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8年级人教版文言文所有字词翻译以及注音
展开全部
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4、被
被于来世( 影响)
皆被绮绣(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 尽)
群响毕绝(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 记录)
束手无策( 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 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 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 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22、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3、吊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
人皆吊之(慰问)
24、度
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
关山度若飞(过,越过)
25、端
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
26、恶
恶能无纪(怎么)
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
27、发
有时朝发白帝(出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
28、凡
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
凡三往(总共)
29、方
方七百里(见方)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
长方形(方正)
30、分
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
必以分人(分配,分给)
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
31、奉
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
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
32、否
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陟罚臧否(恶、坏pǐ)
33、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
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
夫鼾声起(丈夫)
罗敷自有夫(丈夫)
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
34、扶
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出郭相扶将(挽扶)
35、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
以手拂之(轻轻擦过)
36、福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
37、富
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
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
38、更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更相庆(互相)
更上一层楼(再、又)
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
39、苟
苟富贵(如果)
故不为苟得(苟且)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
40、固
固以怪之矣(本来)
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君子固穷(安守,固守)
41、故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余虽愚(所以,因此)
42、顾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
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
4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
44、冠
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
既加冠(男子成人礼)
45、光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仿佛若有光(光线)
46、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47、过
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到)
人恒过(犯过失)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
48、好
秦氏有好女(美)
好鸟相鸣(美)
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
好为梁父呤(喜欢)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
49、号
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
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
号为张楚(国号)
号令召三老(号令)
50、还
飞鸟相与还(回家)
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
51、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
无冻馁之患(忧患)
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为是……祸害)
52、惠
大五加惠(恩惠)
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53、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54、极
此乐何极(尽头,穷尽)
南极潇湘(尽,到)
尝极东方(穷尽)
初极狭(非常,最)
55、寂
视端容寂(平静)
寂寥无人(寂静)
56、加
而山不加增(更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57、间
立有间(jiān一会儿)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量词)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夹杂)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
又何间焉(参与)
58、见
路转溪头忽见(通“现”出现)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召见,接见)
曹刿请见(召见,接见)
子墨子见王(拜见)
见往事耳(知道)
贵人过而见之(看见)
59、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名词;率领)
公将战(将要)
出郭相扶将(挽扶)
宫使驱将惜不得(无实在意义)
60、角
于厅事之东北角(角落)
梦回吹角连营(号角)
61、借
每假借于人(借)
愿借子杀之(依靠)
62、尽
担中肉尽(没有了)
林尽水源(没有了)
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
63、就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近,趋向)
颓然就醉(接近,趋向)
承受
即使
64、居
居十日(过了)
不可久居(停留)
65、举
举大计亦死(发动)
管夷吾举于市(被举用)
黄生举进士(参加)
举国欢庆(全)
举世无双(全
66、具
具答之(通“俱”,全,都)
各具情态(具有)
67、决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意难决舍(分别)
故决然舍去(断然)
68、绝
隔绝
以为妙绝(极点)
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极高的,陡峭的
69、开
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连月不开(放晴)
旁开小窗(打开)
70、可
高可二黍许(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71、苦
天下苦秦久矣(苦于)
苦其心志(使……受苦)
何苦而不平(愁)
72、乐
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
钟鼓乐之(使……快乐)
而不知人之乐(乐趣)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快乐)
73、类
绝类弥勒(类似)
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同类)
74、利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的)
兵革非不坚利(锐利)
怀抱利器(锐利)
利尽南海(物资)
75、隶
世隶耕(属于)
隶而从者(跟着)
76、良
良多趣味(真,实在)
此皆良实(善良)
77、临
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
临溪而渔(来到,在)
临池学书(来到,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78、鳞
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
呷浪之鳞(借代,指鱼)
79、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命令)
忿恚尉,令辱之(让,使)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80、妙
妙无一人肯泊岸(奇怪)
以为妙绝(奇妙)
81、名
名之者谁(命名,起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故虽有名马(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
82、谋
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聚室而谋曰(商量)
深谋远虑(思考,思虑)
83、奇
明人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
邑人奇之(惊异)
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
84、骑
骑千余(骑兵)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
