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 这篇散文在选材和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5
1、文章在选材上,内容都是鲁迅先生生活中的琐事,包括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工作、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让读者知道作为一个伟人,一个文学家的鲁迅,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爱好,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可敬。
2、文章在结构上散文没有统一或严格的结构模式可谓不拘一格。结构、格局都是依照抒发感情的需要来安排的。
如“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全文就是由这些看似零碎的段落连缀而成的,写鲁迅喜欢的口味、陪客、工作写鲁迅的笑、走路的轻捷、饮食.……结构上完全是随意组合的没有总起、分述、铺垫、照应等。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杂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圆的奇花,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
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族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内容简介
通过在生活中对鲁迅先生的观察,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体现了鲁迅先生的随和豁达的性格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如“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扩展资料: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本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书。作者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本书主要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了记述。
主要写了鲁迅四件事。
1、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
说明: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
2、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
说明:鲁迅先生简单随意的生活也,刚毅倔强的个性。
3、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
说明:鲁迅先生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说明:鲁迅先生对于青年人的爱,可亲的体温,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断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的珍珠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2、作者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试从文中找出这些细微处加以分析。
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心灵感受的非常个人化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文中尚有多处提到了鲁迅的笑声: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明朗的鲁迅先生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也居然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这又是一种如何温馨和谐的其乐融融的景致啊。
萧红还形神兼备地描绘了鲁迅的一些习惯动作,比如走路很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这些动作表现出鲁迅一往无前、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淡淡几笔,就画龙点睛般地勾画出一个独一无二、鲜灵生动的“活的鲁迅”。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得……”他自己就从来不注重穿着,但却从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那根桃红色的束发的绸条马上引来了鲁迅的严正反对 “不要那样装饰她……”看来自然朴素、庄重严肃还是鲁迅追求的美的境界。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如此一句简单的语言哪里可见鲁迅的尖锐与咄咄逼人,它体现了鲁迅怎样的人情练达啊。
鲁迅“欢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饭也欢喜吃硬饭”;就是生病的时候也不大吃牛奶、鸡汤; “鲁迅先生前面摆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饭的饭碗”,他从不在意用什么精致的东西,简单随意的生活也隐隐透露着鲁迅刚毅倔强的个性。他虽然胃不好,但对着萧红亲手做的点心,就算做的不好,鲁迅也还是在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言辞间自然地流露出对妻子尊重与依赖的爱意,还有更多对小辈的体恤。
描写特别生动具体的是鲁迅在寓所接待并宴请冯雪峰的场面。萧红笔下的冯雪峰开朗健谈,学问渊博,广闻多见,“走过二万五千里”,被鲁迅戏称为贩卖精神武器的“商人”。冯雪峰——为毛泽东和鲁迅牵线搭桥的人,在触摸巨人心灵的同时,他用自己的思想、学识、胆略,影响着鲁迅,鲁迅亦承认“还没有人解剖过我像我自己那么解剖”的。这个部分鲁迅的诙谐风趣,自然随和,当可为我们所见,对于青年人的爱护,对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进一步得到体现。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他强烈地要求着别人,严格地约束着自己,却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谁说鲁迅不可亲近?他对于青年人的爱,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鲁迅的可亲的体温,他是那个寒冷年代的一个无可替代的强大的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