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氏起源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杨姓的来历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2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
杨姓氏的由来 【杨】(yáng) 1.出自姬姓,周宣王有子名尚父,封于杨(今湖北襄樊一带),其后以地为氏。 2.出自姬姓,周成丹之弟叔虞之后有封于杨者,其后以地为氏。 3.隋初有杨义臣,本为尉迟氏,因其族有为乱者,改姓杨氏。 /杨朱:战国初魏人,为先秦诸子之一,主张“贵生”、“重己”。杨坚:(541―604)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仕周为随州刺史,袭隋国公,周静帝时以大丞相辅政,后代周称帝。
出自百度百科……
(我姓杨)
”杨”姓氏的由来? 杨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Z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Z,字叔向,又称叔Z,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二、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
三、郡望堂号
【堂号】
1、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2、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郡望】
1、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2、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3、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四、历史名人
杨 业:又名继业。北宋名将,曾败契丹十万之众于雁门关。
杨延昭:北宋名将,杨业之子,号称杨六郎。
杨 炯:唐代著名诗人。十二岁被称为神童,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杨 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杨 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方言》、《太玄》、《法言》等,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杨深秀:......>>
“杨”姓氏 的来历 一、姓氏源流 杨(Yáng 杨)姓源出有七: 1、出自姬姓,为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春秋时杨灭于晋国,成为晋国羊舌的封地。晋武公(燮的10世孙)封次子伯侨于杨,称为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2、出自姬姓,为杨侯伯侨之子裔孙羊舌突之后,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伯侨之孙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字叔向,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为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伯石有子逃于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省),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 3、出自姓杨国说。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载,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4、出自杨孙孑遗说,为秦穆公时大夫杨孙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以祖名姓杨,称为杨氏。 5、出自汉末时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6、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省梅州后改姓杨。又据《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等等。 7、出自他族改姓杨氏。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三字姓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下令改为杨氏。 得姓始祖:杨伯侨。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后来做了晋侯,又传了十代,至晋武公,武王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称杨侯。这样,杨伯侨就成为杨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冯翊(今大荔),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姓人迁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向东南迁至今江西省一带;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的杨姓,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之际,已有杨姓人迁居四川,尚书仆射杨璇,迁居浙江会稽。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姓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姓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姓人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姓杨,另弘农杨震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姓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姓有迁朝鲜半岛者。宋时,有杨无敌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居贵州播州,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姓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杨姓人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迁居地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近代以后,又有杨姓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如今,杨姓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杨姓的分布规律,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 三、历史名人 杨 朱:字子居,战国初魏国......>>
百家姓杨姓的来历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
百家姓中的杨起源于哪里 杨姓来源:(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号曰杨候,后并于晋,因以为氏。(2)为五代十国时氏族姓氏。据《晋书》云:氏有杨氏,世居仇池。(3)为南北朝时鲜卑族改姓。(4)据《唐书》载,杨光远,西突厥沙陀部人,别为杨氏一派。(5)杨一作“扬”。汉杨雄《自叙》云:叔向食采于杨氏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扬石。此扬氏邑即位杨邑。
百家姓中的杨起源于杨邑,在今山西省。
杨姓起源于? 杨姓是当今中国第六大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在台湾排名第十。杨姓出自姬姓,出自西周。周宣王姬静之子尚父,被周幽王封在一个名叫杨的地方,建立了杨国。到春秋时期,杨国被晋国所灭,杨国的后人就以国为姓,从此姓杨。而晋国灭杨以后,将杨分给了晋武公的孙子突,突被称为“羊舌大夫”。突的孙子叔向,生了个儿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 发展和演变:杨石于晋国六卿之乱时被杀,他的后裔逃到弘农、华阴,逐渐发展,成为现在杨姓的最主要的一个支派。此外,杨姓也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的姓或由少数民族改姓形成的。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县等。其他名人尚有:杨振宁。
杨姓起源参考之三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Z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Z, 字叔向,又称叔Z,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 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 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 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 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Z的封地。被封于杨 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就这样
有关“杨”姓氏起源的演讲稿 杨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西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领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带,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为唐侯。
因唐地临晋水,由此为晋(诸侯)国,叔虞即为晋开国之君。至春秋时,晋国内乱,晋武公(叔虞后裔西周第九代君夷王姬燮之十世孙)灭z侯统一晋国。武公死后,其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献公相继灭周围诸小国,包括杨国。献公封其二弟伯侨领地于杨,以地取姓即为杨姓。由此伯侨成为杨氏得姓始祖,距今约2600多年。
另一说:“周宣王(姬静,也作靖)儿子尚父,幽王时封为扬侯,为晋所灭,其后为氏焉(古代“扬”通“杨”)。”意即宣王小儿子尚父,其兄幽王封其地于扬,建扬(诸侯)国。春秋时扬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矩今也约2600多年。另据《史记・晋世家》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记载,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Z(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
