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是什么?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一、一词多义: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
军
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二、通假字
1、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
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距”本义为鸡距,是成年公鸡的一个脚指,左右相对,交配时卡在母鸡的背上。故而,此时“距”应当作“卡”解,即卡住关口,禁止通行。)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⑴沛公军霸上(驻军)
⑵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
⑶不可不语(告诉)
2、名词用作状语
⑴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
⑵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⑶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
扬雄《法言》云:“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爱奇”思想,不以成败论英雄,才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项羽形象。而鸿门宴是项羽一生成败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司马迁浓墨重彩地再现了这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