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童年的记忆——蝈蝈儿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乡村的夏天最是迷人,一场暴雨过后,村外的田野里一片青翠碧绿。炙人的阳光带着灼人的蒸汽,旋转着,升腾着,闪烁着。
走进这个景致里,你绝对不会感到寂寞,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伴随着你。
知了的叫声越来越激烈;多彩的蝴蝶飞舞着无处不在;嗡嗡的蜜蜂在各种花蕊里飞来飞去;云雀在蓝天白云间高唱,婉转而悠扬;而最吸引你的莫过于蝈蝈的叫声,清脆、嘹亮、悦耳会驱使你想去捉几只带回家,长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
恰在此时,无边的田野上,你会突然发现有几位光着屁股的农村娃娃,兀凸地显现在田野上。他们或许刚刚从清澈的小河里走过来;又或许在一个沟塘里玩够了水中 游戏 而走向田野。此时,他们又开始约定了捉蝈蝈的比赛。
在这群光腚的娃娃里(生产队时期,十岁以下的农村男孩子,炎热的夏季几乎都是光着屁股度过的)我就在其中。夏季里,我们农村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捉蝈蝈了,而且是经常性的。
这不,我们五位同年生同生产队的玩伴,在小河里玩够了捉迷藏的 游戏 后,又不顾太阳的炎热,跑到田野里开始我们捉蝈蝈的比赛。当然,我们事先已准备好了蝈蝈的笼子。笼子是父辈们用秫莛子(高粮节上端细长的部分)扎制而成的,结实而精致。
我们分散开来,各自寻找捕捉的目标。我走到一块豆地边,立马就听到一只蝈蝈在叫,声音特好听。于是我就静下心来,寻声望去,果然发现一只翠绿色蝈蝈正趴在一棵茂盛的豆子上端的叶子上,颤动着两片短薄透明的翅膀,发出欢快响亮的声音。这只蝈蝈较大,长方形的头上长着两条长长的触须,紧靠触须是两只黑色闪亮的复眼,下端嘴里有两颗黑色锋利的牙齿。蝈蝈有六只腿,前四条腿细短,后腿长而壮,呈倒立的v字形。其作用就是在遇到危险时,它的后腿一蹬,就能跳出一米多远,然后迅速躲藏起来。蝈蝈的肚子很大,像肯喝啤酒人的肚子,又像大将军的肚子。而切,蝈蝈的肚子是分层的,像山上的梯田。
我蹑手蹑脚地从蝈蝈的背后向它靠近,靠近,再靠近,做到无声无息。它没有发现我,依然在“吱吱吱,吱吱吱”地叫着。就在我离它不到一米远的时候,它似乎感觉到了危险,“吱”的一声,忽然转过身来,看到我又“吱”的一声昂起头和前爪,张开嘴和牙齿向我示威,并后退想逃跑。说时迟 那时快,我也迅速出手将其捂在手心里,成功捉住了这只蝈蝈。于是我高兴的大声向伙伴们宣布我的成果。而他们中间,也有两位捉到了蝈蝈。而另外两个伙伴对着我们直摆手,示意我们别说话。
我们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这次我走进了红薯地里。红薯地里的蝈蝈,相比豆地里的蝈蝈好捉些,因为红薯的叶茎矮,蝈蝈即使逃跑也很容易发现。但是,红薯地的蝈蝈没有豆地里的蝈蝈多。不过当我走进红薯地几分钟就发现一只蝈蝈,它同样趴在红薯叶子上端在鸣叫。这只蝈蝈以黑色为主,搭配有红色,绿色和白色,相互非常谐调,有一种浓淡相抹总相宜的感觉。同样的,我首先小心谨慎地靠近它,在离蝈蝈还有两三米远的时候,我就迅速往前冲,虽然蝈蝈听到了响声,迅速跳下叶面逃跑,但我已冲到它的跟前,它逃不过我的视线。我弯腰向它捂去,它已跳躲开了,又捂一次,它又躲开了,经过多次较量,最终还是把它捉到了。
