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沉默,是一种坚定

 我来答
空谷兰子香6
2022-07-13 · TA获得超过931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58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02万
展开全部
      爱迪生曾说,我深信实事求是而不讲空话的人,一定没有许多话可说。是的,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乏滔滔不绝的空谈者,但是归根到底,那种虽然话语不多,但却坚定着态度做事的人才更让人欣赏。正如杨益言,他说话很少,但却时时能让人感受到他的坚定以及原则性。

        杨益言出生于重庆,在他2岁时,父亲撒手人寰。幼小的杨益言不爱讲话,据哥哥杨本全说:“他不爱与人交流,就连我也不例外。”但是有一次,发生在弟弟身上的一件事,却让他记忆深刻。

        “有一天,他告诉我,他学会开枪了,”杨本全说,“别看他人矮枪长,气势却不弱,嘴里总说,日本强盗来了就开枪打他们。”原来,在杨益言上小学的时候,当老师讲到“九·一八”事变,转身从黑板的地图中抹去东北三省的时候,他就在心里告诉自己,决不做亡国奴。

      中学时期,由于深受实业家卢作孚先生的影响,他报考了同济大学电机工程系,希望能走实业救国这条道路。但是,在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上海,他却很快成了同济大学油印报总编辑。1948年,在“一二·九“运动爆发几个月后,他就被反动政府逮捕了。

        1958年,应中青社之约,他和罗广斌根据在重庆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合写了一部《红岩》。小说一经问世,便很快风行。50年来,印数已超千万,成了中国最畅销的小说。而这位名作家却在家人中只字不提,他把稿费全部交了党费,还把《红岩》手稿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据杨益言的小女儿杨晓谊说:“我小时候根本不知道父亲是作家。”直到她上小学三四年级,才知道父亲是《红岩》的作者之一。而她就读的学校邀请父亲去作报告时,她才第一次听父亲讲跟《红岩》有关的故事。她说:“此后父亲从未单独再给我讲过,到现在都如此。”

        后来,当儿女都知道《红岩》这部著名小说是父亲创作的之后,杨益言却告诉她们,“任何时候都不准打着他或者《红岩》的招牌为自己行方便。”话语不多,但却很有力量,这就是他。

        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杨晓谊最大的感受就是:“从不抱怨”“从不说教”“身体力行”。在女儿们的心中,杨益言极具威信,因为他很少说什么,但却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看到父亲都做得这么好,我们自己也就受到了正面的影响。”杨晓谊说。

      杨益言一生几经曲折,但他始终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以一种实干家的态度孜孜不倦地忙碌着。他说得少,做得多。他表面沉默,却内心坚定,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果敢坚毅、原则极强。他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