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什么?
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很多疑难杂症能够找到解决方法,很多政治问题能够找到突破口,也许很多未解之谜能够拨开迷雾。
《永乐大典》是明代成祖朱棣编撰的《大成中国古代典籍集》。朱棣立志显赫国威,造福子孙后代。他花了四年时间最终定稿(1407年),目的是“从合同签订以来,从经典和历史书籍中收集100本书,编成一本关于天文、地理、阴阳、医学和占卜、僧侣和道教、技能的书”。明成祖为了确保《永乐经》名副其实,内容越来越准确,允许编者使用皇家图书馆文苑阁内的所有书籍,并派人到处寻找书籍,为书籍的编撰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全书共22877卷(60卷,22937卷),11095卷(约3.7亿字),古今书籍7000余种。
由于《永乐经》的编撰人员太多,难免会出现不同的风格和内容上的错误,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万书之书”的地位。
《永乐大典》作为一部百科全书,比其他国家早了300多年。它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杰作。此外,它还保存了大量明初以前各学科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许多残缺或遗失的珍贵文献,如薛仁贵的《辽之略》、《宋版水经注》。所有引用的材料都是原文的完整副本,因此这些文件可以很好地保持原貌。《永乐大典》不仅篇幅庞大,收藏广泛,而且文笔优美。书中插图精美,山川用线描技法绘制,栩栩如生。因此,称永乐大店为“明初以前收藏珍本秘籍的宝库”是不够的。
毫无疑问,《永乐大典》是一个宝藏。明朝皇帝非常重视对它的复制和保存。这本书的原版一直保存在南京文苑公馆。后来,它在一场大火中被毁。这本书的原件保存在明朝故宫的文楼里。后来,因为嘉靖皇帝真的担心它会再次发生意外,“他下令左右双方在夜间登上文楼三四次,所以不能毁了它”,这样就保留了《永乐大典》的原版。后来,在嘉靖皇帝的推动下,这本书又被临摹一次,并在嘉靖皇帝去世后的第二年完成。
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复印完成后,原件就不见了。根据上面提到的永乐佳能的规模,如果当时一本书的尺寸是现在的两倍,那么这本书应该放在一个房间里。这么大的一本书怎么会消失在这个被严密控制的宫殿里?这是一个永恒的谜团,也被称为“中国图书史上最大的谜团”
中国社科院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栾桂明用了30年时间回答了这个悬而未决的案子。上世纪末,他向全世界公布了他30年来的研究成果:永乐大典的原作很可能留在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北京十三陵永陵。这一猜想得到了史学界许多专业人士的认可,包括以下猜想和论据:
1、 栾桂明研究这个问题30年,得出的结论是,他和他一起下葬。此外,中华出版社编辑张晨诗在《永乐大典》中也表达了这一点。明朝,孝宗、师宗等皇帝都喜欢读《永乐经》。桌子旁边有几本。根据明代的丧葬习俗(埋葬死者喜爱的书籍),这本书很可能会被埋葬。
2、 据说皇室档案中的黄世诚都是用石头雕刻的。大厅里没有梁和柱。南北墙厚6米,东西墙厚3米。收藏有《金匮要略》、《四库全书》和玉器文献。
有学者认为,为了更好地保存这本书,当时的统治者们把永乐经藏在黄世诚的墙上,以防发生意外。按照皇家建筑材料标准,墙体防潮防蛀无问题。如果永乐大典真的保存在这里,它可以保存得很好。
《永乐大典》,素有万本书,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艺、哲学、宗教、百科全书文学。如果真的找到整本书,那么那些珍贵的地理、历史、医学、法律、政治、文化等被遗忘的材料就可以重新发现,前人留下的光辉思想可以重新发现,足以给人类带来利益。也许可以找到解决许多问题的办法,可以为许多政治问题找到突破,也许许多尚未解决的谜团可以扫清迷雾。
无论如何,《永乐大典》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好处。
如果《永乐大典》找到,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