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8-12 · TA获得超过98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8万
展开全部
  《战国策》凡三十三卷,杂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 宋、卫、中山诸国军政大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 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文章不是一人所作, 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也可能有若干篇章是秦汉间人所作。最后由西汉刘 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表现 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 肯定举贤任能,在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不过,《战国策》的思 想内容又比较复杂,所记人物也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既有讲权术谋诈,图个 人功名利禄的朝秦暮楚之徒,也有“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之士( 《赵策三》)。《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 起。“士贵耳,王者不贵”(《齐策四》)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书 中大量描写策士奔走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令“所在国重,所去国轻”(刘向 《战国策叙录》)的重要作用和社会地位,可以说是一部士阶层,尤其是策士行 迹的生动写照。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 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 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勇毅之士如聂政、荆轲、高 节之士如鲁促连、颜斶等等,都个性鲜明,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代表了士 的不同类型。由于作者对这些人物心仪不已,颇为倾慕,甚至不惜脱离史实,以 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战国策》中,不是史实,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颇 多。如书中用力极深,描写得极成功的人物苏秦,其事迹言论有不少就是虚构的。 至于在具体描写中,虚构的手法更为普遍,也更进一步。如《秦策一》写苏秦夜 读,引锥自刺及慨叹之语,夜室独语,有谁知道,显然是作者根据传闻虚拟而成。 而《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看见徐公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不仅表现了邹忌内心的活动,而且涉及心理活动的过程, 接近人物的心理描写,显系出于作者的想象。夸张虚构不合史著的要求,但却使 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 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如《燕策三》记燕太 子使荆轲刺秦王,其中田光自刎以明不言,樊于期自刎献头以图报仇,易水送别, 秦廷献图行刺等情节,出人意表,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 格得以生动展现。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在《战国策》中很突出,如《秦策一》中, 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 都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而对苏秦归来时“羸縢履蹻,负书担橐, 形容枯槁,面目犁(黧)黑,状有归(愧)色”的外貌神情描写,绵密细致,极 为传神。

  《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 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 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如《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写冯谖 弹铗而歌,焚券市义、营造三窟的事迹,冯谖一生的主要事迹尽在一篇中,人物 形象和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类作品,显示了由《左传》编年体向《史记》 纪传体的过渡。

  《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学成就的重 要方面。其中策士廷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 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已演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其文章艺术风 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可说是《战国策》说辞的 主要特色。

  战国时代,君德浅薄,多庸主暴君,游士为说服君相,说辞大都不以直接方 式,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 地达到辩说的目的。《楚策四》载庄辛说楚襄王,庄辛针对楚襄王淫逸侈靡、不 顾国政而进谏,说明国君如此行径必遭杀身之祸。他运用四种譬喻,即蜻蜓为五 尺之童所黏捕,黄雀被王孙公子射杀,黄鹄被射者用网罗捕获,蔡灵侯因放荡逸 乐被楚大夫发用绳索捆缚。四种譬喻,由小到大,逐渐过渡到楚顷襄王本身,指 出其所作所为,正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形象生动,引喻谐调,气势充沛,说理 充分。再如《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从切身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喻 示所要阐述的道理,贴切深刻,饶有风趣,很有说服力。

  《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寓言的巧 妙运用,成为《战国策》文章的一大特点。如《燕策二》苏代以鹬蚌相争,说赵 惠王不应伐燕,以免强秦坐收其利。这类例子《战国策》中俯拾皆是,如“画蛇 添足”(《齐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南辕北辙”(《魏策 四》)等等。这些寓言大都即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用具 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表现出极强的艺术力量。

  《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 比有关,如《赵策三》“鲁仲连义不帝秦”,列举了周烈王之斥齐威王,殷纣王 之醢鬼侯、脯鄂侯、拘文王,齐闵王之欲仆妾邹鲁等,肆意夸张铺隐,极言尊秦 之害。又如《齐策一》记苏秦说齐王合纵,极力夸张渲染齐国之强,临淄之胜, 排比对偶层出不穷,文辞瑰丽多姿。

  与其游说之辞一样,《战国策》的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苏秦始将 连横”(《秦策一》)写苏秦说秦王不行时的狼狈之状,发迹后路过家乡时的踌 躇满志,“荆轲刺秦王”(《燕策三》)写荆轲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壮,都是典 型的例子。《战国策》叙述语言有时描写相当精细。苏秦刺股(《秦策一》), 触龙入朝(《赵策四》),邹忌窥镜(《齐策一》)等,写的都是琐屑细节,却 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荆轲刺秦王的场面,描写人物动作神情,极为细 致传神,荆轲的豪迈暇豫,秦王的惊慌失措,殿上殿下的混乱惊扰,这些顷刻间 发生的惊险紧急场面,作者一一道来,清晰详尽,有条不紊,如同电影镜头,作 者对叙述语言运用之娴熟,令人惊叹。

  《战国策》文章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 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