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钏死后劝慰王夫人的宝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很多读者认为宝钗在金钏投井自尽后劝慰王夫人表现了她的狠毒和虚伪。但是王夫人逼死金钏的真相,我认为宝钗并不知情。她是一听说这事就立刻跑去安慰王夫人的。
听见王夫人解释说,赶走金钏是因为她弄坏了自己一件东西,一时生气所为,本来预备再叫她回来的,谁知她气性大自杀了。人家姨妈已经给了你这个解释,你只能根据这个解释来安慰她喽!很多人说宝钗何等聪明,怎会看不出王夫人在撒谎?好,就算看出来了,你能怎样?拉住王夫人说:“不对,姨妈,这不是你办事的风格,你一定在撒谎,快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好打抱不平的憨湘云也说不出这么二百五的话吧?宝钗又不是新闻发布会上的狗仔队,岂会明知人家不愿说又如此刨根问底?
安慰人当然是宝丫头的强项,根据姨妈现有的解释,金钏的确不应该自杀,失足落井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再说,为这点小事自杀也太心窄了。“也是个糊涂人!”好多人说这句话是宝钗对可怜的金钏的恶意攻击。
抛开被老主人暂时赶出去就想不开一事不提,就说平时我们是怎样评论和劝告阻拦自杀者的吧。“可别寻短见呀”,“你怎么这么糊涂!”都是最常见的话。自杀的确是糊涂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又有读者说了,宝钗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她哪里知道被撵出去的屈辱?金钏是因为受不了社会压力才死的。却又来,大观园里被撵出去的丫环多了去了,罪名也各不一样,列举一下:有因偷东西而出去的良儿坠儿,有因狐狸精罪名出去的芳官四儿,有莫名其妙出去的茜雪,不是都没自杀?也有因乱搞男女关系而出去的司棋,她自杀是因为爱情的不如意,而非被撵。比金钏的主子更不讲情面的事情有惜春逐入画,本可不撵的一点小过错却非要撵以保全主人自己的清白名声,还有比这更令人寒心的吗?比她更冤更屈辱的还有晴雯,也是兢兢业业伺候主人,但从未真正勾引过他,只偶尔撒个娇,就因为漂亮了点厉害了点就被当作狐狸精赶出去了,枉担了虚名,家里又没人照顾(不象金钏还有亲妈和妹妹),贫病而死。还有比这更冤的吗?
对比金钏小姐的一生作为,不得不说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比如宝玉爱红的毛病天下皆知,鸳鸯袭人平时只有死劝的,湘云则直接打掉他手中的胭脂盒。金钏倒好,拉着他问“我这嘴上是新擦的胭脂,你吃不吃呀?”还在午休时间当着王夫人的面公然与宝玉调情,真是吃了豹子胆!我一直很奇怪,她在王夫人这死封建身边呆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敢这样?唯一的解释是金钏天性的确轻浮了点。不过“荡妇”之中敢自杀的烈女也很多,类似的还有尤氏姐妹和司棋,可能她们本身就比别人勇敢吧?
以上是假设宝钗不知道金钏死因的情况下,那一番安慰人的话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后来她再送衣服来时,见王夫人教训宝玉,宝玉垂泪的情形,心里就明白了八分,于是就没再说什么,说明她对这事其实也很厌恶。
又有人说宝钗肯定猜到了一些真相,要不怎么看情形就明白了八分呢?在此退一步讲,就算当时宝钗已猜到金钏是被姨妈逼死的,她又能怎样?是义正词严地把王夫人大骂一通再去报告贾母我姨妈活活逼死了丫环,还是冷嘲热讽让她反省自己并接受良心谴责?有用吗?首先王夫人蛇蝎其人,怎么可能反省自己,怎么可能有良心?其次,辱骂姨妈可是犯上,而且还伤了亲戚感情。报告了贾母和贾政又能怎样?王夫人顶多挨顿骂而不会受什么实际的惩罚,难道贾母会为一个丫环把宝玉的娘揍一顿甚至让她为丫环偿命?而且更可能的是,王夫人会当场恼羞成怒,再给金钏加上什么不堪的罪名,说她就是死得活该,没打死她就算便宜,甚至迁怒于她的妹妹和母亲,到头来倒霉的还是死去的金钏和她的家人。所以宝钗马上说自己的意见是赏她家点银子以尽主仆之情,实质就是暗示要王夫人做好善后工作。听说没有合适的衣服给金钏作寿衣,她马上就提议把自己的新衣服给她。与其说这是为了讨好王夫人,不如说是她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金钏的同情。前文说的对金钏的人品评价只是作者个人看法,宝钗其实跟金钏可能感情也不错,以前金钏就穿过她的衣服。
