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构造岩浆演化史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本区在前震旦纪时(约14亿年),处于大陆边缘广海环境,沉积了一套以泥质为主的陆源细碎屑沉积岩,在加里东运动多次的运动和褶皱回返中,这套沉积建造经历了强烈的变质作用,形成了一套片状无序变质岩系(寻乌岩组),变质程度达低角闪岩相,以强烈的面理化为特征。伴随褶皱作用,区域内形成了一系列NEE向(或近EW向)、NE向、NW向断裂。在这些断裂的复合部位发育有侵入岩浆活动[三排岩体以及东部的三标岩体(432.2±7.6 Ma,LA-ICP-MS锆石U-Pb年龄,孙涛等,2007)]。至三叠世末,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印支运动第一幕(主幕),导致盖层普遍褶皱,全区上升隆起,从此,本区进入滨太平洋域大陆边缘活动发展阶段。其后的侏罗纪—早白垩世,是燕山运动强烈而频繁的活动时期,也是洋壳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强烈作用时期,同时也是滨太平洋构造域发展演化与岩浆活动的主要阶段。早侏罗世,形成了柯树北岩体东体,受NE向或NNE向与近EW向断裂的控制[鹰潭-定南(或安远)断裂与东西向断裂的复合交汇],至中—晚侏罗世,以强烈的陆相火山喷发和酸性-中酸性岩浆侵入为主,在本区形成安远县车头圩-板石镇-蔡坊乡NE向的火山岩带和柯树北岩体西体及园岭寨斑岩脉等。随着岩浆岩侵入、火山岩喷发、热液流体活动等,本区形成了众多的钨铅锌钼矿床(点)。
表5-5 园岭寨钼矿区成岩成矿年龄汇总表
-
官方服务
- 官方网站
2024-10-1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