由来是什么?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是由197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的一项决议,每个国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历史以及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
妇女节抗争活动的历程:
在1857年3月8日的美国纽约,当地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她们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以及12小时工作制和低报酬。
在1908年3月8日的纽约市,有15000名妇女进行游行,要求缩短工作的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以及享有选举权,并且禁止使用童工。
在1917年2月23日的俄国,妇女号召以要求“面包和和平”罢工,这一天根据俄国使用的儒略历为当月最后一个星期日,折合成欧洲广泛使用的格里高历是3月8日.
联合国的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1911年的3月8日是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中国的妇女第一次举行“三八”节纪念活动在1924年。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我国的妇女节。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
1903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大罢工和示威游行。这一斗争得到了美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响应。
1910年,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大会根据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为了加强世界劳动妇女的团结和支持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规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从此“三八”节就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
扩展资料:
引证解释
1、指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日。
宋王得臣《麈史·谐谑》:“都城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宋楼钥《北行日录》卷下:“相国寺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开寺。”
2、指三八妇女节。
沈从文《天安门前》:“‘五四’、‘三八’、‘五卅’、‘九一八’……除了这些大的登报上书的集会外,还经常有小规模的。”
3、指“三八式”步枪。
《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不用愁》:“没有枪炮不算啥,打死鬼子扛三八。”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九:“ 萧队长侧着耳朵听一会,说道:‘还远,离这一里多地。那一声是三八,这一声是连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八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大事。
设立国际妇女节的想法是最先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西方各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经济扩张阶段。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廉的工资使得各类抗议和罢工活动此起彼伏。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尽管后来当局出动警察攻击并驱散了抗议人群,但这次抗议活动促成了两年后的3月第一个工会组织的建立。
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当时有将近15000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十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最低工资标准)和享有选举权(妇女选举权)等,并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
第二年有2000人参加双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一个妇女节集会。首次庆祝妇女节是在1909年2月28日,当 时美国社会党发表了一项宣言,号召在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纪念活动。这样每年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1913年。
每年的3月8日,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民主、妇女解放而斗争的节日。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市的女工为了反对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和歧视,争取自由平等,举行了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得到了广大劳动妇女的支持和热烈响应。1910年8月,一些国家的先进妇女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者妇女代表大会,主持会议的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蔡特金的建议,以每年3月8日为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大会一致通过了这一建议,并决定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从此,“三八”节就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定3月8日为妇女节。
我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始于1924年。当年,我国劳动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州举行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纪念活动。
在我国在月八日在这一天,妇女放假一天,回到家里,尽怀地享受着由丈夫做的饭菜,这一天的家务活也全免了。
- 官方电话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哈丽特·泰勒·米尔(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
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亨利克·约翰·易卜生的“娜拉”、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简写IWD)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
其中因"women's rights"可译"国际劳动女人节"或"国际劳动女性节";因"women's rights"可译"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又称"国际妇女节"、"三八节"和"三八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