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窗法雨》读书笔记

 我来答
吃瓜群众1718
2022-06-09 · TA获得超过830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34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法治的假设前提》

一摘抄:①纠正人犯罪的手段只有两个:心灵的教训和肉体的制裁。前者是道德,后者是法律。道德的方式是一种劝说,法律的方式则是一种"恐吓"。

②西方人觉得选择一项事物不一定要有个真实的前提,只要是有用,假设一个前提就可以选择了。

二总结:作者在阐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时,类比了在人性本善还是恶的问题上西方人与中国人的不同观念——中国人以为人性本善,所以确信教化的无边效力,教化肯定可以使人改邪归正,于是以为法律是对付低下动物的低下手段。这样具有强制性质的“法治”在西方日益发达,而在中国则到晚近时期才有了慢慢的起步。或许这就是中国的法治建设相比于西方国家较落后的原因。

程文超先生在序言中说道:作者轻松的告诉我们,人性是善是恶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那都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的“假设前提”。既然我们喜欢上了法治,假设一下人性的不完善或许就是必要的。

三反思:正是由于人性的不完善,法治才成为了治理社会的必要手段。

四摘抄:③西方人一般相信,纠正以及防止政府犯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④在法律面前,政府与平民一样,只能说一不二。

《“上下关系”还是“契约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该篇阐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谓“契约关系”通俗来讲也就是平等的关系;而“上下关系”则不然。在我看来,中国的政府与人民之间应该是“契约关系”,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