好多人总说宝钗坏,其实她做过很多事都表现了她的同情心,比如她同情香菱的遭遇,在香菱受夏金桂欺负时就把她接来同住;她同情黛玉身体不好,送她燕窝;她同情湘云在家受累,不叫袭人求她做针线,还帮湘云请客吃饭;她同情岫烟没有寒衣,帮她把衣服赎出来……如果宝钗真是个狠心冷漠的人肯定对金钏之死的反映完全不同。
看看鲍二家的吊死后王熙凤的反映吧:“死了罢了,我没钱给她。”听说要告官,凤姐又说:“让她告去……告不倒我要反告他以尸讹诈!”设想宝钗若是满心要为王夫人开脱,也完全可以换一篇更讨好的说辞:“不过是个家生子丫头,倒有这么大气性,死了罢了。姨娘这般菩萨样的主子,这般女儿似的疼他,她反倒惹姨娘生气,撵出去也是应该,否则以后不定生出什么事来。姨娘快别伤心了,也不用赏什么银子,是她没福,辜负了姨娘,并非姨娘对不住她。撵出去的丫头多了,若是个个要死要赔钱成了惯例,咱们哪里赔得起?也不用怕她,这事总是咱们家有理,若是他竟敢告官就让他告去,告不倒咱们要反告他以尸讹诈!”这番话说出来,只怕王夫人立刻就要拍着宝姐姐的小胖手儿,笑逐颜开说:“我的儿,难为你想得周全,保全了我的名声,真是个懂事体的明白人。赶明我就把这个家加上你宝兄弟都交给你照管好啦!”呵呵。
回到正题上来,在当时的这种情况下,杀人者不可能得到惩罚,被杀者已经死去,多说无益。只能尽量想办法把对死者家人的伤害减到最小,这才是最实际的想法,宝钗当时所做的就是这样。她所做的一切也的确收到了效果,王夫人的伤心其实是为了掩众人之口,害怕大家说这是她的“罪过”,同时拿宝钗做个实验,看不明真相的人会怎样看待此事。得到宝钗安慰后,她放了心,心里一高兴,不但抚恤金给的大方,还把金钏的工资补给了她妹妹玉钏。我想这在当时的确是金钏之死造成的最好结果了。叹息ING!
所以,身为读者,不能认为宝钗最后得到了宝玉就认定她是黛玉的情敌,是坏人,她只是比其他女孩子更有心眼,更成熟更实际罢了。红销香断,群芳凋零,何止是芙蓉海棠?富贵的牡丹也不能幸免。她们都是可悲可爱可叹的美好少女,都毁灭于黑暗的制度和无情的命运。
听见王夫人解释说,赶走金钏是因为她弄坏了自己一件东西,一时生气所为,本来预备再叫她回来的,谁知她气性大自杀了。人家姨妈已经给了你这个解释,你只能根据这个解释来安慰她喽!很多人说宝钗何等聪明,怎会看不出王夫人在撒谎?好,就算看出来了,你能怎样?拉住王夫人说:“不对,姨妈,这不是你办事的风格,你一定在撒谎,快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好打抱不平的憨湘云也说不出这么二百五的话吧?宝钗又不是新闻发布会上的狗仔队,岂会明知人家不愿说又如此刨根问底?
安慰人当然是宝丫头的强项,根据姨妈现有的解释,金钏的确不应该自杀,失足落井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再说,为这点小事自杀也太心窄了。“也是个糊涂人!”好多人说这句话是宝钗对可怜的金钏的恶意攻击。
抛开被老主人暂时赶出去就想不开一事不提,就说平时我们是怎样评论和劝告阻拦自杀者的吧。“可别寻短见呀”,“你怎么这么糊涂!”都是最常见的话。自杀的确是糊涂行为,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又有读者说了,宝钗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她哪里知道被撵出去的屈辱?金钏是因为受不了社会压力才死的。却又来,大观园里被撵出去的丫环多了去了,罪名也各不一样,列举一下:有因偷东西而出去的良儿坠儿,有因狐狸精罪名出去的芳官四儿,有莫名其妙出去的茜雪,不是都没自杀?也有因乱搞男女关系而出去的司棋,她自杀是因为爱情的不如意,而非被撵。比金钏的主子更不讲情面的事情有惜春逐入画,本可不撵的一点小过错却非要撵以保全主人自己的清白名声,还有比这更令人寒心的吗?比她更冤更屈辱的还有晴雯,也是兢兢业业伺候主人,但从未真正勾引过他,只偶尔撒个娇,就因为漂亮了点厉害了点就被当作狐狸精赶出去了,枉担了虚名,家里又没人照顾(不象金钏还有亲妈和妹妹),贫病而死。还有比这更冤的吗?