85、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狼不敢前(上前)
86、强
刚强侠气(强悍)
赏赐百千强(有余)
不可强以仕(勉强)
慕义强仁(力行)
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8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8、清
水尤清冽(清凉)
回清倒影(清凉)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
89、情
必以情(实情)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交情)
90、请
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
曹刿请见(请求)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
91、穷
欲穷其林(穷尽,动词)
而不其所穷(尽头,名词)
乐亦无穷也(穷尽,形容词)
穷冬裂风(深)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贫穷)
92、屈
猥自枉屈(委屈)
手指不可屈伸(弯曲)
93、去
一狼径去(走开,离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94、阙
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95、容
虽席地不容闲(许,让)
视端容寂(神色)
花态柳情,山容水貌(容貌)
96、乳
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奶头)
97、善
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
98、尚
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尊重,推崇)
而君前途尚可(还)
尚且
99、少
少时(shǎo一会儿)
宾客意少舒(稍微)
饮少则醉(不多)
陈涉少时(shào年轻)
100、舍
至舍(shè学舍,书馆)
屋舍俨然(shè房屋)
舍文轩而窃敝舆(舍弃)
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意难决舍(丢开,离去)
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
舍与你的(施舍)
101、尝射于家圃(射箭)
乐安敢轻吾射(射箭的技术)
102、恶
所恶莫甚于死者(超过,厉害,严重)
流辈甚称其贤(十分)
103、胜
此时无声胜有声(取胜,胜出,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
高处不甚寒(忍受,能承受)
驴不胜怒(忍受,能承受)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104、施
然后施行(施行)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
105、食
食不饱,力不足(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
106、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使于秦(出使)
使子为使(使者)
107、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曾经)
千呼万唤始出来(才)
108、市
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109、势
逼兵势耳(势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姿势,形状)
110、是
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代词,这样)
111、适
抱而适市(往)
正此地适与余近(正好)
其体不适(舒适)
112、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得鱼鳆中书(文字,字条)
一男附书至(书信)
军书十二卷(文件)
113、数
众数虽多,甚末足畏(shù数目,数量)
珠可历历数也(shǔ计算)
扶苏以数谏故(shuǒ屡次)
114、遂
已遂述数行(完成)
遂逐其师(就,于是)
然操遂能克绍(竟,终于)
115、所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地方)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所”与“为”组合,表被动)
116、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办法)
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117、通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未能通习吏事(通晓,掌握)
政通人和(顺利,顺畅)
通计一舟(整个)
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通报,传达)
中通外直(贯通)
118、图
不图观瀑一至于斯(想)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谋取)
119、徒
叶徒相似(仅仅,只)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免冠徒跣(光着)
徒步旅行(光着)
120、推
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其亦欲推其事(推广)
121、屯
大雪屯门(堆积)
屯大泽乡(停驻)
122、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看见)
123、为
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制造)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替,给;做,制造)
此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为人五(刻有)
故不为苟得也(为了)
今为宫室这美而为之(接受)
124、谓
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
太守谓谁(是)
予谓莲(认为)
舍人相谓曰(商量)
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太守自谓也(命名)
125、文
皆披文轩(画着文采)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舍其文轩(彩饰)
126、闻
余闻之也久(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127、下
蕲下(攻下,攻克)
日光下澈(向下)
下见小潭(往下走)
128、鲜
芳草鲜美(xiān鲜艳)
陶后鲜有闻(xiǎn少)
129、贤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如此其贤(有才能)
130、相
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
舍人相谓曰(互相)
13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取得成效)
132、屑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
133、谢
使君谢罗敷(请问)
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
134、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
谓为信然(确实)
岂信然邪(确实)
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
135、行
性行淑均(品德)xíng háng
行收兵,比至陈(行军)xíng
行深山巨谷中(行走)xíng
皆次当行( háng,行列,队伍)
行阵和睦( háng,行列,队伍)
136、许
杂然相许(赞成)
时人莫许之(答应,承认,同意)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承认,同意)
高可二黍许(大约的数量)
曳物许许声(hǔ拟声词)
137、学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
学而时习之(学习)
138、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139、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句末语气词)
140、艳
艳装骑驴(妖艳,艳丽)
略无慕艳意(欣慕)
141、夷
船背稍夷(平)
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
师夷长技以制夷(少数民族)
142、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死去的人留下的)
遗风余思(死去的人留下的)
得遗金一块(丢失的)
143、已
蒹蔬采采。白露未已(停止)
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
且壮士不死即矣(算了,罢了)
骨已尽矣(已经)
144、义
坚持合宜的道德
舍生而取义(正义,仁义)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145、异
奇山异水(奇异,特殊,不同)
觉无异能者(奇异,特殊,不同)
父异焉(认为……奇怪)
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
久行怀远,无它异也(意外的事)
146、易
寒暑易节(交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容易)
易以百金(交易,买)
147、诣
由是先主遂诣亮(去,到,拜访)
及郡下,诣太守(去,到,拜访)
148、益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满招损,谦受益(利益,好处)
有所广益(利益,好处)
益慕圣贤之道(更加,进一步)
益习其声(渐渐地)
149、意
意少舒(心情)
意暇甚(神情,态度)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想要)
150、因
因屏人曰(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就)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
罔不因势象形(根据,依照)
因以为号焉(因此)
151、引
下车引之(拉。表示好感)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
引喻失义(称引)
152、盈
曾不盈寸(满)
彼竭我盈(充满,士气旺盛)
153、用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用,采用)
遂用猖蹶(因此)
154、友
与友期行(朋友)
琴瑟友之(友爱,亲近)
155、余
余寒犹厉(剩下的,留下的)
余闻而愈悲(第一人称,我)
156、与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尔而与之(给)
