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闷气跟发火哪个对身体危害大
生闷气跟发火哪个对身体危害大
生闷气跟发火哪个对身体危害大,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我们在迎接这些问题的时候,有些人是消极的,而有的人是非常的快乐乐观的,以下是关于生闷气跟发火哪个对身体危害大。
生闷气跟发火哪个对身体危害大1
其实两种都是会对我们的身体照成危害的,保持愉快的心情才是我们最重要的。
生闷气的巨大危害!
生气发怒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主要是对于人体的各脏器产生严重的危害,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点,针对于心脏,心脏的劳累程度会比平时增加一倍,也就是说,人体生气发火的时候,产生大量的激素,刺激心脏过快的波动,血压升高,很容易造成的,老年患者出现脑出血,心肌梗塞等等一些意外。
第二点,肝脏,肝脏的会比平时更加努力的工作,而造成的肝脏的损伤。第三点,胃肠道,表现为功能紊乱,容易出现腹泻,甚至胃疼痛、黏膜充血,甚至出现严重的打嗝、反酸、呕吐等等。
第四点,针对于乳腺、甲状腺,这些腺体会造成的激素分泌的紊乱,而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乳房会出现相关的问题,而表现为乳腺增生等,所以临床上应该注意。
生气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男性和女性有所不同。生气根据暴怒和生闷气的不同,可以引起肝阳亢盛和肝气郁结两种证型。对于肝阳上亢型的暴怒多会引起头晕、头痛、口苦、咽干、两肋部疼痛、咳吐鲜血等,对应到现代医学则为会导致脑出血、肝脾破裂等病。
若为生闷气,男性多会引起肝脏出现结节囊肿,女性则会在肝经上出现多种病症,如乳房胀痛、月经延期、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头晕、腹部胀气、反酸、腹泻、下腹部疼痛等。对应到现代医学,多为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月经周期不规则、卵巢囊肿、甲状腺结节等。
根据以上两种证型不同,应分别给予平抑肝阳和疏肝解郁治疗。经常生闷气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损害肝脏,引发肝脏发生病变;还有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导致胸闷、胸痛、胸胀等问题;还会导致忧思多虑、失眠多梦、精神不佳,引发更多隐患。建议您寻求发泄方法,多沟通倾诉。
生闷气的危害很多,尤其是对于女性。生闷气会造成肝脏升发条达功能欠佳,肝郁化火引起肝火上炎,导致头晕头痛。肝经不通则会出现不通则痛,女子出现乳房疼痛、痛经,男性出现胆囊炎、目赤肿痛等。
中医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所以肝郁克脾会导致脾胃消化功能不足,出现消化不良、腹胀、嗳气、口苦、每于生气时腹泻等。
发火对身体危害
1、损伤肝脏。
人在发怒时,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物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血糖上升,脂肪酸分解加强,血液和肝细胞中的毒素也相应增多。
忠告:生气的时候喝杯水。水分可促进人体内游离脂肪酸的排出,降低毒性。
2、长斑。
在发怒的时候,血液会涌到头上,所以血液中的氧含量会减少,毒素增加。毒物会刺激毛囊,导致毛囊周围不同程度的炎症,导致色斑问题出现。
推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做深吸气,双手平举,调整身体状况,将毒素排出体外。
3、大脑细胞加速衰老。
脑部的血流过多,会增加脑部的压力。在这个时候,血液中所含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对脑细胞来说,不是一剂“毒药”。
推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做深吸气,双手平举,调整身体状况,将毒素排出体外。
4、胃部溃疡
发怒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直接作用于心血管,导致胃肠血流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严重时还可导致胃溃疡。
推荐:每天多按摩胃部,缓解不适。
5、低氧心肌
大剂量的血液冲刷脑部和面部,会使供给心脏的血液减少而引起心肌缺血。心为满足身体的需要,不得不加倍劳动,于是心跳变得越来越不规律,甚至更致命。
忠告:尽量微笑,回忆那些快乐的事情,能让心跳恢复节奏,使血流趋于平缓。
6、引起甲亢。
怒气可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使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多,长期就会引起甲亢。
忠告:坐好,闭上眼睛,做深吸气
7、肺部损伤
心情激动时,呼吸也会急促,甚至出现换气过度的现象。肺泡会持续扩张,没有时间收缩,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放松与休息,因而危及肺的健康。
推荐:集中注意力,深、慢的呼吸5次,让肺泡得到休息。
8、损害的免疫系统
在发怒的时候,大脑会命令身体产生一种从胆固醇转化成的皮质固醇。如果这些物质在体内积聚太多,就会阻碍免疫细胞的活动,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忠告:回想自己做过的好事,尽量平静。
生闷气跟发火哪个对身体危害大2
【生闷气=创造邪气】
咱们强调过很多次了,情绪波动会导致气血脏腑运行跟着变化,和别的情绪不同,生闷气诱发的波动尤其大。生闷气相当于给身体施加一种负面的压力,就好像天空中多了一层乌云,清澈的水里多了一团浑浊,清新的空气里多了一些雾霾,这种压力一旦形成,会引发身体一系列变化。
常见的有:心跳加快,头脑发热,甚至浑身刺痛,脾胃气机失调(食欲饭量下降),心烦气躁,难以入睡,甚至委屈流泪,抑郁轻生,孤僻逃避。
任何东西的产生都不会自己消散,闷气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主动去释放疏导消化掉,那就可能转化为别的形式存在,比如:
郁气,这个伤肝,导致肝郁,疏泄失调,会往气滞血瘀方向发展;
内火,灼烧脏腑经络,有的出血,有的引发欲火纵欲,还有的引发前列腺、尿路感染尿频,溃疡,炎症,糜烂等症;
怨恨,这实际上为性格上的某些扭曲埋下了种子,当闷气变成怨恨之气,人就容易走极端,要么奋发图强,要么...
