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女在出宫后,为何老百姓都不太愿意娶她们?
曾经有个宫女,写过一本专门记载宫女的书,叫做《宫女谈往录》,里面就讲过有关宫女嫁人的问题。影视剧中有过关于赐婚的片段,皇后会和自己喜欢的宫女说,等她年纪到了就给她安排一门好亲事。其实宫女一半都是到了年龄就可以出宫嫁人,大概是十七八岁便可。
明朝的时候,也有些宫女会和太监在一起,他们会被称为对食、菜户之类。有的宫女在到了年龄被赐婚后就会出宫生活,但是生活并不美满所以还会选择回宫,而宫里的纺织工或者技工宫女这些,由于技术需要所以一般都会留在宫中,可以和太监配对。
而民间有传闻说,清代的宫女离开了皇宫就没有人愿意娶了,其实是有历史依据的。史书上记载过,宫女离开了皇宫之后,就嫁给了旗人,或者有些没有能嫁出去的,就会被卖掉,或者想要重新联系家人的,也联系不上,宫女进宫多年,家中早就断了联系,所以一般如果没有指婚的宫女出宫的境况其实非常惨淡。而且,民间的人对于宫女有很多的非议,有红娘自配一说,大清尚在的时候,宫女和外界平民的接触很少几乎是没有交集的,而可能不愿娶宫女也可能是娶不到宫女。
而且,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人们觉得和宫女在一起的可能都是太监,所以很多人为了避讳这一点都不愿意娶一个宫女。还有宫女的出宫原因一般都是外界不可得知的,宫女并非只有年龄到了才可以出宫,因病也可以出宫。宫女如果因为病伤要求出宫,内务府会经过情况核实之后会让宫女出宫。所以外面的人对于宫女出宫的原因不清楚,不知道她是否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所以一般都会采取避忌的手段。
政策问题也是一方面。清朝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项政策,“满汉不通婚”,而清代的宫女大多数都是旗人,所以与汉族之间本来就有嫌隙,更别说会厮守终身。民族之间的隔阂比起其他的原因可能都更有说服力,而这项政策一直到慈禧皇后后期才肯解除这项政策。而民族不同,礼仪不同,民俗不同,所以审美不同。
清朝汉人之间有缠足一说,是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一种压迫和束缚,旗人之间也有这样的操作,但是和缠足不同,叫做刀条儿。汉人觉得旗人的刀条儿没有缠足那么讲究,对脚型也要求不一样,所以以前的社会对于女子的脚有着一种变色眼镜的审视,会觉得这个女子不得体。
后来的近代,又有排满一说。即排斥满族人,所以宫女们同时在双重设定下就更加不受欢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