157、欲
可汗问所欲(想)
山雨来风满楼(将要)
从民欲也(愿望)
158、援
援疑质理(提出,引)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也(外援)
159、缘
缘故
缘溪行(沿着)
160、杂然
杂然相许(纷纷地)
杂然而前陈者(交互错杂)
161、再
再而衰(第二次)
日再食(两次)
162、曾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曾不盈寸(尚,还)
163、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争夺)
知而不争(据理力争)
164、指
人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皆指目陈胜(指点)
165、至
寡助之至(极点)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
礼愈至(周到)
166、志
博闻强志(记)
寻向所志(标记)
处处志之(做标记)
歌以咏志(志向)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立志)
167、质
援疑质理(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
168、致
听妇前致词(表达、表述)
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取得)
气可以养而致(取得)
无从致书以观(取得)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招致、引来)
169、诸
投诸渤海之尾(“之于”的合音,“之”是“到”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
其西南诸峰(那些)
今诸生学于太学(各位、众位)
170、主
齐命使各有其主《宴子使楚》(掌管)
其贤者使使贤主《宴子使楚》(君主)
171、属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类)
徒属皆日《陈涉世家》(侪、辈)
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管辖)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相同、同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zhú通“嘱”,嘱托)
172、著
信义著于四海(显露)
常著文章以自娱(写作)
著我旧时裳(同“着”穿)
173、缀
缀以珠玉(点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174、资
吾资之昏《为学》(天资、天分)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资助)
175、子
子墨子闻之(夫子、先生、老师)
愿借子杀之(您)
子又生孙(儿子)
176、自
并自为其名(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177、足
蛇固无足(脚)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满足)
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充足)
以中有足乐者(足以)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178、卒
卒买鱼烹食(士兵)
卒于鲁也传之(最终)
179、作
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
属于作文以记之(写)
180、坐
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
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何坐?坐盗(犯罪)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原文语句 课文
再 两次 又一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或 或许 选择连词“或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狱 案件 监牢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虽 即使 虽然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
稍稍 渐渐地 稍微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科 法律条文 课程或业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爷 父亲 祖父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妻子 妻子和儿女 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无论 更不必说 条件关联词 乃有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交通 交错相通 指运输和平共处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园记》
往往 到处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虽然 虽然如此 关联词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
何苦 怕什么 不值得做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阴 山北水南 阴暗 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可以 可以凭借 能、行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身 亲自 身体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
开张 扩大 店铺开业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 为正义事业献身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卑鄙 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品质恶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所以 用来 因果关联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披 分散 披挂 柔梢披风 《满井游记》
郭 外城 姓氏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孟子>两章》
池 护城河 水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两章》
去 离开 往 一狼径去 《狼》
汤 热水、开水 煮东西的汁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
烈士 有雄心壮志的人 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私 偏爱 个人的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谢 道歉 感谢 长跪而谢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易 交换 容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
用法 解释 例句 出处
之 代词 人称代词 他(它)(们)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指示代词 这 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主谓语之间 不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动词 往、到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于 介词 表示时间、地点、对象 在、到、向、从、对于 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表示比较 比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表被动 被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以 介词 表手段、工具、条件 拿、用、把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核舟记》
凭借、靠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两章》
按照、根据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表原因 因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连词 表目的 来 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表结果 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动词 与“为”结合 认为 或以为死 《陈涉世家》
其 代词 人称代词 他(它)(们) 惧其不已 《愚公移山》
指示代词 那 其人视端容寂 《核舟记》
副词 表猜测 大概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表反问 难道 其真无马邪 《马说》
而 连词 表并列 并且(或不译)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多东坡 《核舟记》
表承接 并(或不译) 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则》
表转折 但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表修饰 地(或不译)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养)
2、卑
非天质之卑( 低下 )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3、备
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
犹得备晨炊( 准备)
4、被
被于来世( 影响)
皆被绮绣( 通“披”,穿)
5、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6、毕
毕力平险( 尽)
群响毕绝( 全部)
7、薄
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
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
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
8、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
策勋十二传( 记录)
束手无策( 计谋)
9、长
