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是如何炼成的?
一、有规律的制定学习计划
长计划,短安排。在制定一个相对较长期目标的同时,一定要制定一个短期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达到了一个目标后,再制定下一个目标,确保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
挤时间,讲效率。重要的是进行时间上的通盘计划,制定较为详细的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课后时间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严格遵守,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计划表要按照时间和内容顺序,把放学回家后自己的吃饭、休息、学习时间安排一下,学习时间以45分钟为一节,中间休息10分钟,下午第四节若为自习课也列入计划表内。
二、高效率的听课
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不预习跟不上。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抓公共重点,如:定理、公式、单词、句型…… 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事实证明:不预习当堂懂的在50%——60%左右,而预习后懂的则能在80%——90%左右。当堂没听懂的知识当堂问懂、研究懂。—建立听课笔记本。
三、不要一味的搞题海战术
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四、要找出重点和疑点
预习中,—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重点和疑点带到课堂上去。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一定认真的一边听、一边思考,听出老师讲解的思路。经老师讲解后,有些问题仍不明白,就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向老师发问,直到把预习中找出的疑点弄明白为止。
五、和同学一起学习
同水平差不多的人一起学习,就有了一个学习伙伴,更何况每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同水平高于你的人一起学习,他就是你的老师,你自然可以学得许多东西;同水平低于你的人一起学习,你是他的老师,我们常说“教学相长”,你同样可以学得许多东西。当然,合作学习并不是几个人的简单相加。
合作学习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温情与信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技巧与策略,学会有效地表达自我。在学习交往中,可以培养、发展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感。
六、课堂上多发言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这对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面对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
程度差的同学往往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就往下讲了。
课堂上讲的内容,有很多时候又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如果课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如:马上追着问老师),逐渐就会沦为“差生”的行列。
不要怕回答错误,不要怕出丑,不要计较别人的善意笑声。只要你不是故意捣乱,没有人会责怪你。
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这时,老师会进行提问、设问,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
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积极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让老师听到,尽可能使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
如果你时刻在准备着进行抢答,你的注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渐变得轻松、有趣了。
七、不会的问题及时找老师
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但是再做类似的题目的时候,还是不很顺手。这说明你对这些问题所涉及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
这时,你可以不去找老师,因为经过努力你完全可以做出答案,有时只是差那么一点点;但是,我建议你去找老师,把你的理解详细的说出来,老师一听,就会发现你知识上的缺陷或解题方法上的不当之处。
老师的三言两语,就会使你的能力发生质的飞跃。事实上,这才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最大体现。
八、不会的知识点及时记下来
每个学生都会出现“一错再错”现象,但是优秀学生“一错再错”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差生”。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真正”两个字呢?因为我们的“差生”遇到不会的题目有时也去问老师,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也听懂了。
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有那么一点还没有理解,“卡壳了”,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
若是当时问过之后,马上把它完整的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马上“打破沙锅问到底”,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
才女不只武亦姝,成材未必状元郎!
1、状元是否就代表了普遍意义的成功?高考过后对于状元的追捧又飞上了天,什么最美学霸、最帅状元等等溢美之词铺天盖地,让普罗大众又被动接受了一次“状元文化”的洗礼,很多的媒体还翻箱倒柜的要查出这些状元的祖宗十八代,或者证明人家根正苗红,或者证明人家出身平凡,由此得出结论:人家这状元是真金白银,这样的一种宣传真的有意义吗?
学霸如何炼成的真的有什么可以用来借鉴的价值吗?不管是被奉为才女的武亦姝,还是其他各省被捧上天的状元,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高考也只不过是一次考试而已,只不过这次的考试是决定前途命运的一次考试,但是我们不能就由此得出结论,好像这些所谓的状元就成了万千学子该顶礼膜拜的对象,我觉得这是绝对错误的导向,不管是武亦姝还是其他的状元郎
不可否认的是,人家确实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甚至将来大学毕业有可能继续深造或者成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但是有没有想过,不管他们从事哪一行业,也只不过是某一行业而已,而且我们要意识到,不管他们从事哪个行业,身边一定会有众多的同事伴随左右,这些同事有可能就是来自同一所学校,甚至是那些高考的时候连名次都排不上的学生,但是这又有啥区别呢?难道说考了第二名的学生就一定不如这个状元?当然不是!
2、对状元的过度解读,除了制造焦虑,没有任何的实质借鉴意义!对状元的追捧除了制造焦虑,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从当年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到今天媒体挖空心思想要总结出每个状元背后所谓的成功秘诀或要素,有哪些是我们可以拿来复制的呢?没有,没有一条,有些人说怎么没有,人家学习认真,人家从小博览群书,这些都是废话,是连三岁孩子都知道的常识,而无需通过状元再去普及!
因为所谓的状元的存在,给到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多的家长也往往喜欢把某些状元作为榜样,成为逼孩子提升的所谓动力,从某种层次上来说,我们甚至可以说状元文化害人不浅,因为正面的效果微乎其微,给到孩子的精神压力却是超级的大!
我们不否认,某些孩子在学习上确实有所谓的天分,别人冥思苦想不得解的问题,到了他们那里就变得异常的轻松,很多时候,这样的天才你很难进行科学的解读,由于他的遗传基因也好、家庭教育环境也好、成长过程中的顺风顺水也好,总而言之各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甚至有可能妈妈经常做的某一道菜提供的营养正好适合他成长的需要,最终造就了成功的他,而到底是哪个因素,说实话甚至他的父母自己也说不清楚,往往我们在媒体上看到的那些所谓的总结,说白了都是我们自己主观臆断的结果,参考价值不大!
学霸是如何炼成的?这个说实话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公式,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长,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生存环境等等太多因素在左右我们的成长,作为父母我想,唯一以不变应万变的就是我们要一切从孩子自身实际出发,要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尽力找到最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方式以及其他辅助要素,尽人事、听天命,做到全力以赴就可以了,很多时候就连状元自己也是稀里糊涂就过来了,看淡了,平常心,不要追崇所谓的学霸,而是充分释放和发挥自己的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霸作息法,赶快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