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高考的背后
中国的高考,是一种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确实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不能否认,恢复高考40多年来的社会发展也充分证明,高考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人才培养和选拔最公平的机制,也是社会广泛认可的人才流动的通道。
并且目前为止,还没能找到比高考更合适,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机制和通道。高考给不同身份、地位、财富的千万家庭和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改变命运的机遇。当然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高考并不是唯一的人才培养和流动通道。
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这三四十年,人力资源结构性的流动,主要有两大基本通道,一是农村劳动力通过打工大军,向城市的集结和流动;二是通过高考选拔机制的输送,高素质人才向全国各地的发散流动。可以说,这两大基本通道,支撑起中国的快速发展。
高考,通常指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中国大陆的一项全国性考试制度,是国家高等教育招生办公室主管的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入学考试,是中国大陆考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考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高考考试科目通常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科目,考试内容面向高中阶段教育。
高考是每个年轻人在步入大学的道路上必须经历的重要考试之一。高考成绩往往是评判考生是否能被大学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高考对于考生本身来说,是一次公平、公正、公开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刻苦的付出,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高考也是一次考验社会评价制度的机会,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机会来评估学校、教育、教师和政策的质量,以及考生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总的来说,高考是在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招生入学考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一项考试,对于考生的人生选择和国家的教育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59]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2][3]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60]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1][2]
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4]。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5]。
2022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