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
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
死者长已矣( 长远)
Zhàng木兰无长兄( 排行最大)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头领)
10、称
称其气之小大( 相当,配合)chèn
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配合)
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
11、诚
帝感其诚(诚心)
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
12、惩
惩山北之塞也(苦于)
惩善扬恶(惩罚)
13、驰
愿驰千里足(骑)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14、出
皆出酒食(拿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计将安出(产生)
15、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
未尝稍降辞色(语言)
16、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17、箪
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
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
18、当
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当奖率三军(应当)
今当远离(将要)
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
19、道
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
伐无道,诸暴秦(道义)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
20、得
二者不可得兼(能够)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21、等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
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
22、敌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23、吊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
人皆吊之(慰问)
24、度
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
关山度若飞(过,越过)
25、端
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
26、恶
恶能无纪(怎么)
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
27、发
有时朝发白帝(出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
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
28、凡
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
凡三往(总共)
29、方
方七百里(见方)
有朋自远方来(地方)
长方形(方正)
30、分
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
必以分人(分配,分给)
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
31、奉
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
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
32、否
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陟罚臧否(恶、坏pǐ)
33、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
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
夫鼾声起(丈夫)
罗敷自有夫(丈夫)
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
34、扶
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出郭相扶将(挽扶)
35、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
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
以手拂之(轻轻擦过)
36、福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
37、富
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
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
38、更
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
更相庆(互相)
更上一层楼(再、又)
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
39、苟
苟富贵(如果)
故不为苟得(苟且)
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
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
40、固
固以怪之矣(本来)
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君子固穷(安守,固守)
41、故
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
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
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余虽愚(所以,因此)
42、顾
顾野有麦场(回头看)
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
43、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
44、冠
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
既加冠(男子成人礼)
45、光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仿佛若有光(光线)
46、归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47、过
过秦汉之故都(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到)
人恒过(犯过失)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
48、好
秦氏有好女(美)
好鸟相鸣(美)
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
好为梁父呤(喜欢)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
49、号
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
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
号为张楚(国号)
号令召三老(号令)
50、还
飞鸟相与还(回家)
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
51、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
无冻馁之患(忧患)
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为是……祸害)
52、惠
大五加惠(恩惠)
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53、或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54、极
此乐何极(尽头,穷尽)
南极潇湘(尽,到)
尝极东方(穷尽)
初极狭(非常,最)
55、寂
视端容寂(平静)
寂寥无人(寂静)
56、加
而山不加增(更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
弗敢加也(虚夸,以少报多)
57、间
立有间(jiān一会儿)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中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量词)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夹杂)
遂与外人间隔(间隔,隔开)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暗暗地)
又何间焉(参与)
58、见
路转溪头忽见(通“现”出现)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召见,接见)
曹刿请见(召见,接见)
子墨子见王(拜见)
见往事耳(知道)
贵人过而见之(看见)
59、将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将领,名词;率领)
公将战(将要)
出郭相扶将(挽扶)
宫使驱将惜不得(无实在意义)
60、角
于厅事之东北角(角落)
梦回吹角连营(号角)
61、借
每假借于人(借)
愿借子杀之(依靠)
62、尽
担中肉尽(没有了)
林尽水源(没有了)
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
63、就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接近,趋向)
颓然就醉(接近,趋向)
承受
即使
64、居
居十日(过了)
不可久居(停留)
65、举
举大计亦死(发动)
管夷吾举于市(被举用)
黄生举进士(参加)
举国欢庆(全)
举世无双(全
66、具
具答之(通“俱”,全,都)
各具情态(具有)
67、决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意难决舍(分别)
故决然舍去(断然)
68、绝
隔绝
以为妙绝(极点)
群响毕绝(停止,消失)
极高的,陡峭的
69、开
日出而林霏开(散开)
连月不开(放晴)
旁开小窗(打开)
70、可
高可二黍许(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71、苦
天下苦秦久矣(苦于)
苦其心志(使……受苦)
何苦而不平(愁)
72、乐
太守之乐其乐(以……为乐)
钟鼓乐之(使……快乐)
而不知人之乐(乐趣)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欢乐,快乐)
73、类
绝类弥勒(类似)
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同类)