捉了这只后,我又静静地聆听其它的方向蝈蝈的声音。嘿,不远的花生地里又有蝈蝈的歌声。我慢慢地靠近,居然发现一只极为少见的红色蝈蝈,红色蝈蝈是蝈蝈里的上品哦!这一发现让我的小心脏都激动得怦怦跳。我想,无论如何,我都要把它捉到。毫无悬念,我没费多少事就把它捉到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的收获都不小。我捉到了六只蝈蝈,居第三位,。第一名捉到了十只,第二名捉到了九只。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捉到了一只红色蝈蝈,这让伙伴们献慕不已。我也为此骄傲地昂首挺胸地往家走去。
回到家里,母亲看到我晒得乌黑发亮的身子,她把我搂在怀里,心疼地说:“傻孩子,看把你晒的,也不怕热,逮这么多蝈蝈干啥?两三只就可以了,多了养不活。”得到母亲的疼爱,我的心里流过一阵阵幸福的暖流,我昂头对母亲说:“娘,我捉到一只红色的蝈蝈。”母亲看了看红色蝈蝈,惊喜地夸我说:“还是我的孩子能,红色蝈蝈好!”又建议说:“留三只蝈蝈就行了,扔掉三只吧?”我尊从了母亲的建议,把四只绿色蝈蝈中的三只拿出来掐死了。别怪我残忍哦,因为那时候我们都认为蝈蝈是害虫,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蝈蝈是益虫。它很少吃庄稼叶子,它们的食物主要是害虫,比如:豆子上的各种害虫,还有玉米螟、蝗虫,蝇类等害虫。
我认为豆地里蝈蝈最多,就想蝈蝈喜欢吃豆叶。所以,起初我就用豆叶喂它,但是,豆叶都干了也没见蝈蝈吃多少。后来又给它菜叶吃,这才看见它们吃的带劲。不过,有一次我偶而将一只小蚂蚱放进蝈蝈的笼子里,没想到它们竟争着抢着吃。于是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就开始捉路边的草丛里的小蚂蚱给它们吃了。它们比吃任何东西都喜欢。
蝈蝈是杂食昆虫,我们农村的孩子并不了解。我们喂蝈蝈的食物就单调,养活蝈蝈的时间也不长。我们还喜欢喂蝈蝈辣椒,因为听大人说蝈蝈吃了辣椒喜欢叫,为了让蝈蝈多鸣叫,就经常喂蝈蝈辣椒。
小时候养蝈蝈一年要养好几次,因为蝈蝈会不知道原因就死了。我把蝈蝈养最长的一次就是到立冬后的十多天。听母亲说,有人能把蝈蝈养过冬到来年的春天呢!我好献慕,但我没有做到。
会鸣叫的蝈蝈是雄性的,而雌性蝈蝈不会叫,但它能吃。因此,我们少儿时代更多的是捉雌蝈蝈。在农村,在那个时代,它是孩子们的第一美味。我也是这样的感觉,特别是雌蝈蝈的卵,又香又有营养,是我们农村孩子补充蛋白质的最佳食物。
从我记事起,每到夏秋季节,母亲干农活回来,都会从口袋里掏出许多蚂蚱、蝈蝈类的小昆虫给我们,让我们在锅底里烧着吃。有时候很多时,母亲就放到锅里用油炸熟了给我们吃。
但是,有这么一天,母亲因为帮我捉蝈蝈耽误点生产队的劳动时间,遭到生产队长的严厉训斥,并罚扣我母亲半天的工分。这给我心里留下了阴影。
