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迁为何要自毁长城杀了李牧?
李牧抗击匈奴,使赵国对抗强秦能够无后顾之忧,赵奢,廉颇蔺相如他们在政治军事上的胜利都离不开李牧。尤其是在赵国后期的人力物力几乎枯竭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败秦军虎狼之师,使国家转危为安,当之无愧于一代超级战神!是秦军攻不破的钢铁长城!无奈赵王昏庸,自毁长城。赵国的悲哀的是后期有名将,无明君。李牧经历了几代君主,赵惠文王一代明君,知人善任,与强秦较量不落下风,赵孝成王前期年轻,经验不足,中了秦军反间计,换了廉颇以至赵军全部覆没,但他知错能改,重新起用了廉颇,使国家转危为安,避免了亡国之灾。可惜他们两人寿命太短,如果他们有一个人长寿,又有廉颇李牧这两个超级战神,赵国起码不会在他们手中灭亡。
战国七雄中唯一能跟秦对抗的只有赵国。赵国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开始强盛,后面一直都是人才辈出,国力强盛。即使经历了长平之战,赵国被坑杀了40万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很快恢复。战国四大名将中,秦有白起,王翦,赵有廉颇,李牧。
赵王为什么会杀李牧,史书记载的说法简单的说就是中计了,跟廉颇一样都是秦国使的反间计,都是栽在郭开的手里。但是赵国就是喜欢吃这一套。秦国派王翦攻打赵国,王翦对秦王说李牧不除,赵国不会那么快灭亡的,秦国就发重金让郭开散布谣言说李牧暗中跟秦国勾结,"单纯"的赵王信以为真,就派人取代李牧,而李牧这个人性格有点直,认死理,信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样"单纯"的赵王更加相信谣言,就暗中布置圈套逮捕并斩杀了李牧。
相信赵国灭亡的时候赵王迁也会叹了口气说:"若李牧在,寡人何以至此"
李牧再不死,赵君怕他死在李牧前边。他和白起一样都是一生都未尝败绩的战神,都是武安君。白起因不愿第二次阀赵,被赐死,他因为不受赵君待见,威胁到了赵君的统治而赐死。就算李牧不死,赵还是会亡,赵经历了长平之战,国家已经到了无男儿可以当兵的地步,经济实力和战力已经严重受损,是耗不过秦军的,就跟魏和蜀一样,即使诸葛亮不死,以当时国力较量,蜀也是早晚要败的。打仗实际上两个国家国力的较量,比谁更有钱,更有士兵,更不怕输。
公元前222年,秦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说到底并不是所有的君王都是明君,亡国之君多少都有责任,他认为可以有人能够取代李牧,封武安君的下场似乎都不好。
战国中后期,秦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能够和秦国一较高下的国家也只剩下了经历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然而,长平一战,赵王听信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了身经百战的廉颇,最终被白起击败,并被坑杀了四十万赵军。赵国也由此衰弱。
到了秦王政时期,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成了定局,但是赵国之内再次出现了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那个人就是李牧。赵军在李牧的指挥下,屡屡获胜。王翦深知想要消灭赵国,就得将李牧除去,于是新一轮的反间计又开始了。
结果就是李牧遭到陷害,被赵王诛杀,而赵国在诛杀李牧以后,也很快就被秦国消灭了。那么赵王为什么如此容易就听信了别人的谗言,以至于自毁长城,最后被秦国所灭?
郭开此人,绝世奸臣
在秦国统一的道路上,反间计绝对是秦国最无往不利的决策。多少名臣名将,就是倒在了秦国的反间计下。此时的赵国也不例外。
郭开此人深得赵王迁的喜爱,再加上赵王迁昏聩无能,因此十分宠信此人。也许大家伙对郭开此人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大家绝对知道郭开干过的事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故事就是由郭开一人主导的。廉颇因故逃离赵国以后,赵王又想重新启用廉颇,但是郭开害怕廉颇回国以后自己的权力会被分化,于是就买通了前去探望廉颇的使者,并在回来的禀报中,说廉颇吃顿饭就拉了三泡屎,使得赵王认为廉颇老不中用,就没有再启用他。
李牧这里也是如此。李牧接连击败秦军,王翦觉得李牧不除,无法消灭赵国,于是就买通了郭开,对赵王进献谗言。赵王听信了郭开之言,杀死了李牧,而赵国也因此灭亡。
也许有人会说,郭开为什么会如此蠢?赵国一旦灭亡,他郭开不是也就失去了靠山吗?其实不然,郭开因为在灭赵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秦王封为上卿。只不过在赵国灭亡以后,郭开就被盗贼所杀。
赵国国内,矛盾重重
虽然李牧很强,但是赵国的国内形势其实不容乐观。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的国力就已经大损,不复从前。再加上秦国为了统一天下,对外战争十分频繁,为了抵御秦国的进攻,更是加剧了赵国的衰弱。
