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泡打粉、小苏打的区别有哪些,能用在一起吗?
首先作为膨松剂来讲,酵母属于天然膨松剂,而泡打粉和小苏打属于化学膨松剂。无论是天然还是化学膨松剂,都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获得蓬松多孔的组织,最后形成蓬松的口感。没有绝对的好坏,而是要看实际使用情况来选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混用。
首先说一下,我们最熟悉的酵母。
如果常制作面点,如面包、吐司、馒头、包子等,都会经常接触到酵母。我们最常见的是干酵母,色泽微黄,呈现颗粒状。
酵母作用的原理:酵母是一种有益真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当酵母菌开始揉入湿的面团以后,它就开始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布在面团的面筋里,使面筋变成海绵状多孔的疏松体。这些海绵状多孔的疏松体经过烤制,就能使面包、馒头等形成疏松多孔、蓬松暄软的口感。
作用时间长短:三者里作用时间最长,起发速度最慢,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利用酵母发酵,需要的时间比较长,面团发酵最适合的温度在25-28℃,这个温度下,酵母菌繁殖的比较快,而且不容易产生杂菌。基本上一个小时左右可以发酵到两倍大。
酵母的种类:酵母除了干酵母这样的存在状态,还有鲜酵母,也就是未经浓缩干燥的酵母,比起干酵母它的活力更好,但是用量比较多,而且存储条件比较高,保质期短。相比而言干酵母更好保存。
关于发酵:有很多伙伴说我发面不用酵母,其实无论是老面还是酒酿,里面都富含了酵母菌,能发酵面团,制作出美味的面点,还是酵母菌的功劳。
使用场景:制作面包、吐司、馒头、包子、发糕等需要发酵的面点。
再聊一下小苏打
小苏打的由来:小苏打的化学成分是碳酸氢钠,是由纯碱(碳酸钠)的溶液和结晶吸收二氧化碳后制成,我们烘焙使用的是食用小苏打,粉末状,色洁白,易溶于水。
小苏打的作用原理:小苏打是碱性的,与酸性材料接触会产生二氧化碳,使成品获得蓬松的口感,这样是利用了酸碱中和的原理。将小苏打拌入面中,受热分解成碳酸钠(纯碱)、二氧化碳和水,这是利用了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原理。
作用时间长短:三者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少,起发速度比酵母快,比泡打粉慢。小苏打一接触酸性材料或者受热分解就会产生二氧化碳,虽然有膨松的效果,但是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较少,起发效果有限,但是发生反应耗费的时间比酵母要短。
使用场景:制作苏打饼干、酥性饼干、松饼、油条等,特别适用于有酸性材料的配方中,比如说可可粉、巧克力等。
禁忌:小苏打不能使用过多,因为作用会残留碳酸钠,使用过多会使成品有碱味。
小苏打的其他妙用:中和胃酸(医用),家庭清洁(去水垢等),除臭除味,去除农药残留。
最后讲讲泡打粉
泡打粉的由来:泡打粉和小苏打的渊源很深。主要成分:小苏打+酸性材料+玉米淀粉。小苏打是碱性的,加入了酸性材料,泡打粉就是中性的,加入玉米淀粉是用来分隔酸性和碱性粉末,避免过早反应。
泡打粉的作用原理:泡打粉只要接触水份,就立即发生反应,反应速度和程度都比小苏打要强烈。溶于水就会释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而加热时又会再次产生一部分二氧化碳,所以现在的泡打粉基本都是双效泡打粉。
作用时间长短:三者里,作用时间中等,起发速度比酵母快,比泡打粉慢。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等。
使用场景:用于快速发酵,比如马芬蛋糕、磅蛋糕、饼干、糕点等的快速制作,用途很广泛。在批量制作蛋糕、面包、馒头时也可以辅助酵母,帮助更快的膨发,提高效率,减少失败率。
关于大家对泡打粉的偏见:很多伙伴认为泡打粉不健康,不能吃。其实这个不用太担心,如果马芬蛋糕没有泡打粉帮助膨发,它就是一滩死面。传统的泡打粉是含铝的,长期使用会引起老年痴呆症,只需要购买无铝泡打粉,在推荐的范围内使用完全没问题。
总结一下:
1、酵母、泡打粉、小苏打三者都是膨松剂,酵母属于天然膨松剂,起作用的是酵母菌。需要发酵的甜品一定要用到酵母。
2、(无铝)泡打粉、小苏打是化学膨松剂,在推荐范围内使用无害。
3、三者都能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其中酵母起发速度最慢,作用时间最长,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多。
4、泡打粉起发速度最快,经过水解和加热两次反应,作用的时间中等,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等。
5、小苏打起发速度中等,遇酸反应和加热反应,作用的时间最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少。小苏打是碱性的,使用完会残留碳酸钠,过多使用会有碱味。特别适用于酸性材料多的配方中。
6、关于混用:在制作蛋糕、饼干可以额外加入泡打粉/苏打粉提升蓬松度,提高效率,增加成功几率。在制作面包、馒头在使用酵母发酵的同时,可以加入泡打粉,提高效率,减少失败率。这些都要按照实际情况来考虑。混用的情况特别适用于批量制作,减少失败率。我个人的态度,家庭制作的分量比较少,能用一种就不混用,因为没有必要么!
酵母、泡打粉、小苏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今天算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