那是一个放秋忙假的时候,母亲磨了两把割豆子的镰刀,准备下田为生产队割豆子。这时我要求母亲带我去,我说要自己捉蝈蝈。母亲二话没说就带我去了。因为我经常自己捉蝈蝈,到了地里,生产队长开始分配割豆子的任务。我母亲被分到一块单独的田块割豆子,这块豆田大概有半亩多地。队长说:今天分的任务必须在放工前完成,不然就不给记工分。
生产队时期,社员全靠挣工分吃饭。粮、棉、油都是根据每家的工分多少分配的。所以工分很重要,其实工分就是钱。而那时候的生产队队长很有权威,他甚至可以打骂社员。我们的队长就是一位特别凶的队长。社员们没有不怕他的,我们小孩子见他就像老鼠见猫,都躲得远远的。我在队长分配任务时,我都躲在很远的沟边里装着薅猪草的样子。待队长走了,母亲开始割豆子了,我才跑到母亲身边准备捉蝈蝈。
割豆子的时候,豆田里的雌蝈蝈特别多。母亲是每20垄割一趟,每趟都能捉到十多个蝈蝈。我把捉到的蝈蝈都是用准备好的针线穿成串,再放到小竹篮里。
傍晚时分,母亲把最后一趟豆子割到还剩几米远的地方,奇迹出现了(对于我来说),这时豆棵里竟出现几十只雌蝈蝈,乱蹦乱跳。我欣喜若狂,两只手不停地捂着蝈蝈,但是,那里捂得了?再说了,每捉一只还要用针线穿上。有时还被蝈蝈咬住手,甚至流出好多血。母亲心疼地会用红地红草叶帮我揉伤口,嘴里还念叨说:“红地红你喝血,喝不了打你爹”,这样就可以止住血不再流了。这时的蝈蝈会四下乱跳乱跑,极易消失。为了减少蝈蝈逃跑的机会,母亲也放下镰刀帮我捉蝈蝈了。我手只要不流血了,就继续捉蝈蝈。
正当我和母亲捉蝈蝈在兴头上时,忽听一声大吼:“X氏家的(对结了婚的妇女称乎,封建 社会 留下的习惯),你是干什么的?你不割豆子!”。母亲抬头一看,队长已经站在她面前。母亲脸顿时羞得通红,赶忙去割最后一小片豆子。而我被吓得站在原地不敢动,我知到我的脸肯定是蜡黄的。但是队长不依不饶,他看到我篮子里的蝈蝈,一脚把它踢飞好远,还大声嚷道:“X氏家的,你不割豆子,去逮蝈蝈,这是偷懒行为,你下午的工分不给了”。母亲听到这里抬起头,用红润的双眼看着队长说:“队长,我这就算割完了呀!为什么还要扣工分?”,队长凶到:“干活期间捉蝈蝈,你是拿集体的时间去干私活,就该罚”。我母亲还想说什么,但是,队长已经昂起了手大吼:“再说,再说,再说我就打你。”队长是我们生产队的大姓人家,我们家是外来姓人家,母亲身材瘦小,哪里再敢反抗,只能泪汪汪地低头割豆子。其实,生产队时期,干活时偷懒是常事。只要是不分开干活,队长不在,啦呱的,吸烟的,纳鞋底的,织毛衣的等等偷懒行为多的是。唉!什么时候都有不公平的事。
我仍然站在原地,不敢哭,不敢说。母亲把剩下的豆子割完后,眼里还是流着泪走向我牵着我的手说:“孩子别怕,我们回家吧!”她把队长踢飞的篮子和蝈蝈捡回来,我一声不响地跟着母亲回了家。可是,回到家里,父亲听到母亲被扣了工分,气得又把母亲骂了一顿,还把我逮的蝈蝈全倒进了粪池里。母亲一边做着一家七口人的饭,一边掉眼泪,也不敢和父亲顶嘴。那时的封建家长制相当严重。
这件事过后,我就失去了吃蝈蝈的想念,真的,我到现在再也没有吃蝈蝈了,虽然它很香很好吃。
童年的记忆更多的是无忧无虑和天真活泼。但是,生产队长的凶样子和父亲的家长作风也给我留下深深的阴影。我爱我的童年!
