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诙谐讽刺类的成语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7-16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3万
展开全部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面是我整理的表示诙谐讽刺类的成语,欢迎阅览。

  表示诙谐讽刺类的成语1

  1、他真是神通广大,这么容易就当上了销售部经理。

  “神通广大”是用来形容本领特别高强,几乎无所不能。本为褒义,有时用于讥讽。

  2、你今天的手段就是叫诡计多端的顾问先生知道了,他也一定佩服得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本为佛教礼仪,后用比喻心悦诚服到了极点。本为褒义,也时也含诙谐意味。

  3、这样看来,邮递这条路是要断绝了,刊物也就不免寿终正寝了。

  此成语泛指死亡,也比喻事物的消亡。今常含讥讽义。

  4、马而立整天衣冠楚楚,即使到郊区去植树,身上也不见半点污泥。

  此成语形容穿戴整洁漂亮。本来用作褒义,现有时也作谐谑。

  5、你想说什么话,我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用作敬辞,但有时也含有调侃意味。

  表示诙谐讽刺类的成语2

  (1) 阿堵物:西晋的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耻于言钱,钱被称为“阿堵物”。后人指为钱的别称,有讽刺意义。

  (2) 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3) 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

  (4) 伴食宰相: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5) 补阙灯檠: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6)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轻下重,扳倒后自己能竖立起来。现多用于讽刺巧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7) 吹大法螺:法螺:做佛事时用的乐器。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后借以讽刺吹牛皮,说大话。

  (8) 大人先生: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9) 对牛鼓簧: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10) 伏猎侍郎:侍郎:古代官名。后用其讽刺读别字的官员。

  (11) 贵人多忘事:高贵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态度傲慢,不念旧交,后用于讽刺人健忘。

  (12) 何见之晚:为什么到现在才见到它?讽刺人孤陋寡闻。

  (13) 滑天下之大稽: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14) 话里带刺: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同“话中带刺”。

  (15) 话里有刺: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同“话中带刺”。

  (16) 话中带刺:指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

  (17) 夹枪带棒: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18) 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

  (19) 金口玉言: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20) 荆人涉澭: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21) 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22) 口谈道德,志在穿窬: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嘴上在讲仁义道德,心里却在想着翻墙越壁偷东西。常用以讽刺伪君子。

  (23) 冷嘲热讽:冷:不热情,引伸为严峻;热:温度高,引伸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24) 溜之乎也:溜走(讽刺的、风趣的说法)。

  (25)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装扮成人样。比喻虚有其表而无真本领。用来讽刺投靠权势窃据权位的人。

  (26)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27) 沐猴冠冕: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28) 沐猴衣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29) 难弟难兄:形容两兄弟都好,难分上下。现也反用,讽刺两兄弟都坏。同“难兄难弟”。

  (30) 旁敲侧击:侧:旁边;击:敲打。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31) 袍笏登场: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中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32) 乞儿乘车:讽刺官职提升得快的话。

  (3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34)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5) 窃钩盗国: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36) 窃钩窃国: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37)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38) 钦差大臣: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39) 仁人君子:仁:仁爱。旧称好心肠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语讽刺伪君子。

  (40) 三不开:旧时讽刺那些懦弱糊涂,不敢有所作为的官僚。

  (41) 三寸鸟,七寸嘴: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42) 三旨相公: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43) 伤言扎语:方言。指说讽刺话。

  (44) 身在江海,心驰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45)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46)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47)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48) 诗礼发冢:一边念着《诗经》、《周礼》,一边去挖坟盗墓。原是讽刺儒家倡导仁义的虚伪性。后用以讽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49) 说风凉话:站在事件之外说讽刺性的话。

  (50) 太平无象: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51) 踢断门槛:由于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门槛都踢断。讽刺那些溜须拍马的走狗们。

  (52) 文选烂,秀才半:文选:指《昭明文选》。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可以成为半个秀才。讽刺科举取士的话。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

  (53) 五丈灌韮:用来讽刺那些思想保守,守着老一套,拒绝接受先进经验的人。

  (54) 俨乎其然:十分严肃正经的样子。带有讽刺意味。

  (55) 一板正经:正经:端庄正派。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56)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57)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58) 衣冠沐猴:冠:戴帽子;沐猴:猕猴。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59) 猗欤休哉:猗欤:叹词,表示赞美;休:美好。多么美好呀!原为古代赞颂的套话,现多含讽刺意味。

  (60) 以刺世事:以:表示目的的连词。来讽刺当世之事。

  (61) 以宫笑角: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62) 援古刺今:引述故事古义以讽刺今事。

  (63) 者也之乎:者、也、之、乎都是古汉语里常用的虚词。指讲话或写文章咬文嚼字。含讽刺意。

  (64) 正人君子: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65)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66) 郑人实履: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67) 之乎也者: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68) 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69) 主文谲谏: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70) 钻研故纸:故纸:指文籍,古书。讽刺脱离实际,一味读古书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