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下:
1、学医耗费的时间久,难度大。
了解过医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们都清楚,大部分医学类专业的本科都要读五年之久,并且在这五年时间里需要啃下一本又一本枯燥晦涩的专业书籍。
如果说拿下这些专业书籍就可以顺利当医生,那么很多学生也不会对这些专业这么轻易的放弃,要想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还需要积累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并且要懂得活学活用,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2、医生工作强度太大。
这场疫情中,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日常让大家看到了作为一名医生,需要承受多大的工作强度。从早上5点开始工作,直到凌晨才可以有休息的机会,每天接诊人数高达100人次,高峰时期甚至要接诊200多人。
这样的工作强度如果没有强烈的信念支撑,很难从始至终的坚持下来。所以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选择从事计算机或者金融相关职业,不会轻易选择医生这个职业。
3、医生这个职业的安全性不高。
学生们不想学医,除了无法承受医生的工作强度以外,也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安全性有着很大的顾虑。的确,近年来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辱骂医生甚至殴打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很多学生为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安全性考虑,都不想选择医学类专业。
扩展资料:
医学生遇到的三个挑战:
1、学习知识多,难点多。
之所以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大多都是因为学医之后,会面临很多的知识,并且难点与重点是很多的,大多数的人在学医这条路上奋斗一生,都没有将所有的内容学习完毕。并且它的分科与分支各不相同,所以导致学生学习的书本也是书比人高,令人感叹,学医之路太过艰难。
2、学历要求高,耗费时间长。
虽然医学生会自嘲,说自己就是个熟练工种。但是说笑归说笑,医生的工作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容不得一点大意,这也是医学生的课业特别繁多的原因。
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就需要经历更长的学习时间,更多的实习时间。所以越好的医院对学历的要求越高,这就意味着耗费的时间会很长。
3、就业之后家庭生活难顾及。
上班时间不固定,早查房、值夜班,外加急诊和手术。肯定比不上朝九晚五的工作,虽然说收入可观,但是也确实是辛苦换来的。对于医生来说,这是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家庭生活就是很难顾及。所以如果是医生家属,需要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如果是双职工,那就只有孩子自己多独立了。
现在网上流传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虽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引发了好多想要报考医学类专业的高考生们的疑惑,到底为什么流行这样一句话呢?首先这个问题需要两个角度去看待,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认为学医很好。如果有学弟学妹向我询问要不要去学习,我会从各方面角度给他们一些中肯的建议。
1.首先医学专业,可以说算得上是学业比较繁重的了。其他专业本科只有四年,而医学专业却要五年,而且每年学习任务都很繁重,有一句话叫: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期末胜高考。我觉得用这个形容医学专业也是很合适的!期末考试全书都是重点,老师只告诉提醒,而且考试形式非常细致新颖,每年考试周,都会看到宿舍楼宿舍的灯亮一整晚。
2.医学专业的学习生涯非常漫长。说实话本科大学五年虽然比别的专业长了一年,因为医学专业的实习期是两年,但是对于医学专业本身来讲,还是差得比较远的,现在每个医院招医生的条件最低就是硕士毕业,而且还有人有比较长远的目标想要考博,甚至出国进修,所以医学专业学年最低8年起步,甚至是11年!而且如果考的硕士是学术学位,还需要三年的规培才能从医,而且进医院以后晋升还要各种考试......
3.虽然学医很不容易,很辛苦,但是医生的工作非常稳定,公立医院都是事业编单位。而且学医的成就感是很高的,每当治好一位病人,看到病人的病痛被自己解除,家人由衷地对医生表示感谢的时候,医生就会觉得学医时候的辛苦都值得了!
最后,我还想告诉那些想学医的学弟学妹们,学医很辛苦,需要很强的毅力、耐力、和定力,还需要足够的细心,可以用胆大心细来形容,如果从内心已经决定好了要走上学医的道路,那么就做好吃苦的准备!
