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充满悲悯的诗句
1.充满悲悯的一句诗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
赤日炎炎似火烧 白胜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
农家 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2.关于悲悯的古诗
1、《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2、《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廖落尔安归?
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今朝欢宴胜平时。
译文: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掉队的孤雁正迎风飞翔。已经没有适合休息的栖息地了。田野中的射手看着被猎杀正在下落的大雁,家中的妻子正在忙碌着烹调。看来今天的晚饭多了一道美味的大雁肉了。
4、《秋宵月下有怀》-唐 .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5、《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扩展资料: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3.充满悲悯的一句诗
《观别者》 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依依向四邻。都门帐饮毕,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含凄动征轮。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悯农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赤日炎炎似火烧 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农家 颜仁郁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4.如何以悲悯情怀看古诗词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直以来被历代文人雅士、普通百姓所熟知,向来不乏追捧者和研究者。
人们把他称之为诗中之“圣”,和诗中之“仙”李白齐名, 杜甫虽然堪比李白,但是有人给了杜甫更高的评价,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过,他总觉得陶渊明站的的离我们远了点,李白又站的高了点,只有杜甫才一直活在我们堆里。的确, 杜甫不像陶渊明一样规避人世,也不像李白一样飘逸的不食人间烟火一般。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一个心系苍生、心忧天下的诗人,与人们的悲同悲,与社会的忧同忧。他把人民的悲痛视为自己的悲痛,一生追求旷世济民的人生目标,无论穷达都恪守这一人生准则。
这种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幸福的情怀正是由于他对天下苍生具有悲悯的情怀。 杜甫具有高尚的品格,他首先是慈悲的,他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博大的爱的眼光,他又是同情百姓的,他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蔑,而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看待。
他的力量微弱,但他以作品来反映社会,表达他最强烈的美好愿望。他敢于同丑恶的现实作斗争,敢于向封建顽酷势力挑战,敢于毫不惧畏地斥责封建剥削者和外族侵略者。
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已深刻表明 。 杜甫诗篇繁多,都是现实主义的精彩作品,像“三吏”、“三别”,《登高》、《望岳》、《北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他的作品里,人们首先可以看出,他最关注的是国家社会和百姓,他是一个感性的人,对生命万物都饱含极大的深情,当国家动荡民族危难之时,他感怀苍生用悲悯之心看待世间的每个生命。他对人生极度关照,这也铸就了他极致的人生品格。
这也是杜甫被人们称之为诗圣的重要原因。 杜甫作为一名普通的诗人,生活窘迫,官职卑微,人微言轻,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人生高度,与他的生长历程是分不开的。
5.有谁有写悲悯情怀的作文悲悯情怀,记叙文
悲悯情怀
悲悯,悲,指慈悲,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感;悯,指同情,指对苦难中的人们并不轻视,甚至可怜,折射的是一种博大的爱.悲悯就是哲人以大智大慧来怜悯同情苦海中的世人.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的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这是古训,也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它意味着对时代的关注,对现实的关切,对改造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古往今来,能够真正做到的不多,但也不少,诗圣杜甫就是这样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悲悯属于时代的产物,鲁迅说,杜甫不是古人,他生活在我们堆里.由于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当杜甫目睹社会灾难,心有郁结,他执笔挥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悲悯属于人类的激素,我们每个人在没有被生活麻木时,都会萌生对人的悲悯.
6.以悲悯为话题的作文(不是同情)
悲悯之心,予人与德
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一个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巴金
一枚小小的硬币,落进了乞讨者的铁罐子——叮当!声音是那样的清脆响亮,它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多么善良,我的行为多么高尚!
一颗金灿灿的种子潜入了本是荒芜的土壤,它是那样的悄然无声,既使当它带着喜悦钻出地面,欣赏着已经成为土地一部分和自己,也仍然显得如此安详。
如果在命名悲悯的圣典上,当之无愧的应该是后者——悄然无声的种子,而不是叮当作响的硬币。
悲悯之心,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类组合的和谐音响。我曾苦苦地追寻过它的色彩显像,包含着色彩三原色中的两种。没错,肯定没错,请原谅我的自信。难道你没看到,它给被悲悯者送去的是温暖,为悲悯者带回的是收获。
悲悯之心,是一种美。它不是居高临下的恩赐,不是装模作样的慈悲,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的连结,悲悯者与被同情者之间同等的情感流动。请设想一下,如果一个悲悯者把自己比作高山,而把被悲悯者看作低洼,那么高山流水只能在低洼里搁浅,而无法反馈。如果世界上真有上帝,那他一定是最寂寞的。他以救世主的身份恩赐于凡民,却永远不能获得交流。有的孩子说:“我也想悲悯和帮助别人,可是,他只朝我看了一眼,一扭头就走了。”我真想告诉那孩子:去对着镜子照照自己的脸吧,那脸上的表情一定象个骄傲的王子。
什么是悲悯?悲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是源于同情、高于同情的一种博大的情怀。什么是同情,北大教授曹文轩这样告诉我们,同情就是一个人处在一种悲剧性的境况中,另一个人面对着,心灵忽然受到触动,然后生出扶持与援助的欲望。当他们在进行这种扶持、援助之时或是在完成这种扶持、援助 之后,心里感到有了一种温暖的暖流流过,并且因为实施了他的高尚行为,从而使他的人格提升了一步,灵魂受到了一次净化,更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去实施这种高尚的行为。
有人为求名而施予,那潜藏的欲念,使他的礼物不完美。悲悯不是一种炫耀、一种交换,而是一种与功利全然无关的情感享受。只有达到主客相投,物我两忘,天地间只有一个实际的行动,才能达到善行的顶峰。由此,不禁使我想到那个扔给乞讨者的硬币。在一群围观者中间,施予者叮当得越多越可谓善者,旁人的赞叹声也越频繁。假如他就此而陶醉,陶醉于第三者的捧场,那他只是一个傻瓜,他只是用几个硬币租了一个瞬息即逝的桂冠。他一旦离开这个空间,谁都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在他未到家之前,也许连他自己也忘了曾经戴过这样一顶桂冠。
常怀悲悯之情、同情之心,可以使人们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中精神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悲悯之情不是居高临下的审视,不是富人对穷人、强者对弱者的恩赐,而是平等的给予、《红楼梦》中的达官贵人们锦衣玉食,一时间却忽喇喇大厦倾,一文不值的乡下佬夫人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巧儿脱离虎口,表现出无私的爱。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关怀和同情他人,也需要重任的关怀和同情,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如果每个人都用爱去关怀他人,帮助他人,世界将充满爱和希望,温馨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