而赵国位于边疆地区,不仅要抵挡秦国的进攻,还要抵挡匈奴和燕国的进攻。因为战国后期的燕国,是坚定的秦国一党。
在这样的形势下,赵国的灭亡其实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也就是说此时的赵王每天都活得心惊胆颤。正如奸臣郭开的做法一样,秦王可以放过郭开,可以放过李牧,但是唯独不会放过赵王。而此时的李牧掌握了大部分赵国的军队,一旦李牧投靠秦国,他赵王必死无疑。
因此,本就十分不安的赵王,在郭开的一番蛊惑之下,再做出这种事情也就不难想象了。
结束语
其实,无论有没有李牧,赵国的灭亡都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李牧唯一的作用,也仅仅是延迟秦国统一天下罢了。
胡服骑射开启了赵国军事上的强盛之路,赵武灵王先后击败北方的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开辟了云中、雁门、代郡三郡,并五伐中山攻灭其国,在楚国继续沉沦、齐国遭受乐毅五国伐齐差点亡国的情形之下,赵国逐渐成为军事上唯一可以与强秦匹敌的强国,赵惠文王时期赵奢和廉颇分别在阏与之战和几之战中两次击败秦军,赵国也由此成为关东六国对抗强秦的领头羊。
赵国军事上的强势和其名将辈出有一定关系,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有白起和王翦,赵国有廉颇和李牧,秦赵两国可谓平分秋色,特别是李牧堪称是赵国最后的名将,在战国后期秦国实力一骑绝尘的大势之下,李牧连续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两次大败秦军,并在井陉之战中挡住了王翦大军的兵锋,可以说有李牧这个钢铁长城在,秦国想要攻灭赵国绝非易事,当时在位的赵王迁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可是他为何还是中了秦国离间之计,自毁长城杀了李牧?一为军权,二为王权。
第一,赵国有一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骑兵部队也就是战国四大强兵之一的赵边骑,而这支骑兵正是掌握在李牧之手,之前赵国有名将廉颇、庞煖、乐乘等人在,和六国争锋还用不上李牧和他的赵边骑,加上北方匈奴对赵国的威胁也很大,所以李牧得以长期镇守代地和匈奴作战,不过随着廉颇和乐乘出走,庞煖老迈以及秦国对赵国的威胁越来越大的时候,李牧和赵边骑主力南撤开始参与对秦作战。但是李牧和赵王之间却有难以调和的矛盾:一方面李牧长期执掌赵边骑,赵王对赵边骑的掌控力度远不如李牧,而且李牧之前因为对匈奴作战时示敌以弱被赵王以为怯战把他调回邯郸,以其他人代掌赵边骑,在屡次作战失利后不得已又重新启用李牧,李牧却称病不出,直到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得到赵王同意后才重新执掌赵边骑。
所以李牧在赵边骑中的威望是相当的高,而且李牧之前就有抗命不尊的先例,一句话有李牧在赵王没那么容易指挥得动赵边骑这支强兵。
赵王迁此举其实和之前秦昭襄王逼杀白起类似,仅仅因为范雎的谗言和白起的抗命,秦昭襄王就逼杀了白起?恐怕未必,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虽然秦王驱逐四贵并从宣太后手中夺回了王权,但是军权却主要还是掌握在白起和司马梗等人之手,而白起、司马梗和朝中旧势力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收回军权的渴望使得秦昭襄王终于对白起起了杀心,赵王迁临阵换下李牧同样也是为了夺回对赵边骑的控制权!大图模式
第二,如果说军权只是诱因之一,那么王权的威胁则促使赵王迁痛下决心要换下李牧,为什么这么说?《史记·赵世家》记载:赵王迁,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适嘉而立迁。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
赵武灵王之后的世系分别是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也就是赵王迁),赵悼襄王原本有嫡子赵嘉,赵王迁的生母赵悼倡后原本是邯郸城一位以歌舞娱人的倡女,先嫁与赵国宗室,其夫死后寡居,赵悼襄王爱其貌美而娶之,生下赵迁之后日益得宠,最后发展到赵悼襄王废太子赵嘉而改立赵迁为太子,而赵迁的人品一般般,《资治通鉴》称:“迁素以无行闻于国。”
当初赵悼襄王纳赵迁之母时,李牧以其出身不正、又先嫁于宗室扰乱宗族血脉为由提出明确反对,后来赵悼襄王废赵嘉立赵迁为太子时李牧又再次反对,也就是说李牧一直是赵迁政治上的对手赵嘉的支持者。
赵迁虽即赵王位,但赵国朝野支持和同情赵嘉的不在少数,在内忧外患和朝局动乱之时对赵王迁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由不得赵王迁不对自己这位王兄心生警惕,李牧手握重兵又是赵嘉的支持者,更是让赵王迁不安。《史记·赵世家》记载:赵之亡大夫共立嘉为王,王代六岁,秦进兵破嘉,遂灭赵以为郡。
秦军攻破邯郸后赵嘉流亡到李牧的根基之地代郡自立为王,由此来看赵嘉和李牧的关系确实密切,赵王迁对李牧并不信任和心存警惕之心并不是无稽之谈,李牧加上赵嘉足够对赵王迁的王权构成威胁,这是赵王迁要剥夺李牧兵权的另外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