走进这个景致里,你绝对不会感到寂寞,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伴随着你。
知了的叫声越来越激烈;多彩的蝴蝶飞舞着无处不在;嗡嗡的蜜蜂在各种花蕊里飞来飞去;云雀在蓝天白云间高唱,婉转而悠扬;而最吸引你的莫过于蝈蝈的叫声,清脆、嘹亮、悦耳会驱使你想去捉几只带回家,长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
恰在此时,无边的田野上,你会突然发现有几位光着屁股的农村娃娃,兀凸地显现在田野上。他们或许刚刚从清澈的小河里走过来;又或许在一个沟塘里玩够了水中 游戏 而走向田野。此时,他们又开始约定了捉蝈蝈的比赛。
在这群光腚的娃娃里(生产队时期,十岁以下的农村男孩子,炎热的夏季几乎都是光着屁股度过的)我就在其中。夏季里,我们农村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捉蝈蝈了,而且是经常性的。
这不,我们五位同年生同生产队的玩伴,在小河里玩够了捉迷藏的 游戏 后,又不顾太阳的炎热,跑到田野里开始我们捉蝈蝈的比赛。当然,我们事先已准备好了蝈蝈的笼子。笼子是父辈们用秫莛子(高粮节上端细长的部分)扎制而成的,结实而精致。
我们分散开来,各自寻找捕捉的目标。我走到一块豆地边,立马就听到一只蝈蝈在叫,声音特好听。于是我就静下心来,寻声望去,果然发现一只翠绿色蝈蝈正趴在一棵茂盛的豆子上端的叶子上,颤动着两片短薄透明的翅膀,发出欢快响亮的声音。这只蝈蝈较大,长方形的头上长着两条长长的触须,紧靠触须是两只黑色闪亮的复眼,下端嘴里有两颗黑色锋利的牙齿。蝈蝈有六只腿,前四条腿细短,后腿长而壮,呈倒立的v字形。其作用就是在遇到危险时,它的后腿一蹬,就能跳出一米多远,然后迅速躲藏起来。蝈蝈的肚子很大,像肯喝啤酒人的肚子,又像大将军的肚子。而切,蝈蝈的肚子是分层的,像山上的梯田。
我蹑手蹑脚地从蝈蝈的背后向它靠近,靠近,再靠近,做到无声无息。它没有发现我,依然在“吱吱吱,吱吱吱”地叫着。就在我离它不到一米远的时候,它似乎感觉到了危险,“吱”的一声,忽然转过身来,看到我又“吱”的一声昂起头和前爪,张开嘴和牙齿向我示威,并后退想逃跑。说时迟 那时快,我也迅速出手将其捂在手心里,成功捉住了这只蝈蝈。于是我高兴的大声向伙伴们宣布我的成果。而他们中间,也有两位捉到了蝈蝈。而另外两个伙伴对着我们直摆手,示意我们别说话。
我们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这次我走进了红薯地里。红薯地里的蝈蝈,相比豆地里的蝈蝈好捉些,因为红薯的叶茎矮,蝈蝈即使逃跑也很容易发现。但是,红薯地的蝈蝈没有豆地里的蝈蝈多。不过当我走进红薯地几分钟就发现一只蝈蝈,它同样趴在红薯叶子上端在鸣叫。这只蝈蝈以黑色为主,搭配有红色,绿色和白色,相互非常谐调,有一种浓淡相抹总相宜的感觉。同样的,我首先小心谨慎地靠近它,在离蝈蝈还有两三米远的时候,我就迅速往前冲,虽然蝈蝈听到了响声,迅速跳下叶面逃跑,但我已冲到它的跟前,它逃不过我的视线。我弯腰向它捂去,它已跳躲开了,又捂一次,它又躲开了,经过多次较量,最终还是把它捉到了。
