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

 我来答
慧圆教育
2022-07-03 · TA获得超过505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3万
展开全部

  导语: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管理的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关系沟通变得更顺畅,课堂效率就更高。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与正确的管理指导思想和恰当的管理方法密切相关,而且还要受到管理者的素质、课堂自身的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

  一、创建积极课堂环境,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积极的课堂环境与学生纪律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许多课堂管理问题与教师能否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关。教学实践也表明,正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造成了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惹是生非或畏缩不前的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只有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才能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形成良好纪律。

  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学生需要满足情况,弄清问题行为产生的环境原因。学生的行为,包括违纪行为,都受其内在需要的驱动,是学生尝试满足某种需要的结果,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其归属、认同和爱的需要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识别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和原因,切实理解学生个体心理和学习需要,从而为针对性地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创造必要的前提。

  (2)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当代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切实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激励人。

  (3)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环境和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人性化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的潜在课程,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学生情感、意见和内在反应的真诚尊重、关注、接纳和移情理解,营造人性化的课堂心理氛围,满足学生情绪安全感

  第二,通过情感化的教学、科学设置建设性的课堂环境、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等途径,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

  第三,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课堂管理要重视班级社会、心理和生理环境建设,努力创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学上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中相互关注的课堂微观生态系统

  (4)接纳学生,努力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归属感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素,而接纳是最有效的激发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尊、适应及其它健康品质。

  (5)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要。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表现出来的每一种态度都应注意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不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6)培养学生选择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许多学生都渴望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与老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因此,教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方法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二、运用有效沟通技能,改进交流方式

  当代课堂管理理论认为,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在课堂管理中运用有效沟通技能,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倾听。

  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在所有能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重视的事件中,“倾听”最为重要。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倾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心理咨询实践表明,仅仅让受询者说出与他的生活挫折有关的内心感受就可能治好他的心理疾苦。因此,教师要善于掌握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并把这些技巧应用于与学生的交流中。这不但会改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尊心理。

  2、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课堂管理的肢体语言理论认为,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课堂秩序的建立。

  (1)眼神接触。眼神接触是课堂上师生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交流形式,通过训练,教师不仅要能自然地注视每一个学生,而且要能读懂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反应,传达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及对整个教室情境的把握,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2)身体接近。对课堂上违纪的学生,教师的言语批评既会中断教学活动,又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只需走近他(她),或轻轻地拍一下,什么也不必说,就能使其端正行为。

  (3)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是肢体语言的重要部分,在交流中传达着许多重要的信息。因此,教师在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辅佐说话。

  3、恰当反馈与赞扬。

  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这里,教师应正确把握反馈多少、对谁反馈、反馈什么等几个问题。目前,许多教师的反馈存在着不够明确、批评多鼓励少等缺点。有关研究表明,要使给学生的反馈(表扬)成为有效的鼓励因素,应该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1)情景性。不要随便滥用表扬,表扬必须紧跟在良好的行为之后;

  (2)具体性。赞扬应针对某个特别要强化的行为;

  (3)可信性。赞扬应因人而异,可信有据。同时,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我信息”,如“作为教师,我对你上课看小说的行为感到不尽满意”,向学生传达出教师对问题情境的感受和对学生正当行为的要求,避免“你信息”,如“你太懒惰,你如果不改进,你将一无是处”这类引发学生反感的标记性言辞,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同时,在沟通中还要注意“对事不对人”。例如,教师可以说“我喜欢你,但是我不喜欢你现在做的事情”,但不能说“你真是不可救药”,“我讨厌你”。

  4、正面诱导。教师对待学生的行为方式可分为有意负面诱导、无意负面诱导、无意正面诱导、有意正面诱导等四种类型。所谓正面诱导,是对一类信息的总称——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即传递给学生说他们是负责任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信息。相反,负面诱导则是指向学生传递说他们是不负责任的、没有能力的、没有价值的信息。

  三、坚持健康课堂管理思想,实施健康课堂纪律

  近年来,国外在课堂管理中特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的思想。所谓健康课堂管理,就是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社会多层面的安康,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生活。为了实施健康课堂管理,教师应掌握健康有效的纪律实施技巧。

  1、实施健康纪律模式,通过激发动机控制课堂。

  课堂纪律的实施模式主要可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和健康型三种模式。专制型模式要求强制而无视尊重,放纵型模式注重尊重而放弃强制,而健康型纪律实施模式则力图在强制与尊重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在健康型模式下,教师不是指挥家,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告诉学生行为的`限度和可以被接受的选择,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或活动负责。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动机激发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

  2、有的放矢地矫治不同误设目标行为。

  作为拥有强烈归属欲望的社会生物,学生的所有行为都表现出要求被接纳和被重视的愿望。当课堂环境不能满足这些需要时,学生就会将自己的行为引向寻求关注、寻求权力、寻求报复、规避失败或表现无能等错误的目标,错误地选择各类违纪行为来满足归属等普遍的心理需要。针对学生的错误目标及相关行为,当代课堂管理目标导向理论认为,教师不能简单地采用惩罚的方法,而应运用行为本身所产生的自然后果使学生从经验中体验到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进而养成自律的良好行为,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

