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由什么引起的?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是流感病毒,属正黏液病毒属,是核糖核酸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流感病毒细胞呈球形。流感病毒细胞由3部分组成:其核心为单链的核糖核蛋白(RnP),有特异性;囊膜内层为内膜蛋白,也有型特异性;外层为脂层,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抗原性微粒,这两种抗原性微粒都有变异的特性,抗原变异就是指这两种抗原(主要是HA)的变异。
根据核蛋白(nP)抗原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3型,按照H和n抗原的不同,同型病毒又分为若干亚型。变异性最强的是甲型抗原,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和不同规模的流行;乙型的变异性较甲型小,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的抗原性基本上稳定,流行性不明显。由于3型抗原之间无交叉免疫和抗原的变异,因此,人体原已产生的抗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常失去保护作用。
流感病毒不耐热,环境温度达到56℃时30分钟可被灭活,在0~4℃可存活数周,在-60℃或冻干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室温、干燥、日光、紫外线都可威胁它的存活。它对乙醚、乙醇、甲醛、酸类、各种常用消毒剂均敏感,最适PH值为7.0~7.5。它对一般的抗生素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预防它的有效方法是使用金刚烷胺。
流感病毒受干扰素的控制,同时它也可以引生干扰素。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