捉了这只后,我又静静地聆听其它的方向蝈蝈的声音。嘿,不远的花生地里又有蝈蝈的歌声。我慢慢地靠近,居然发现一只极为少见的红色蝈蝈,红色蝈蝈是蝈蝈里的上品哦!这一发现让我的小心脏都激动得怦怦跳。我想,无论如何,我都要把它捉到。毫无悬念,我没费多少事就把它捉到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的收获都不小。我捉到了六只蝈蝈,居第三位,。第一名捉到了十只,第二名捉到了九只。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捉到了一只红色蝈蝈,这让伙伴们献慕不已。我也为此骄傲地昂首挺胸地往家走去。
回到家里,母亲看到我晒得乌黑发亮的身子,她把我搂在怀里,心疼地说:“傻孩子,看把你晒的,也不怕热,逮这么多蝈蝈干啥?两三只就可以了,多了养不活。”得到母亲的疼爱,我的心里流过一阵阵幸福的暖流,我昂头对母亲说:“娘,我捉到一只红色的蝈蝈。”母亲看了看红色蝈蝈,惊喜地夸我说:“还是我的孩子能,红色蝈蝈好!”又建议说:“留三只蝈蝈就行了,扔掉三只吧?”我尊从了母亲的建议,把四只绿色蝈蝈中的三只拿出来掐死了。别怪我残忍哦,因为那时候我们都认为蝈蝈是害虫,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蝈蝈是益虫。它很少吃庄稼叶子,它们的食物主要是害虫,比如:豆子上的各种害虫,还有玉米螟、蝗虫,蝇类等害虫。
我认为豆地里蝈蝈最多,就想蝈蝈喜欢吃豆叶。所以,起初我就用豆叶喂它,但是,豆叶都干了也没见蝈蝈吃多少。后来又给它菜叶吃,这才看见它们吃的带劲。不过,有一次我偶而将一只小蚂蚱放进蝈蝈的笼子里,没想到它们竟争着抢着吃。于是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就开始捉路边的草丛里的小蚂蚱给它们吃了。它们比吃任何东西都喜欢。
蝈蝈是杂食昆虫,我们农村的孩子并不了解。我们喂蝈蝈的食物就单调,养活蝈蝈的时间也不长。我们还喜欢喂蝈蝈辣椒,因为听大人说蝈蝈吃了辣椒喜欢叫,为了让蝈蝈多鸣叫,就经常喂蝈蝈辣椒。
小时候养蝈蝈一年要养好几次,因为蝈蝈会不知道原因就死了。我把蝈蝈养最长的一次就是到立冬后的十多天。听母亲说,有人能把蝈蝈养过冬到来年的春天呢!我好献慕,但我没有做到。
会鸣叫的蝈蝈是雄性的,而雌性蝈蝈不会叫,但它能吃。因此,我们少儿时代更多的是捉雌蝈蝈。在农村,在那个时代,它是孩子们的第一美味。我也是这样的感觉,特别是雌蝈蝈的卵,又香又有营养,是我们农村孩子补充蛋白质的最佳食物。
从我记事起,每到夏秋季节,母亲干农活回来,都会从口袋里掏出许多蚂蚱、蝈蝈类的小昆虫给我们,让我们在锅底里烧着吃。有时候很多时,母亲就放到锅里用油炸熟了给我们吃。
但是,有这么一天,母亲因为帮我捉蝈蝈耽误点生产队的劳动时间,遭到生产队长的严厉训斥,并罚扣我母亲半天的工分。这给我心里留下了阴影。