74、利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的)
兵革非不坚利(锐利)
怀抱利器(锐利)
利尽南海(物资)
75、隶
世隶耕(属于)
隶而从者(跟着)
76、良
良多趣味(真,实在)
此皆良实(善良)
77、临
执策而临之(面对,对着,当着)
临溪而渔(来到,在)
临池学书(来到,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将要)
78、鳞
鳞浪层层(像鱼鳞一样)
呷浪之鳞(借代,指鱼)
79、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命令)
忿恚尉,令辱之(让,使)
陈守令皆不在(县令)
80、妙
妙无一人肯泊岸(奇怪)
以为妙绝(奇妙)
81、名
名之者谁(命名,起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故虽有名马(出名的,有名声的,著名的)
82、谋
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
聚室而谋曰(商量)
深谋远虑(思考,思虑)
83、奇
明人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
邑人奇之(惊异)
长约八分有奇(jī零数)
84、骑
骑千余(骑兵)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
85、前
其一犬坐于前(前面)
狼不敢前(上前)
86、强
刚强侠气(强悍)
赏赐百千强(有余)
不可强以仕(勉强)
慕义强仁(力行)
以弱为强者(强盛,强大)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8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8、清
水尤清冽(清凉)
回清倒影(清凉)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清)
89、情
必以情(实情)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友情,交情)
90、请
请献十金(请允许,敬辞)
曹刿请见(请求)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请教)
91、穷
欲穷其林(穷尽,动词)
而不其所穷(尽头,名词)
乐亦无穷也(穷尽,形容词)
穷冬裂风(深)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贫穷)
92、屈
猥自枉屈(委屈)
手指不可屈伸(弯曲)
93、去
一狼径去(走开,离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94、阙
不知天上宫阙(宫殿)
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95、容
虽席地不容闲(许,让)
视端容寂(神色)
花态柳情,山容水貌(容貌)
96、乳
妇抚儿乳(喂奶)
儿含乳啼(奶头)
97、善
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
98、尚
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尊重,推崇)
而君前途尚可(还)
尚且
99、少
少时(shǎo一会儿)
宾客意少舒(稍微)
饮少则醉(不多)
陈涉少时(shào年轻)
100、舍
至舍(shè学舍,书馆)
屋舍俨然(shè房屋)
舍文轩而窃敝舆(舍弃)
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意难决舍(丢开,离去)
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
舍与你的(施舍)
101、尝射于家圃(射箭)
乐安敢轻吾射(射箭的技术)
102、恶
所恶莫甚于死者(超过,厉害,严重)
流辈甚称其贤(十分)
103、胜
此时无声胜有声(取胜,胜出,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美好)
高处不甚寒(忍受,能承受)
驴不胜怒(忍受,能承受)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尽)
104、施
然后施行(施行)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施加)
105、食
食不饱,力不足(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
106、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派)
使于秦(出使)
使子为使(使者)
107、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曾经)
千呼万唤始出来(才)
108、市
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109、势
逼兵势耳(势头)
其岸势犬牙差互(姿势,形状)
110、是
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动词,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代词,这样)
111、适
抱而适市(往)
正此地适与余近(正好)
其体不适(舒适)
112、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书写)
得鱼鳆中书(文字,字条)
一男附书至(书信)
军书十二卷(文件)
113、数
众数虽多,甚末足畏(shù数目,数量)
珠可历历数也(shǔ计算)
扶苏以数谏故(shuǒ屡次)
114、遂
已遂述数行(完成)
遂逐其师(就,于是)
然操遂能克绍(竟,终于)
115、所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地方)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所”与“为”组合,表被动)
116、所以
吾知所以距子矣(用什么办法)
所以动心忍性(用这些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117、通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未能通习吏事(通晓,掌握)
政通人和(顺利,顺畅)
通计一舟(整个)
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通报,传达)
中通外直(贯通)
118、图
不图观瀑一至于斯(想)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谋取)
119、徒
叶徒相似(仅仅,只)
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
免冠徒跣(光着)
徒步旅行(光着)
120、推
推王君之心(推究,考察)
其亦欲推其事(推广)
121、屯
大雪屯门(堆积)
屯大泽乡(停驻)
122、望
先达德隆望尊(声望)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看见)
123、为
孰为汝多知乎?(以为,认为)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制造)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替,给;做,制造)
此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为人五(刻有)
故不为苟得也(为了)
今为宫室这美而为之(接受)
124、谓
谓为信然(说)
谓先主曰(对)
太守谓谁(是)
予谓莲(认为)
舍人相谓曰(商量)
此之谓失其本心(叫做)
太守自谓也(命名)
125、文
皆披文轩(画着文采)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舍其文轩(彩饰)
126、闻
余闻之也久(听说)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127、下
蕲下(攻下,攻克)
日光下澈(向下)
下见小潭(往下走)
128、鲜
芳草鲜美(xiān鲜艳)
陶后鲜有闻(xiǎn少)
129、贤
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如此其贤(有才能)
130、相
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一起,共同)
舍人相谓曰(互相)
13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取得成效)
132、屑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屑屑:忙碌的样子)
133、谢
使君谢罗敷(请问)
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致意)
134、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实)
谓为信然(确实)
岂信然邪(确实)
欲信大义于天下(shēn通“伸”,伸张)
135、行
性行淑均(品德)xíng háng
行收兵,比至陈(行军)xíng
行深山巨谷中(行走)xíng
皆次当行( háng,行列,队伍)
行阵和睦( háng,行列,队伍)
136、许
杂然相许(赞成)
时人莫许之(答应,承认,同意)
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承认,同意)
高可二黍许(大约的数量)
曳物许许声(hǔ拟声词)
137、学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
学而时习之(学习)
138、寻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不久)
139、焉
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句末语气词)
140、艳
艳装骑驴(妖艳,艳丽)
略无慕艳意(欣慕)
141、夷
船背稍夷(平)
言和而色夷(平和,平易)
师夷长技以制夷(少数民族)
142、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留给,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死去的人留下的)
遗风余思(死去的人留下的)
得遗金一块(丢失的)
143、已
蒹蔬采采。白露未已(停止)
死者长已矣(完了,完毕)
且壮士不死即矣(算了,罢了)
骨已尽矣(已经)
144、义
坚持合宜的道德
舍生而取义(正义,仁义)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145、异
奇山异水(奇异,特殊,不同)
觉无异能者(奇异,特殊,不同)
父异焉(认为……奇怪)
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
久行怀远,无它异也(意外的事)
146、易
寒暑易节(交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容易)
易以百金(交易,买)
147、诣
由是先主遂诣亮(去,到,拜访)
及郡下,诣太守(去,到,拜访)
148、益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满招损,谦受益(利益,好处)
有所广益(利益,好处)
益慕圣贤之道(更加,进一步)
益习其声(渐渐地)
149、意
意少舒(心情)
