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皇陵都有发现,为何唯独不见元朝皇陵?
从周至唐,历代帝王的陵墓大多集中分布于陕西,并且都可以确定具体位置。包括后世的宋、辽、金、西夏以及明清两代等诸多王朝的皇陵,也都有确切的位置,比如北京的“明十三陵”和河北的“清东陵”、“清西陵”。但唯独元朝,却是这方面的“另类”,迄今为止元朝的皇陵也没有被发现并确认。
唯一能够沾边的就只有位于鄂尔多斯的成吉思汗陵,成吉思汗这位蒙古帝国的开创者属不属于元朝的范畴且不说,这座陵说白了也只不过是一个衣冠冢。那么元朝的皇陵究竟是如何做到让后人难觅其踪的呢?这还得从蒙古族独特的丧葬文化说起。作为第一个入主中原的非汉族王朝,元朝积极接受汉化,不仅国号“大元”取自《易经》的第一句“大哉乾元”,就连汉人王朝的政治框架也被学习借鉴。
但是在丧葬文化这方面,元朝统治者却并未接受汉化,学习汉人帝王修建大规模的皇陵,而是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因为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所以蒙古族的丧葬习俗也透露着鲜明的游牧特色。蒙古人信仰的是长生天,崇拜的是大自然,所以他们的丧葬也追求自然。蒙古人的“棺材”不经过任何雕琢,只在树干中间凿出能容纳遗体的空间,将遗体放入后将树干合拢再埋入地下。
为了防止有人觊觎财务,蒙古人一般没有贵重的陪葬品。并且装有遗体的树干在被埋入地下后,会用马群反复践踏,直到地表看上去和原来一样。这样一来,即便是死者亲属也无法找到先人的埋骨之地。这样的丧葬习俗在蒙古人建立元朝之后也没有改变,也正是因为这一与众不同的下葬方式,让元朝的皇陵发掘工作成为了一项不可能的事。
毕竟木头和遗体都会在地下腐烂最后重归于尘土,即便是某一天从史书中确定了位置,也很难再挖出来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