那是一个放秋忙假的时候,母亲磨了两把割豆子的镰刀,准备下田为生产队割豆子。这时我要求母亲带我去,我说要自己捉蝈蝈。母亲二话没说就带我去了。因为我经常自己捉蝈蝈,到了地里,生产队长开始分配割豆子的任务。我母亲被分到一块单独的田块割豆子,这块豆田大概有半亩多地。队长说:今天分的任务必须在放工前完成,不然就不给记工分。
生产队时期,社员全靠挣工分吃饭。粮、棉、油都是根据每家的工分多少分配的。所以工分很重要,其实工分就是钱。而那时候的生产队队长很有权威,他甚至可以打骂社员。我们的队长就是一位特别凶的队长。社员们没有不怕他的,我们小孩子见他就像老鼠见猫,都躲得远远的。我在队长分配任务时,我都躲在很远的沟边里装着薅猪草的样子。待队长走了,母亲开始割豆子了,我才跑到母亲身边准备捉蝈蝈。
割豆子的时候,豆田里的雌蝈蝈特别多。母亲是每20垄割一趟,每趟都能捉到十多个蝈蝈。我把捉到的蝈蝈都是用准备好的针线穿成串,再放到小竹篮里。
傍晚时分,母亲把最后一趟豆子割到还剩几米远的地方,奇迹出现了(对于我来说),这时豆棵里竟出现几十只雌蝈蝈,乱蹦乱跳。我欣喜若狂,两只手不停地捂着蝈蝈,但是,那里捂得了?再说了,每捉一只还要用针线穿上。有时还被蝈蝈咬住手,甚至流出好多血。母亲心疼地会用红地红草叶帮我揉伤口,嘴里还念叨说:“红地红你喝血,喝不了打你爹”,这样就可以止住血不再流了。这时的蝈蝈会四下乱跳乱跑,极易消失。为了减少蝈蝈逃跑的机会,母亲也放下镰刀帮我捉蝈蝈了。我手只要不流血了,就继续捉蝈蝈。
正当我和母亲捉蝈蝈在兴头上时,忽听一声大吼:“X氏家的(对结了婚的妇女称乎,封建 社会 留下的习惯),你是干什么的?你不割豆子!”。母亲抬头一看,队长已经站在她面前。母亲脸顿时羞得通红,赶忙去割最后一小片豆子。而我被吓得站在原地不敢动,我知到我的脸肯定是蜡黄的。但是队长不依不饶,他看到我篮子里的蝈蝈,一脚把它踢飞好远,还大声嚷道:“X氏家的,你不割豆子,去逮蝈蝈,这是偷懒行为,你下午的工分不给了”。母亲听到这里抬起头,用红润的双眼看着队长说:“队长,我这就算割完了呀!为什么还要扣工分?”,队长凶到:“干活期间捉蝈蝈,你是拿集体的时间去干私活,就该罚”。我母亲还想说什么,但是,队长已经昂起了手大吼:“再说,再说,再说我就打你。”队长是我们生产队的大姓人家,我们家是外来姓人家,母亲身材瘦小,哪里再敢反抗,只能泪汪汪地低头割豆子。其实,生产队时期,干活时偷懒是常事。只要是不分开干活,队长不在,啦呱的,吸烟的,纳鞋底的,织毛衣的等等偷懒行为多的是。唉!什么时候都有不公平的事。
我仍然站在原地,不敢哭,不敢说。母亲把剩下的豆子割完后,眼里还是流着泪走向我牵着我的手说:“孩子别怕,我们回家吧!”她把队长踢飞的篮子和蝈蝈捡回来,我一声不响地跟着母亲回了家。可是,回到家里,父亲听到母亲被扣了工分,气得又把母亲骂了一顿,还把我逮的蝈蝈全倒进了粪池里。母亲一边做着一家七口人的饭,一边掉眼泪,也不敢和父亲顶嘴。那时的封建家长制相当严重。
这件事过后,我就失去了吃蝈蝈的想念,真的,我到现在再也没有吃蝈蝈了,虽然它很香很好吃。
童年的记忆更多的是无忧无虑和天真活泼。但是,生产队长的凶样子和父亲的家长作风也给我留下深深的阴影。我爱我的童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