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慈禧从最开始看不起日本,到最怕的只有日本呢?
光绪二十年(1894)十月初十,是满清最高掌权者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六十岁俗称“花甲”,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六十岁是相当重要的一个节点。慈禧当然是很重视的,早在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初二日,就委派礼亲王世铎庆郡王奕劻等总办万寿庆典。
慈禧太后为了这次生日庆典,特别在光绪十九年(1893)成立了庆典处,专门负责慈禧太后生日庆典的相关事宜。据悉,慈禧太后最后要在颐和园接受朝贺,所以对待颐和园的修建抓得很紧。
当时慈禧要求主管修建颐和园的官员,每五天要向她做一次修建进度的汇报,为了按期完成颐和园的修建,春节期间大小官员都在赶工。就在这一切进行到看似顺利时,日本这个狼子野心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使得清朝上下一片哗然。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这一场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就此开始,而这距离慈禧生日仅三个月左右。当慈禧听闻日本打过来时,作为当时泱泱大国的掌权者,慈禧表示一定要打这场仗。
这句话从慈禧口中说出来,也确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中国那时候还是“天朝上国”,但是当有人大臣提出暂停修建颐和园,将经费拨发给北洋水师时,慈禧却坚决反对,并表示颐和园要按期完成。慈禧的这种做法不就是想立贞节牌坊,又不肯老实安分的做法吗?
值得研究的是,日本为何会选在这个时候上门挑战呢?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日本岛国自唐朝开始便派出很多的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所以日本办事也是很讲究一个时机。那么选在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前夕发动战争,在日本看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机?
当时在慈禧的眼里,自己的生日是国家头等大事,任何的事都不能阻挡,就连日本欺负上门了,就要忍着,不可以将全部的经费用在打仗上。所以说慈禧的这一点心思,导致了最后甲午战争的失败,虽然不是根本原因,但是她的这种态度无疑起了很大作用。
当时日本政府会选在慈禧生日前夕发动战争,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基于这一点,日本便抓住了这一时机,一举发动了甲午战争,战争一爆发,还真是应了日本的心。慈禧不但不拿出经费支持战争,还下令要尽量退让。由于慈禧的一再忍让和经费上的拦截,导致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