在小学渣的身边,和我一样,在经历了难熬的早上三大课,下午三小课,晚上一实验的大学时间和听话,勤快,硬着头皮上的实习期,最后转行的同学不计其数。数据统计,中国医学生的毕业流失率高达84.1%,10年流失40
第一,医学生的学习期比其他专业来说是无比漫长。大学本科5年制,本硕连读7年,临床实习1-2年,相对于其他专业同学,人家都已经走上社会挣钱养家飞黄腾达了,自己还在苦逼的埋头学习考证,所以会有一点心理落差,毕竟每一个年轻的灵魂多少都是躁动的。很多同学会在本科结束后走上医药代表的路径,比方说我的舍友小倩,原因就有一个:穷。
第二,医学生的医院实习期确实是一个“惨痛”的过程。虽说在学院的时候我们已经看过,解剖过各种各样的标本,也经常会拿着人体骨骼当玩具摆来摆去,但这跟在医院见过的活生生的人是不一样的。小学渣当年就在实习时被病人掀开的头骨吓懵过,那个血腥的场面就不具体叙述了,总之是给刚刚走上实习岗位的我一个“下马威”。这也只是刚开始视觉上的刺激,时间长了,见的多了也就见怪不怪,可以很淡定的进行专业处理。主要是心理上的“洗礼”比较严重。人们总说医院的人都比较冷漠,对生死很平常。瞎说!那不叫冷漠,那叫自我调节,医生也是人,不是神。对于那些生老病死,医生反而会更加敏感。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医护人员比你的家人更加希望能救活你。只是医生要更加理性,因为只有保持足够的理性,才会保证能不受影响去救治病人,这样就要对医生的自我调节及自我管理能力有着非常大的要求,很多人在这中间会承受不了压力而考
第三,“出力不讨好”是医护人员挂在嘴边的常用语。在中国这种医疗大国下,每一家医院的医生都是在高负荷的进行工作。相信大家去医院都能看到,排号的人络绎不绝,接诊的医生没有上厕所的时间,简直就是个“人型机器”。小学渣当时的老师专家门诊的时候,一天基本上会从早看到晚,只草草的吃一顿饭。(这里我要说一句,大多数的医生是非常专业敬业的,不接受反驳。)可是我国的医患关系真的是让人无法理解,让小学渣想起了当年挨家属打的情景,说多了都是泪。病人是不懂那些专业知识的,他只希望你治好他,所以当他没有看到希望的结果,就会对医生产生怀疑。这个时候家属的情绪是失控的,作为医生也只能极力解释,但往往并不是有效。看看近几年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一度让小学渣认为转行转对了
医生地位低,普遍对医生不理解,甚至我亲妈都觉得医生都是骗钱的,你怎么破?也许暴力伤医事件真的是每天都发生的“个例”,但你要面对的是每天的白眼,每语言暴力。
工作时限长,加班是非常非常非常常见的。工作强度大,精神一直高度集中。
医生改行能做什么?
讲真,我更熟悉的是医学生转行能做什么。我本身修了双学位,找工作的时候只找专业不限的。拿过银行offer,可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感觉在银行没前途,放弃了。拿过联想供应链offer,因为要黑白颠倒,放弃了。拿过中粮的秘书岗,因为不想做行政,放弃了。最后选择的审计。我只是想说,去试,总有能成功的。我投了那么多份简历,踩着高跟鞋脚后跟磨的血淋淋的去面试,各种谈,才拿到这些offer。不去试怎么知道可不可以。
以后再说“我朋友系列”,考研。北医药院应该都认识郭大侠,研究生在人大读金融,之后去中金做到了VP。我还认识有八年制五年的时候有出口,保研法律的。有考研哲学的(虽然我觉得也是坑)。有当老师的,有卖bra的,有挖石油的。都是我的师兄或者师姐。
第二,收入低。尤其是刚刚毕业,正是结婚生子需要钱的时候。医学生应该是唯一的实习不但没有收入而且需要给实习单位交钱的职业了。就是参加工作,没有独立值班的话,就没有奖金和其它的收入。实际上实验室检查比如查血、尿、CT等,都有5%左右的“提成”,这是衡量医生工作量的方法。一般来讲,没有人会为了这点钱乱开检查的。包括手术费在内的治疗费也一样,大概5-6%。没有独立值班收治病人就没有这些收入。三级医院的收入不低,但是基层医院病人数量少,收费也低,自然医生收入不高。
第三,工作压力大。给人治病,不是修机器,一般都有时间的紧迫性和不可逆性。不仅仅是外科医生要面对随时准备的急诊手术,内科医生也要面对随时的抢救。医疗文书的书写也占医生工作时间的很大一部分。
第四,不被尊重,基层医院尤甚。这个就不必多言。看看那些伤医事件以后网友的评论就知道了。很多人误认为看病贵是医生的原因。部分医生固然存在过度治疗收取提成的问题,但是,看病花费10000报销9999和看病花费5000报销3000哪个才是老百姓看不起病的原因?
最后,从目前中国的国力上看,大幅度增加医疗卫生的预算的可能性不大,换句话说,看病贵将长期存在。那么,医生的收入和地位就不可能短时间内提高。我亲侄女,2017年高考,我坚决不同意她学医。最终学了会计。目前中国最缺乏的医生是急诊和妇产,从2016开始,执业医师考试这两个行业的考生总分加100分。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来中国的医生有多么短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