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曾国藩从人走向神坛的开始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7-03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6万
展开全部

谁能想到,一向排汉的清朝,加官进爵最快的竟然是一个汉人,还是一个在三十岁前无比平庸的人。

三十岁开始人生仿佛开了挂,十年七迁,从“同进士”出身到官至二品大员。

而后一步步走向神坛,做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官阶正一品),终获文人谥号中最高的谥号“文正”。司马光曾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三十岁前:没啥可圈点的平庸之人

1811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小名“宽一”,是宗圣曾子(孔子弟子)的第七十世孙。

同一天,唐中宗李显出生;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病逝。

小时的宽一出生并无任何闪光点。天资平平,祖辈均以务农为生。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传闻其父曾麟书考了17次秀才,直到第17次才勉强通过,那时候已经43岁了。

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家族中无一人中举,但是其亲兄弟5人均寒穿苦读。

宽一6岁开始入学私塾,于是长辈给他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子城”。出自《孟子·离娄下》:“曾子居武城。”

子城就在湘乡私塾读书,天天自省,自号“涤生”。

14岁开始参加县试(明清两代由县官主持的科举考试,规定读书人须先参加本县县试,录取后才有参加上一级考试即府试的资格),9年间考了7次,终于在23岁考上了秀才。

这个成绩在同时代人中怎么样呢?

来对比一下同时代的其他三位晚清四大名臣:

李鸿章17岁就考中秀才,21岁中了举人,24岁中进士。

左宗棠14岁参加县试获得第一,次年在府试中获得第二。

张之洞16岁参加乡试中了举人,而且还是第一名解元;27岁参加殿试中了进士获得第三名探花。

在天资方面,子城还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自我评价是“吾生平短于才”“秉志愚柔”。

梁启超也给出过评价“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世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愚钝。”

27岁时,子城才通过会试,在殿试中获得“戊戌科三甲第四十二名”。这个名次叫做不彻底的进士,是“赐同进士出身”。

到了朝考(清代科举制度。凡新科进士引见前,由皇帝再考试一次,称朝考。朝考后授官,前列者为庶吉士,次者分别为主事、中书、知县等。)

子城才列为一等第三名,被道光帝亲拨为了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士”。子城这才算是踏上了仕途。

这一年,对于子城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拜当时的大学士穆彰阿为师,此人同时是军机重臣。

穆彰阿可谓是子城遇到的第一个贵人,对他赏识有加。于是开始点拨他,子城二字格局有点小了,建议改名为“国藩”,国之藩篱。此后,曾国藩这个名字伴随至今。


而立之年的一封家书

历史学家张宏杰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对三十岁前的曾国藩做出的评价:“30岁之前的曾国藩基本是个平庸的人,性格方面也有很多平常人的缺点。”

那么曾国藩有哪些平常人的缺点呢?

人都有七情六欲,曾国藩也有,多吗?还真不少。

在他的日记里多次记载,要反思、细数和痛斥自己的恶习,比如抽大烟,又比如贪恋下棋,再比如经常流连声色犬马的青楼场所。

这一切的改变来自于而立之年给父母的一封家书。

“男国藩跪秉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曾国藩知道自己先天已然不足,在多年求学考试生涯中,曾经七试六败的经历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天资方面的不足。

因此,只能依靠后天的努力。而后天的努力就是坚持、自律,说到底,就是意志力。除此之外,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于是,从三十岁开始,曾国藩在从人走向神坛的路上,开始了几十年的克制、自律与自我修炼。这份家书成为这种自我修炼的起点。

《千年悖论》里有这样的评价:“曾国藩以他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极限。如果把‘曾国藩’这个人身上的‘意志力’元素抽去,那么剩下的也不过是一些平淡无奇的成分。”

这种修炼的结果集中体现在曾国藩所著的《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为后世经典。


1838年至1848年:十年七迁

在1838年至1848年的十年仕途期间,曾国藩七次升迁,跃升十级,官至二品大员。

1838年,27岁。第二次参加会试,终于成功登第,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可别小看了翰林院庶吉士,虽然在七品之外,但只有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这个职务可谓是皇帝近臣,主要负责给皇帝起草重要诏书,也就是皇帝秘书。历史上曾经担任过此职务的名人还有杨廷和、张居正、蔡元培等。

1840年,29岁。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官阶从七品)。

1843年7月,32岁。钦命曾国藩为四川乡试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曾国藩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33岁。转侍读。

1845年3月,34岁。任会试同考官。5月,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9月,转左庶子,不久升侍讲学士。12月,充日讲起居注官。

1846年,35岁。充文渊阁直阁事。

1847年,36岁。大考二等。6月,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1848年,37岁。稽察中书科事务。

1849年,38岁。先后授礼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兵部左侍郎(官阶正二品)。

从官阶上看,七品至二品,每一品都有正与从之分,类似于现在的正与副。

曾国藩功绩不胜枚举:做文人,做到了武英殿大学士(官阶正一品);做武将,创办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做教育,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留学生,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曾国藩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后世也有说其是圣人,却只是半个圣人。在修身律己方面,无可挑剔。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仍有许多提高的地方。

例如在开始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之时,曾国藩率兵出征,就在望城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祥贞击败。

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休整后,才重振旗鼓,于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又比如在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曾国藩奉行“乱世需用重典”,沦陷后的天京遭遇了屠城,无辜平民遭到严重的死伤与抢掠。曾国藩也获得了“曾剃头”的称号。

再比如,“天津教案”之后,关于曾国藩的评价开始变得复杂。

虽然如此,并不影响后世对曾国藩的高度评价。

毛泽东对曾国藩的评价是“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美乎?”

才高八斗、心高气傲的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蒋介石: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曾国藩更是被誉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巧,为官为将为相一完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