对比金钏小姐的一生作为,不得不说可怜之人也有可恨之处。比如宝玉爱红的毛病天下皆知,鸳鸯袭人平时只有死劝的,湘云则直接打掉他手中的胭脂盒。金钏倒好,拉着他问“我这嘴上是新擦的胭脂,你吃不吃呀?”还在午休时间当着王夫人的面公然与宝玉调情,真是吃了豹子胆!我一直很奇怪,她在王夫人这死封建身边呆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敢这样?唯一的解释是金钏天性的确轻浮了点。不过“荡妇”之中敢自杀的烈女也很多,类似的还有尤氏姐妹和司棋,可能她们本身就比别人勇敢吧?
以上是假设宝钗不知道金钏死因的情况下,那一番安慰人的话应该是合情合理的。后来她再送衣服来时,见王夫人教训宝玉,宝玉垂泪的情形,心里就明白了八分,于是就没再说什么,说明她对这事其实也很厌恶。
又有人说宝钗肯定猜到了一些真相,要不怎么看情形就明白了八分呢?在此退一步讲,就算当时宝钗已猜到金钏是被姨妈逼死的,她又能怎样?是义正词严地把王夫人大骂一通再去报告贾母我姨妈活活逼死了丫环,还是冷嘲热讽让她反省自己并接受良心谴责?有用吗?首先王夫人蛇蝎其人,怎么可能反省自己,怎么可能有良心?其次,辱骂姨妈可是犯上,而且还伤了亲戚感情。报告了贾母和贾政又能怎样?王夫人顶多挨顿骂而不会受什么实际的惩罚,难道贾母会为一个丫环把宝玉的娘揍一顿甚至让她为丫环偿命?而且更可能的是,王夫人会当场恼羞成怒,再给金钏加上什么不堪的罪名,说她就是死得活该,没打死她就算便宜,甚至迁怒于她的妹妹和母亲,到头来倒霉的还是死去的金钏和她的家人。所以宝钗马上说自己的意见是赏她家点银子以尽主仆之情,实质就是暗示要王夫人做好善后工作。听说没有合适的衣服给金钏作寿衣,她马上就提议把自己的新衣服给她。与其说这是为了讨好王夫人,不如说是她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金钏的同情。前文说的对金钏的人品评价只是作者个人看法,宝钗其实跟金钏可能感情也不错,以前金钏就穿过她的衣服。
好多人总说宝钗坏,其实她做过很多事都表现了她的同情心,比如她同情香菱的遭遇,在香菱受夏金桂欺负时就把她接来同住;她同情黛玉身体不好,送她燕窝;她同情湘云在家受累,不叫袭人求她做针线,还帮湘云请客吃饭;她同情岫烟没有寒衣,帮她把衣服赎出来……如果宝钗真是个狠心冷漠的人肯定对金钏之死的反映完全不同。
看看鲍二家的吊死后王熙凤的反映吧:“死了罢了,我没钱给她。”听说要告官,凤姐又说:“让她告去……告不倒我要反告他以尸讹诈!”设想宝钗若是满心要为王夫人开脱,也完全可以换一篇更讨好的说辞:“不过是个家生子丫头,倒有这么大气性,死了罢了。姨娘这般菩萨样的主子,这般女儿似的疼他,她反倒惹姨娘生气,撵出去也是应该,否则以后不定生出什么事来。姨娘快别伤心了,也不用赏什么银子,是她没福,辜负了姨娘,并非姨娘对不住她。撵出去的丫头多了,若是个个要死要赔钱成了惯例,咱们哪里赔得起?也不用怕她,这事总是咱们家有理,若是他竟敢告官就让他告去,告不倒咱们要反告他以尸讹诈!”这番话说出来,只怕王夫人立刻就要拍着宝姐姐的小胖手儿,笑逐颜开说:“我的儿,难为你想得周全,保全了我的名声,真是个懂事体的明白人。赶明我就把这个家加上你宝兄弟都交给你照管好啦!”呵呵。
回到正题上来,在当时的这种情况下,杀人者不可能得到惩罚,被杀者已经死去,多说无益。只能尽量想办法把对死者家人的伤害减到最小,这才是最实际的想法,宝钗当时所做的就是这样。她所做的一切也的确收到了效果,王夫人的伤心其实是为了掩众人之口,害怕大家说这是她的“罪过”,同时拿宝钗做个实验,看不明真相的人会怎样看待此事。得到宝钗安慰后,她放了心,心里一高兴,不但抚恤金给的大方,还把金钏的工资补给了她妹妹玉钏。我想这在当时的确是金钏之死造成的最好结果了。叹息ING!
所以,身为读者,不能认为宝钗最后得到了宝玉就认定她是黛玉的情敌,是坏人,她只是比其他女孩子更有心眼,更成熟更实际罢了。红销香断,群芳凋零,何止是芙蓉海棠?富贵的牡丹也不能幸免。她们都是可悲可爱可叹的美好少女,都毁灭于黑暗的制度和无情的命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