意暇甚(神情,态度)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想要)
150、因
因屏人曰(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于是,就)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依靠)
罔不因势象形(根据,依照)
因以为号焉(因此)
151、引
下车引之(拉。表示好感)
丁壮者引弦而战(拿起)
引喻失义(称引)
152、盈
曾不盈寸(满)
彼竭我盈(充满,士气旺盛)
153、用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用,采用)
遂用猖蹶(因此)
154、友
与友期行(朋友)
琴瑟友之(友爱,亲近)
155、余
余寒犹厉(剩下的,留下的)
余闻而愈悲(第一人称,我)
156、与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尔而与之(给)
157、欲
可汗问所欲(想)
山雨来风满楼(将要)
从民欲也(愿望)
158、援
援疑质理(提出,引)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以图也(外援)
159、缘
缘故
缘溪行(沿着)
160、杂然
杂然相许(纷纷地)
杂然而前陈者(交互错杂)
161、再
再而衰(第二次)
日再食(两次)
162、曾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曾不盈寸(尚,还)
163、争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争夺)
知而不争(据理力争)
164、指
人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明)
皆指目陈胜(指点)
165、至
寡助之至(极点)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
礼愈至(周到)
166、志
博闻强志(记)
寻向所志(标记)
处处志之(做标记)
歌以咏志(志向)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立志)
167、质
援疑质理(询问)
非天质之卑(资质)
168、致
听妇前致词(表达、表述)
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取得)
气可以养而致(取得)
无从致书以观(取得)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招致、引来)
169、诸
投诸渤海之尾(“之于”的合音,“之”是“到”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
其西南诸峰(那些)
今诸生学于太学(各位、众位)
170、主
齐命使各有其主《宴子使楚》(掌管)
其贤者使使贤主《宴子使楚》(君主)
171、属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类)
徒属皆日《陈涉世家》(侪、辈)
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管辖)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相同、同类)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zhú通“嘱”,嘱托)
172、著
信义著于四海(显露)
常著文章以自娱(写作)
著我旧时裳(同“着”穿)
173、缀
缀以珠玉(点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174、资
吾资之昏《为学》(天资、天分)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资助)
175、子
子墨子闻之(夫子、先生、老师)
愿借子杀之(您)
子又生孙(儿子)
176、自
并自为其名(自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177、足
蛇固无足(脚)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满足)
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充足)
以中有足乐者(足以)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178、卒
卒买鱼烹食(士兵)
卒于鲁也传之(最终)
179、作
而后作(奋起、有所作为)
属于作文以记之(写)
180、坐
但坐观罗敷(因为、由于)
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
满坐寂然(通“座”,座位)
何坐?坐盗(犯罪)
古今异义词 古义 今义 原文语句 课文
再 两次 又一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或 或许 选择连词“或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狱 案件 监牢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虽 即使 虽然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口技》
稍稍 渐渐地 稍微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科 法律条文 课程或业务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爷 父亲 祖父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妻子 妻子和儿女 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境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无论 更不必说 条件关联词 乃有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交通 交错相通 指运输和平共处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园记》
往往 到处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虽然 虽然如此 关联词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公输》
何苦 怕什么 不值得做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阴 山北水南 阴暗 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可以 可以凭借 能、行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身 亲自 身体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隆中对》
开张 扩大 店铺开业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牺牲 祭祀用的猪、牛、羊 为正义事业献身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卑鄙 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品质恶劣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所以 用来 因果关联词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
披 分散 披挂 柔梢披风 《满井游记》
郭 外城 姓氏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孟子>两章》
池 护城河 水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两章》
去 离开 往 一狼径去 《狼》
汤 热水、开水 煮东西的汁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
烈士 有雄心壮志的人 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私 偏爱 个人的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谢 道歉 感谢 长跪而谢之曰 《唐雎不辱使命》
易 交换 容易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唐雎不辱使命》
用法 解释 例句 出处
之 代词 人称代词 他(它)(们)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
指示代词 这 闻之,欣然规往 《桃花源记》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主谓语之间 不翻译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动词 往、到 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于 介词 表示时间、地点、对象 在、到、向、从、对于 告之于帝 《愚公移山》
表示比较 比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表被动 被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以 介词 表手段、工具、条件 拿、用、把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核舟记》
凭借、靠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两章》
按照、根据 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表原因 因为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连词 表目的 来 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表结果 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动词 与“为”结合 认为 或以为死 《陈涉世家》
其 代词 人称代词 他(它)(们) 惧其不已 《愚公移山》
指示代词 那 其人视端容寂 《核舟记》
副词 表猜测 大概 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表反问 难道 其真无马邪 《马说》
而 连词 表并列 并且(或不译)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多东坡 《核舟记》
表承接 并(或不译) 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则》
表转折 但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出师表》
表修饰 地(或不译) 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2010-12-09
展开全部
一、课外拓展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千百年来,写桃花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你能再写出有关桃花的一句诗词吗?
