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什么自称为“朕”?汉字“朕”的本义是什么?
朕,看字型,左边是个月字,右边是个关字,但其实“朕”这个字,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而在先秦的时候,朕的小篆如下图所示。
左边是一个舟,右边上面是个火,下面是个丌,丌的意思是底座,或者盛东西的器皿,但是到了三国晋魏时期的隶书,就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朕”字,其中,“舟”变成了“月”,“灷”(读做zhuàn,意思为火种)就变成了“关”。
显然朕开始是与舟有关系的,所以朕的本意,就是船的缝隙,后面就引申成为征兆或者先兆的意思,后来朕有我,还有我的两种意思,比如《说文》与《尔雅》都这样解释:朕,我也。
比如《离骚》里面有一句是“朕皇考曰伯庸”,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皇考并不是指皇帝的父亲,而是普通人的父亲,比如《礼记》中说:父曰皇考,母曰皇妣,所以有个成语叫做如丧考妣。
这个成语是个贬义词,形象就像失去双亲那样悲伤,只是后来皇考与皇妣就像朕一样,成为了皇帝专用的词,皇考就是皇帝的父亲,皇妣就是皇帝的母亲。
可见,先秦时期,朕是普通人所用,相当于现在的“我”和“我的”,商朝君主与周天子并不使用朕,而是用“予一人”来自称,意思很显然,那就是天子就是我一个人,而诸侯王一般叫孤,寡人(比如寡人有疾),还有不谷(不榖)。
不谷也叫不榖,意思是粮食不结果,就意味着长不出粮食出来,意思是说,德行低,所以绝后,这个是诸侯王的自谦之语,也是用来自警之语。
秦始皇赵政成为始皇帝之后,朕就成为了皇帝所特有的,其他人就不能用了,但是这个也是一般情况,也是存在特例的,比如早期的皇太后,也可以用朕这个字。
比如根据后汉书的汉殇帝(刘隆)纪记载,皇太后(邓绥)下诏说:现在皇帝年幼(刘隆一百天就当皇帝了,未满一岁周就夭折了),朕就帮助听政了,邓太后因为临朝听政,所以就使用了朕这个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