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育历史概括

 我来答
LH科教小百科
高能答主

2021-06-28 · 专注于分享科学教育知识
LH科教小百科
采纳数:1169 获赞数:9075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今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1、加强断代史的研究,如先秦教育史的研究、宋教育史的研究等。

2、对著名教育家思想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如孔丘教育思想研究、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等。

3、加强专题教育史的研究,如师范教育史高等教育史少数民族教育史地方教育史的研究等等。

百度网友fdad51a
2021-06-25 · TA获得超过431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5万
展开全部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历史沿革

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以中国古代的太学为例,它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并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曾以高度发达的文化吸引了朝鲜、日本等国的大批学生前来中国留学。

中国古代书院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它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有成套的规章制度,有多种多样的分科和独特的学风。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而且对当时的学术、学派的发展和形成,甚至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尚都发生过重要影响。

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更是名师辈出。从古代的孔丘、墨翟、孟轲、荀况、王充、韩愈、朱熹、陈献章、湛若水,到近代的何子渊、丘逢甲、唐国安和现代的蔡元培、杨贤江、徐特立、陶行知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古代,不仅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料的典籍,而且还有像学记这样精深的教育专著古代教育家们还概括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温故知新”,“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这些都是中国教育思想遗产中的瑰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冬夏328
2020-10-30 · TA获得超过4.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521万
展开全部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多少年来,求学人士为着理想持之以恒的苦苦奋斗着。从古代的科举制度,演变到现如今的应试教育,无不显现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实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权万丈。原本一件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读书,却因为各种各样的考试及其背后的巨大利益蒙上了浑浊的轻纱。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历史沿革

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以中国古代的太学为例,它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并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在唐朝,中国曾以高度发达的文化吸引了朝鲜、日本等国的大批学生前来中国留学。中国古代书院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它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有成套的规章制度,有多种多样的分科和独特的学风。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而且对当时的学术、学派的发展和形成,甚至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尚都发生过重要影响。

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更是名师辈出。从古代的孔丘、墨翟、孟轲、荀况、王充、韩愈、朱熹、陈献章、湛若水,到近代的何子渊、丘逢甲、唐国安 [1] 和现代的蔡元培、杨贤江、徐特立、陶行知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古代,不仅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料的典籍,而且还有像学记这样精深的教育专著古代教育家们还概括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温故知新”,“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这些都是中国教育思想遗产中的瑰宝。

上古

舜时,设庠为教,分下庠,上庠,七岁入下庠,庶老为师,十五岁入上庠,国老为师。

夏商时期

相传在夏朝,国家就设立了以“序”为形式的官方学校,到了商代中华文明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积累,并形成了成熟的文字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始出现新的学校形式“瞽宗”。从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上,发现当时的学校还被称为:大学、右学等,教育的对象主要面及贵族子弟,学习内容以文武、礼仪、乐舞等为主,在天文、历法方面也多有涉及。而老师则由巫师、乐师或者政府官员充当。

西周

西周时期,政府设国学和乡学两类。国学又分大学和小学两级,而乡学则多称为庠、序、校、塾等。《礼记。王制》记载,“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西周前期,因战事频仍,学校教育以武事为主,而西周后期政权稳定,开始倾重文化教育。当时大学学习以礼、乐、射、书为主,而小学则多学六艺基础知识。而此时的教育依然以贵族教育为主,平民是很难进入官办学校学习的。

出土于西周初期的《大盂鼎》记载,“女妹辰又大服,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意思是大孟年纪很轻时父亲就死了,他继承了父亲的官职。康王就对他说:“你年纪这么轻就做官,我要你进我的小学。”。

先秦到汉初

先秦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春秋时期,孔子办学,开启了私学教育。

近代到现代

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进西学,推广新式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1年,刘坤一与张之洞联衔上凑提出“兴学育才”、改学制、变科举、立学堂,仿日本学制。1902年8月15日,清廷颁布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钦定学堂章程》,称为壬寅学制。由于该学制制定仓促,公布后遭到诸多批评,因而未能实施。1904年1月13日,清廷颁布张百熙等人重新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学制,为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法定近代学制系统,标志着近代新式教育制度的确立。1905年9月2日,清廷下诏宣布自次年起,科举制度废止。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亦正是教育方式的这一根本性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此后,新式教育在中国各地得到迅速发展。

到了近现代,中国曾积极向外国学习,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在向外国学习的过程中,走过了一些曲折的道路,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最大的教训是在吸取时没有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鉴别,忽视了中国的特点。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中国教育史研究来说都是一笔财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经验是丰富的,在教育方针学制、课程和教育方法上都有很多创造,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

今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①加强断代史的研究,如先秦教育史的研究、宋教育史的研究等。

②对著名教育家思想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如孔丘教育思想研究、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等。

③加强专题教育史的研究,如师范教育史高等教育史少数民族教育史地方教育史的研究等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我们现如今的教育体系,所以,当下的教育体系虽然是应试教育,也可能存在些许弊端,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应试教育是当下最公平、最公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体系,西方的教育或许优于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人口密度、社会体系、东西方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等众多因素,所以,考量一个制度或者体系的完善,并非只看其表面现象,我们要看其本质,就当下的教育体系而言,就是综合我国的社会体系、地域差异等方面进行的沿袭和应用,故希望我们的国家的孩子一定要努力读书,提升自我修养,增强自我认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盯緢s
2020-10-30 · TA获得超过193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5万
展开全部
中国历来是个教育大国,人们从古遵从“不学不知义”主流思想,对于学习教育一直存在崇敬观念。所谓“诚哉古人言”,流传千年的教育正如古人所说该当长思久故,因此在当代中国社会,科教兴国战略的兴起不仅是历史精华的承载,更是学子前行的规章。

最早的教育时代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此时的人们更多把教育理念放在劳动上,上至制造工具,下到捕猎种田都是当时的教育核心。在生产力情况得到改善之后,人们又将教育重心往艺术文化上偏移,开始了对文字与音乐的追求。

在从夏商至春秋的奴隶社会教育时期,人们开始了对人伦事理的研究和记录。直至西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准的教育考察规范,在招揽社稷人才时也常常据此选拔。

再后来则到了以孔孟思想为尊的封建王朝教育时期。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开设私学之风,为近现代学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这时的人们着重培养君子之风,受孔孟文化影响好读圣贤兵法之属书籍,并不断将前人事迹记录在册,以伦理道德育后,以仁爱之风待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