有形之物,有都是从无产生的,闷气虽然是无形的一种情绪,实则会导致浊气的形成,这个浊气长期积累则成有形之物,平时见到的各种囊肿,增生,结节,甚至肿瘤,相当一部分和此有关。
生闷气有无积极意义呢?“百病生于气”,一点都没有,纯粹是在伤害身体。
总的来讲,生闷气的过程实则在创造邪恶之气,这股气破坏了身体和平的运作环境,带来以上种种并发症。当然,也不是说生一次闷气,身体就出问题了,这需要一个过程,当超出一定的频率,量变引起质变,就容易产生生理性病变了。
【为何会生闷气?】
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和性格有关,此点开头提到了,此类性格的朋友也很痛苦,要改变性格,有难度,毕竟性格不像外表,还能整容啥的脱胎换骨呢。换个角度,假如性格可以改变,那有很大几率,你不再是你了,性格也是一个人的标志。
还有的是,受外界环境所迫,比如面对领导的误解和责备,面对客户的刁难和苛责,面对丈母娘的各种要求...等等,都容易一个人默默哀叹生气。
有的`是身体原因导致的无法言说之痛,只能默默一个人承受,特别是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时常受其折磨。
不管何种原因,如果发现自己经常生闷气,要引起重视了,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其伤害会更明显。
生闷气跟发火哪个对身体危害大3
如何改善?
问题的改善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纯吃点药就行的,这是很多人的误区,总是急急忙忙发信息过来,让推荐吃什么药?沟通发现,之前吃过很多药了,都不管用,或者管用一会,药一停又反复,所以,吃药管用么?
如果吃药能解决一切,那就不会有那么多慢性病了,反流,淤堵,抑郁,绝非光吃药就行的。一棵树,光浇水施肥就能开花结果么?其生长的土地如何,环境如何,有无阳光,都是要考虑的。一味求助药物,急切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身体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为咱们急就好的快,能做的就是创造利于恢复的环境,“慢就是快”不妨好好理解下。
⑴先弄清楚“生闷气”原因。
可以总结下,从几岁开始爱生闷气,因为什么事生气,持续多久,造成了什么后果,是如何缓解的。。。这样,就能明确自己生闷气的原因,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⑵针对性格问题。
之前有发过性格的文章,提到:性格改变难,但可以微调。
提升认知和格局,精神层次上来了,就能有效的驾驭性格的缺陷,具体讲,无非多读书,多思考,多领悟,多经历,增加阅历,多总结,让其沉淀为自己的一部分;
试着改变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有些事看起来气人,实则改变的动力,“不爽就变,变则通”,古今通用;
保持适当距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距离确实产生美,产生吸引力,包括亲人,爱人之间,距离大小自己把控;
坚定本心,然后以感恩、宽容、隔岸观火的心态,包容一切,想象下:你就是大海;
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管是年轻还是中年还是老年,有助于保持一份超脱世俗的心,不被凡尘琐事所蒙蔽心智,自然豁达。
⑶针对外界诱发因素。
这个原因导致的生闷气,相对来说,还是好解决的,有明确源头,就针对源头做文章。无非是改变与被改变,接受与被动接受,留下还是离开的问题,舍与得的一种衡量。
⑷塑造适合自己的环境。
这个是要重点强调的,如果经过种种努力,还是爱生闷气,无能为力了,跳不出这个坑,咋办?
一是明确在何种环境下不会生闷气,心情愉悦享受;
二是想办法塑造这样的环境,比如实在忍受不了,就离开吧;
三是有人可能会说,身不由己,怎么说呢?人虽然不是万能的,但作为天地间目前唯一开智的高级生物,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或者说人难得活一回.....都可以鼓励自己努力争取下,时间是很奇妙的容器,不管你往里放入什么,都会产出某种形式的回报。
⑸生闷气时的疏通技巧。
要改变生闷气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那生闷气时,为了避免伤害身体,有何好的疏通技巧呢?
勇敢倾诉,只要说出来,就不是闷气了,因为不再闷着了;
发泄,想办法让这股“邪气”释放出去,可以是运动健身出汗,可以是唱歌大吼发泄,可以吵架发泄...
坚持按摩两个穴位,膻中穴,太冲穴;
做深呼吸,但呼气时用嘴,而且发“虚”字音,还有一些导引术,过于复杂不多说;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⑹由生闷气导致的后遗症。
此种情况,针对的是因为长期生闷气,已经导致很多身体问题了,比如囊肿,各种堵塞,疼痛,结节,胃炎,溃疡,糜烂等等。
首先,明确一点,这些都是信号,证明了生闷气的巨大危害,要重视起来。
其次,不宜过分敏感,总觉得自己要得大病了,要完蛋了,遇到过不少这种想法的,做个全面体检,相信检查报告;
然后,要积极扭转局面,光害怕担心毫无用处,积极的去改善诱发因素,即如何少生闷气;
最后,针对炎症、溃疡等,需要吃药介入,辅助调理,但要重视调节情绪,改善“生闷气”的习惯,不能光依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