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意念的特点是什么?
自杀意念的特点
自杀意念是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个体胡思乱想或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或实现到此目的的外显行动,是自杀企图的游离因子。
自杀意念有如下特点:
(1)隐蔽性。不易暴露,但会无意识地流露。常常连受试者本人也未察觉自己有自杀意念。原因是:属于偶然体验,还未酝酿成熟为自杀意图;自杀常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情绪一出现便会遭到理性的自我克制;自杀是结束生命的行为,这种情绪一出现便会遭到人类求生欲望的本能的抑制。
(2)广泛性。自杀思想的偶然体验是一种普遍现象。国外流行学研究表明,自杀意念在婴儿期便有。
(3)偶发性。自杀意念常是一过性,并非时常有。而且有自杀意念的人绝大多数不会发展为自杀行动。自杀行为的酝酿,一般要经历厌世情绪——自杀意念——自杀意图——自杀行动这几个阶段。每一具体阶段都有若干种应激,诱导发生新的变化,向下一阶段发展。如果没有这些新的应激,不足以诱导从量变到第二阶段新的质变。自杀意念的累积,没有激化剂,依然不能成为自杀意图。即使有自杀意图,也会碰到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情况,如遇后者,同样不致出现自杀行动,即使发生,也只是未遂自杀即准自杀或蓄意自伤。
(4)个体差异性。人群中具有自杀意念的虽然高达3%—60%,但是自杀发生率不过是130/10万。自杀即使作为一种疾病,在死亡谱上还未到达前三位的位置,这同自杀意念的个体差异性有关。否则我们在看到自杀意念的广泛性时,会变成人人自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个体差异性的表现在于:强度不同;频率不同;诱导因素不同。诱导因素大多起因于挫折和失望。但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人群,他们的期望值各有不同,因此对挫折和失望的评价和对待也就各有不同。诱导因素不同决定自杀意念的强度和频率。有的人的自杀意念同时带有犯罪感或者其他担心,有助于消除自杀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