, 。
二、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阡陌交通(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
遂与外人间隔( )( ) 不足为外人道( ) 诣太守( )
此中人语云( )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 ) 今义( )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 ) 今义( )
闻:古义( ) 今义( )
四、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具答之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五、翻译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六、课内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补足原文。
2.用原文填空:a.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b.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句读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二、qiān mò tiáo yāo huán suì jiàn wèi yì yù
三、①古义:不必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条件关系
②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等方面
古义:听见;今义:新闻;嗅
四、C(因为题干中“皆叹惋”的“皆”字译为“全,都”,而C项“具答之”的“具”解释为“详细、详尽”,所以选C项)
五、①老人和小孩,都十分快乐悠闲,自得其乐。
②这个人(渔人)一一详尽地向桃源人说出了他所听到的事情,(桃源人)都感叹惋惜不已。
六、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a.“甚异之。”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人的一生都可能经历坎坷和不顺,都可能历经苦难和艰辛,而只有经历了这些之后,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C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答: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答: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答: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答: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答: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答: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答: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答: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答: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答:(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四.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答: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答: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答: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答: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答: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答: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陋室铭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
{词类活用}
【牢】: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乱】: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侵扰。
{解释各句加线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只是 )(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
二. 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 ,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室主)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三.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四.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三峡》
1. 本文出自北魏时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
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略(一点儿)无阙处(通“缺”,中断) 重岩叠嶂(直立象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见曦月(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即使)乘(驾)奔(飞奔的马)御风 不以疾(快)素(白色的)湍绿潭(急流的水) 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急流冲荡) 良多趣味(真、很;实在) 晴初霜旦(早晨)
林寒(清凉)涧肃(寂静) 属引凄异(接连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3.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B )
A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B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树林)
C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沿溯阻绝(断绝) D素湍绿潭(白色的)可以调素琴(古朴的)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D )
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从) 自非亭午夜分(假如) B.夏水襄陵(丘陵) 暮至江陵(地名)
C.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D. 回清倒影 盖竹柏影也(影子)
4. 翻译下面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是见不到太阳或月光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认为很快。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译:天刚晴或直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呈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5.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答:连和高。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答: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见;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6.作者依次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这些景象有一种怎样的美感?答:夏、春冬、秋四个季节的风景: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答:①夏季:水势迅疾凶猛。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③秋季:凄凉异常。
7.试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答: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湍急。
8.春冬季节分别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致?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答:写了冬、春季的泉、树、山、草, 冬: 素湍绿潭 春: 清荣峻茂。所写景物的特点是壮丽、奇伟。
理清第三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答: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9.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答:抓住了猿。写“高猿长啸” 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凄清肃杀)的气氛。
10.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又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11.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答: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2.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答: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答谢中书书》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答谢中书书(书信)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四时(四季)俱备(都夕日欲(快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跳)实是欲界之仙都(判断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2、.翻译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啼鸣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山川之美景。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6.“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答: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9..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概述。
答: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启示: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亲近自然。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他们都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三苏。
2.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解衣欲睡(想要)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至承天寺( 于是,就 )
怀民亦未寝(也)(睡觉)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到 )庭下(院)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
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但少闲人( 只是 )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月色人户(窗户)(正确为门)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正确译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辨析下列多义词: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
2)实是欲界之仙都(七情六欲) 解衣欲睡( 想要 )
3)自康乐以来(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遂至承天寺(到)
6.译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月光照映的庭院里如同积水一样澄清透明,水里水藻、
青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7.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或月光)。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8.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④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用原文回答)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答: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9.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旷达、豁达 的心境。
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答: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莫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的失意,内心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满足和自慰。
1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11.为什么“欣然起行”?(用原文回答)“欣然”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欣然起行”表现出了作者兴奋喜悦之情,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1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 (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3.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答: 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14.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千百年来,写桃花的诗句可谓数不胜数。你能再写出有关桃花的一句诗词吗?
