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起到多大影响?

 我来答
赣南脐橙2
高粉答主

2021-05-22 · “三农”情结一个永恒的话题。
赣南脐橙2
采纳数:7511 获赞数:4594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对世界的感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在小时候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一块泡棉。那时并不具备自己画线折纸的能力,也没有分辨水质水源的本事。从父母的身边看到的事,听到的话几乎就是一切,无论对错都会进行模仿,准确的说是还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孩子会同时接受两套讯息,一套是父母原本的样子,另一套是父母希望孩子所成为的样子。如果父母对孩子没什么期望,那孩子很有会同时被父母以及周围接触到的孩子所同化,无论是对人对事对钱对物,都是如此。如果引导得当,那自然是另一番光景。
对真相的辨别。
老一代的父母信息比较闭塞(我说的小地方),那个年代哪有什么手机电脑平板互联网,信息都是看电视听广播(现在的年轻人见没见过收音机都是个问题)和口口相传得来的。
到现在互联网普及到小地方的时候,各种信息已经杂乱到无可附加,充斥着各种真真假假的娱乐八卦和数不胜数的新闻。可悲的是,由于网民无意识间的选择,现在的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是由标题党和断章取义者撑起了半边天。为了获取流量,各种成功学大行其道,什么哪个哪个首富白手起家之类的,其实只要搜索一下那人名看一下百科,谣言和断章取义自然不攻自破。
但是,相当一部分受众只看个标题和简介,就继续口口相传所谓的事实。没怎么考虑过事实不一定是真相,也不会去验证什么,在这种状况下耳濡目染之下的孩子,很难不受影响。
对教育的态度。
形状=基因+环境。我上小学的时候,隔壁班有个学生特别狂妄,经常欺负瘦小的同学。有一次老师看见这情况,让他们把家长叫过来协调,结果狂妄学生的家长居然要动手打被欺负同学的家长(体型也比较瘦小)。老师拉架,还叫嚣说学习有什么用不啦不啦的,当时那狂妄学生一脸得意。多年后,也就前没几年,回老家偶遇那同学,那一脸燃尽了的沧桑表情,让我现在都难以忘怀。
认为教育不重要的那一刻,孩子的人生已经凉了一大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申水之62
2020-11-26 · TA获得超过7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06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239万
展开全部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会最终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孩子很难从父母学习具体知识,而父母的为人处事之道会容易影响孩子的未来。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性格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核心因素,若是父母亲都很开朗活泼,那么孩子就不会特别内向胆小。而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件,是父母施加影响的做好事例。
孩子心爱的玩具不小心弄坏了,性格开朗的父母会说:“哦,没关系,我们尝试修修好,实在修不好,等到儿童节再买一个新的吧,你又可以多个新玩具哦!”这时父母表达的意图是——坏了可以修理,若实在无法修理,按就买个新玩具。
试想,有个新玩具的喜悦已替代料玩具坏掉的伤心。让孩子在面对现实的状况中女里去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把“坏事变成好事”。虽说有写阿Q精神,但上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沉浸在悲痛和伤心之中,对于事情的解决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随着孩子慢慢地成长,在社会生活中接触范围的扩大,他的性格逐渐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性格为混合型,性格再开朗的孩子也有内向的时候,而较早的孩子在处理事情时也会表现出冷静的一面。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乐观开朗,那么你就要用你的行为和方式去施加影响。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尊重遗传的性格特点,所以不要强行调整,要在接纳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即使孩子是你不喜欢的内向型,也要去积极发现和感受这种性格中的优势,因为热河一种性格都是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汉秋梵韵04
2020-11-22 · 超过1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7
采纳率:40%
帮助的人:9.2万
展开全部
所谓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你是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如何与他人和自己相处。如果说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多大的影响,不如说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多大影响。早在19 世纪末, 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到后期美国心理学家Baumrind采用家庭与实验室观察研究, 提出了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冷漠型四种教养方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子女社会化、人格形成及人际关系、学业等方面,积极良好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及将来社会生活的成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子女产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就很少出现,以后走向社会时也会体验到更少的社会孤独感, 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信心,社会相融合;反之,否认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产生敏感多疑、失落寡欢、高焦虑、偏执、敌对以及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的情绪体验,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为孤僻、独来独往, 不关心他人, 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极端化教养方式会阻碍儿童正常社会化, 使其形成不良习惯与人格, 犯罪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极端化倾向。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及态度, 向儿童传达父母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心理健康、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当然不是说父母的养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绝对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孩子接受到不同的教育、社交也会对三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会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布珉瑶A6
2020-10-04 · TA获得超过264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1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所谓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你是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如何与他人和自己相处。
如果说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多大的影响,不如说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多大影响。早在19 世纪末, 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到后期美国心理学家Baumrind采用家庭与实验室观察研究, 提出了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冷漠型四种教养方式。
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子女社会化、人格形成及人际关系、学业等方面,积极良好的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及将来社会生活的成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子女产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就很少出现,以后走向社会时也会体验到更少的社会孤独感, 有利于儿童独立性、自信心,社会相融合;反之,否认的教养方式会使子女产生敏感多疑、失落寡欢、高焦虑、偏执、敌对以及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的情绪体验,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为孤僻、独来独往, 不关心他人, 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极端化教养方式会阻碍儿童正常社会化, 使其形成不良习惯与人格, 犯罪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极端化倾向。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及态度, 向儿童传达父母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儿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 更重要的是儿童的心理健康、个性、社会化的发展。 当然不是说父母的养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绝对的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孩子接受到不同的教育、社交也会对三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会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0-09-14
展开全部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父母对孩子的三观形成影响极为有限,并不比孩子的朋友、老师、学校、媒体对他的影响更大,甚至还不如。为什么呢?父母要对孩子的三观有影响,至少得满足两个条件:1、父母自己有明确的三观,并能传递给孩子;2、父母有足够的时间和渠道去影响孩子。仔细想想吧,好像这两点,当前大部分父母都不具备,至少不同时具备。

父母对孩子三观的影响,要么是直接的,要么是间接的。直接的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交流,谈心,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把自己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传递给孩子。比如和孩子谈学习是为了什么,和孩子谈疫苗事件,和孩子谈学校里与同学有矛盾了该怎么办。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父母自己应该有成熟的三观。对相当数量80以及90后父母来说,他们的童年学习是在父母“一定要考上好大学”的逼迫中度过的,成年后则一直处在以金钱为基础的各种焦虑中。系统地去思考自己是谁,自己要做什么的时间和精力太少。

于是,当我们去问父母,或者当我们问自己——“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父母可能会回答,让他赚钱;让他考大学;让他身心健康;让他幸福;让他能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等等。很少有父母回答,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成为一个愿意服务他人的人;成为一个热爱自己国家的人。

幼时的环境和成年后的生活,使得我们这个时代的父母缺乏完整而成熟的三观。因此对孩子的影响也有限。

父母对孩子的三观缺乏直接的引导和影响,那么间接的又如何呢?父母对孩子三观的间接影响,也就是在家中的言传身教。本来嘛,父母就算自己对三观没有体系化的看法,至少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可这时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丧偶式”,乃至“父母双丧”的教育模式,使得不少孩子见到最多的是自己的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再大一点之后,孩子也上学去了,这时对他影响更大的成了同学、老师、学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