  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确认错误目标。

  学生的不良行为是错误目标导致的,所以教师应通过分析和观察学生的行为特点来确定学生错误目标的具体类型。

  (2)分析错误目标。

  教师确认错误目标后,应直接和学生讨论、分析错误目标中的错误逻辑,然后通过沟通,帮助学生认清自己错误行为产生的根源。

  (3)改进错误目标,引发建设性行为。

  发现学生的错误目标并找出错误的根源后,教师切忌使用惩罚和强行禁止,应通过鼓励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建设性行为,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成就获得他人的尊重与重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不断指责和惩罚,只会增强学生的无价值感,甚至引发报复行为。

  3、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

  针对课堂管理中存在的批评惩罚多、鼓励关怀少的现状,教师应坚持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的教育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管理中,奖励的矫治作用远远大于惩罚,教师通过鼓励理想行为去纠正克服不良行为的效果要比对不良行为实施过度的惩罚要好。

  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关怀鼓励为主。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因此,作为教师,在对待和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应多关怀鼓励,少打击责骂。

  第二,正确运用惩罚。

  在课堂管理中,提倡关怀、鼓励为主,并非简单地否定或取销惩罚。只是强调必须慎重地正确地运用惩罚。在某些情况下,运用惩罚进行纪律管理还是必要和有效的。

  第三,多作正面引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惩罚、批评只能抑制不良行为,而难以形成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尽量不要使用消极否定性的语言,多用积极引导的语言,不仅要告诉学生“不要怎样”、“不能怎样”,更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缺陷,更要指出学生努力改进的方向,从正面引导学生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和巩固。

  四、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是防止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第一道防线,好的纪律来自好的教学。因此,改善课堂纪律,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魅力。当代课堂管理研究者都高度强调有效教学策略与学生良好行为之间的关系。在课堂管理研究中,格拉瑟(W.Glasser)等人都曾指出,优质课程、优质教学和优质学习是有效纪律的主要特征。美国著名课堂纪律研究专家库宁(J.Kounin)也认为,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纵观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其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教学节奏、课堂段落和学生注意的管理调控。

  (2)合理创设课堂教学结构和情境结构,恰当调节师生焦虑水平。

  (3)改进课堂交往结构、提高学生参与比率。

  (4)满足学生学习需要,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体验成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5)顺利过渡。教师要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做好准备,制定日程安排,以确保课堂过渡的顺利进行。

  (6)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内容和活动程序。

  (7)充分利用问题控制课堂行为,但问题必须丰富多彩,意味深长。

  (8)综合运用模式控制、目标控制和评价控制等控制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9)随机应变,正确运用课堂教学应变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合理运用注意转移法、随机发挥法、幽默法、宽容法、设疑法等方法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偶发事件。

  (10)分析课堂记实。必要时教师应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用现代技术记录下来,进行认真分析;或由同行互相听课指出对方容易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地方。

  教师如何有效管理课堂

  (一)将一般要求变为课堂程序和常规

  有效的课堂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实践表明,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

  (二)及时巩固课堂管理制度

  一旦形成了课堂管理规则,就要及时反复巩固它,必要时还要加以修正。巩固管理制度的教师行为主要有:

  (1)认真监控。

  指教师应仔细认真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行为,教师采取什么措施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例如,有些学生静坐在座位上但不听课,看连环画或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这类问题行为属于内向性的,它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此教师不宜在课堂里停止教学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给予信号、邻近控制、向其发问和课后谈话等措施加以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扮小丑和顶撞教师,这类行为是外向性的,它们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

  (3)灵活运用奖惩手段。

  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通过惩罚制止不良行为,这是巩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奖惩的具体办法很多,例如教师表情上的赞同与不赞同,表扬与批评,给予学生某种荣誉或取消荣誉,发奖品,课后留校,暂停听课,送校长室等。在实施奖惩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奖励为主;二是维护课堂规则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则实施奖惩;三是惩罚手段不能滥用,更不能体罚学生。

  (三)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的情绪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因而是十分必要的。但焦虑过度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导致问题行为。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焦虑的强度。调控学生焦虑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了解、诊断焦虑的原因,然后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宣泄出来。二是针对焦虑的原因适当调整教学情境,例如调整教学要求、进度,调整教学评价的方法或要求等。

  课堂中不仅存在着学生的焦虑,教师也会产生焦虑。通常情况下,课堂纪律问题是引起教师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特别是一些新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学生纪律问题经常忧心忡忡,担心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于是常常采取一些生硬措施控制课堂,频繁指责训斥学生。这样做反而激化了矛盾,扰乱了课堂,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实际上,能否维持好课堂纪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及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教师如果能真正关心、尊重、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的要求,讲求工作方法,学生反过来会维护、支持教师的工作,课堂纪律就容易维持,教师的焦虑水平也会大大降低,课堂管理效率会得到相应提高。

  (四)实行行为矫正,开展心理辅导

  行为矫正是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来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以取代或消除其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矫正的方法比较适合于比较简单的问题行为,例如上课爱讲话、好动等行为。行为矫正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1)确定需矫正的问题行为;

  (2)制定矫正目标;

  (3)选择适当的强化物和强化时间;

  (4)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

  (5)以良好行为逐渐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