, 。
二、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阡陌交通( )(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
遂与外人间隔( )( ) 不足为外人道( ) 诣太守( )
此中人语云( )
三、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 ) 今义( )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 ) 今义( )
闻:古义( ) 今义( )
四、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具答之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五、翻译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六、课内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补足原文。
2.用原文填空:a.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b.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文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句读过后,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二、qiān mò tiáo yāo huán suì jiàn wèi yì yù
三、①古义:不必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条件关系
②古义: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等方面
古义:听见;今义:新闻;嗅
四、C(因为题干中“皆叹惋”的“皆”字译为“全,都”,而C项“具答之”的“具”解释为“详细、详尽”,所以选C项)
五、①老人和小孩,都十分快乐悠闲,自得其乐。
②这个人(渔人)一一详尽地向桃源人说出了他所听到的事情,(桃源人)都感叹惋惜不已。
六、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a.“甚异之。”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人的一生都可能经历坎坷和不顺,都可能历经苦难和艰辛,而只有经历了这些之后,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C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D )
A、阡陌交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魏晋 D、设酒杀鸡作食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答: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答: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答: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答: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答: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答: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答: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答: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答: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答: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答: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答: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答: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答: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答:(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四.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答: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答: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答: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答: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答: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答: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陋室铭
一.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
【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ī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
{词类活用}
【牢】: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乱】: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侵扰。
{解释各句加线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 )(只是 )(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 )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
二. 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 ,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室主)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三.理解探究
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
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
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
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
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
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
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
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
四.迁移拓展
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
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三峡》
1. 本文出自北魏时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
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略(一点儿)无阙处(通“缺”,中断) 重岩叠嶂(直立象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见曦月(太阳) 夏水襄陵(漫上)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绝(断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 虽(即使)乘(驾)奔(飞奔的马)御风 不以疾(快)素(白色的)湍绿潭(急流的水) 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飞漱其间(急流冲荡) 良多趣味(真、很;实在) 晴初霜旦(早晨)
林寒(清凉)涧肃(寂静) 属引凄异(接连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3.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B )
A或王命急宣(有时) 或以钱币乞之(有人) B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树林)
C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沿溯阻绝(断绝) D素湍绿潭(白色的)可以调素琴(古朴的)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D )
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从) 自非亭午夜分(假如) B.夏水襄陵(丘陵) 暮至江陵(地名)
C.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D. 回清倒影 盖竹柏影也(影子)
4. 翻译下面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假如不是正午或半夜,是见不到太阳或月光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认为很快。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译:天刚晴或直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里呈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5. 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答:连和高。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答: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见;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6.作者依次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这些景象有一种怎样的美感?答:夏、春冬、秋四个季节的风景:夏季的三峡呈现奔放美;春冬的三峡显示出清幽美;而秋季的三峡却展示着凄婉美。
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答:①夏季:水势迅疾凶猛。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③秋季:凄凉异常。
7.试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答: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湍急。
8.春冬季节分别写了三峡哪些季节的景致?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答:写了冬、春季的泉、树、山、草, 冬: 素湍绿潭 春: 清荣峻茂。所写景物的特点是壮丽、奇伟。
理清第三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答: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9.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答:抓住了猿。写“高猿长啸” 突出了秋天三峡的凄冷(凄清肃杀)的气氛。
10.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又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11.文中对三峡景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从文中再选出两处景物,仿照例句进行描写。
例:碧绿的潭水,怪异的松柏。答:飞悬的瀑布,悲凉的渔歌 险峻的山峰,凄厉的猿啼。
12.文中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有珠联壁合、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答: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默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答: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答谢中书书》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答谢中书书(书信)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四时(四季)俱备(都夕日欲(快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跳)实是欲界之仙都(判断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2、.翻译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啼鸣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山川之美景。
5.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答:“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6.“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答: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答: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8.《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9..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概述。
答: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启示: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亲近自然。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为“三苏”。他们都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三苏。
2.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解衣欲睡(想要)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至承天寺( 于是,就 )
怀民亦未寝(也)(睡觉)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到 )庭下(院)如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
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但少闲人( 只是 )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月色人户(窗户)(正确为门)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正确译为: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辨析下列多义词: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
2)实是欲界之仙都(七情六欲) 解衣欲睡( 想要 )
3)自康乐以来(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遂至承天寺(到)
6.译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月光照映的庭院里如同积水一样澄清透明,水里水藻、
青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7.本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或月光)。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8.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④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用原文回答)答: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答: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9.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旷达、豁达 的心境。
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答: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莫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的失意,内心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满足和自慰。
1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11.为什么“欣然起行”?(用原文回答)“欣然”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答:“无与为乐者”,“寻张怀民”。“欣然起行”表现出了作者兴奋喜悦之情,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
1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 (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13.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答: 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14.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干脆去买一本文言文全解好了。
网上是不会有的
网上是不会有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