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顷公灭了势力日益强盛的羊舌氏等氏族(Z为突之孙,Z之子名伯石),伯石之子遇其时逃难于原毕国所在地(今陕西西安、咸阳以北,原是周文王姬昌子孙的封地),复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史载此杨姓为杨氏正宗源头,距今约有2500年左右。其后裔定居于弘农、华阴一带(河南西北、陕西东部渭河下游一带)繁衍生息,故华阴成为杨姓郡望。秦汉以后播迁全国各地的杨氏宗支,许多均源自关西(潼关以西)弘农、华阴。杨姓始出于晋国,春秋末期晋国六卿逐渐强盛,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368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卿(诸侯)瓜分成韩、赵、魏三国地盘,史称“三晋”。故有杨姓“源于三晋,望出弘农”之说。但几说均可证杨姓出自姬姓。
此外尚有三说,且不论哪一说,其源均为黄帝后裔,周朝王室。姬姓杨氏占所有杨氏的主流。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2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
杨姓氏的由来 【杨】(yáng) 1.出自姬姓,周宣王有子名尚父,封于杨(今湖北襄樊一带),其后以地为氏。 2.出自姬姓,周成丹之弟叔虞之后有封于杨者,其后以地为氏。 3.隋初有杨义臣,本为尉迟氏,因其族有为乱者,改姓杨氏。 /杨朱:战国初魏人,为先秦诸子之一,主张“贵生”、“重己”。杨坚:(541―604)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仕周为随州刺史,袭隋国公,周静帝时以大丞相辅政,后代周称帝。
出自百度百科……
(我姓杨)
”杨”姓氏的由来? 杨
一、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Z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Z,字叔向,又称叔Z,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二、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
三、郡望堂号
【堂号】
1、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2、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郡望】
1、弘农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汉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恒农郡。
2、天水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
3、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此支杨氏,其开基始祖为韩襄王将领杨苞。
四、历史名人
杨 业:又名继业。北宋名将,曾败契丹十万之众于雁门关。
杨延昭:北宋名将,杨业之子,号称杨六郎。
杨 炯:唐代著名诗人。十二岁被称为神童,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杨 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杨 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方言》、《太玄》、《法言》等,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杨深秀:......>>
“杨”姓氏 的来历 一、姓氏源流 杨(Yáng 杨)姓源出有七: 1、出自姬姓,为晋武公(唐叔虞之子燮的十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春秋时杨灭于晋国,成为晋国羊舌的封地。晋武公(燮的10世孙)封次子伯侨于杨,称为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2、出自姬姓,为杨侯伯侨之子裔孙羊舌突之后,以邑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伯侨之孙突食邑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字叔向,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范村东古城一带),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为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强宗祁氏、羊舌氏,伯石有子逃于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今属陕西省),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山西杨氏。 3、出自姓杨国说。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载,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4、出自杨孙孑遗说,为秦穆公时大夫杨孙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以祖名姓杨,称为杨氏。 5、出自汉末时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6、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省梅州后改姓杨。又据《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等等。 7、出自他族改姓杨氏。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三字姓莫胡卢氏被北魏孝文帝下令改为杨氏。 得姓始祖:杨伯侨。周朝初年,周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继位,因有“桐叶封王”之金口玉言,其弟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唐叔虞之子燮后来做了晋侯,又传了十代,至晋武公,武王之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次子伯侨则被分封于杨,称杨侯。这样,杨伯侨就成为杨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冯翊(今大荔),后又有迁至今山西霍州,尔后繁衍至今河南境内。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姓人迁江汉地区(今湖北省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向东南迁至今江西省一带;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往江苏、安徽的杨姓,这样杨姓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秦汉之际,已有杨姓人迁居四川,尚书仆射杨璇,迁居浙江会稽。魏晋南北朝时期,除著名的弘农杨姓世居陕西华阴,氐族杨姓世居甘肃仇池外,已有不少杨姓人因社会动荡之故而向江南播迁,也有不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改姓杨,另弘农杨震十世孙杨惠嘏任太原郡守,其玄孙即为隋文帝杨坚。唐末为避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姓再次大批南迁,这一时期,杨姓有迁朝鲜半岛者。宋时,有杨无敌杨业居山西太原,杨贵迁居贵州播州,由此可见,到宋代时,杨姓已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其播迁的中心。元朝末年以后,以广东、福建、浙江沿海为移民海外的原居地,杨姓人便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海外移民,迁居地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各国。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绍兴人杨云川曾随军渡海至北婆罗州(今马来西亚河巴州),并与当地酋长的女儿结婚,公主后因杨云川遇难而投海殉节,在当地传为佳话。清代乾隆年间,福建沿海人杨阿秋去印度经商,并修建了一座中国城,近代以后,又有杨姓去欧美或澳大利亚定居。如今,杨姓在我国分布极广,尤其在长江流域的省份分布最多,杨姓的分布规律,历史上最初由黄河中游、华山脚下向四周播迁,以及由北方向南方播迁,海外则以东南亚为主。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 三、历史名人 杨 朱:字子居,战国初魏国......>>
百家姓杨姓的来历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
1世,黄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为诸侯(有熊国君)。母曰附宝,视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有孕,24个月,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国于有熊,故号为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纳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嚣、龙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节,生休及清;三妃彤鱼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恶而德充,生苍林、万阳。其众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桥山,年110岁,传子玄嚣。
2世,玄嚣:名挚,黄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临华清之祥而生帝。黄帝之世,降清江水,邑于穷桑,故号穷桑氏。国于青阳,因号青阳氏。以金德王天下,遂号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寿100岁,葬于云阳,故后世又曰云阳氏。生子曰娇极。传位于兄昌意之子高阳,是为颛顼。
3世,娇极:玄嚣子,未继位。生子麦嗣位,是为帝喾。
4世,帝喾:娇极子,名(俊-亻)。生而祥灵,年15,佐颛顼帝受封于辛。年30,以水德代高阳氏为天子。以其肇于帝,故号高辛氏,都于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与帝礼祀上帝而生稷;陈锋氏女曰庆都,有赤龙之祥,孕14月,而生尧于丹陵;有娥氏女曰简狄,祈于高襟,有飞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仪,生子挚。帝喾在位70年崩,年105岁,葬于顿丘。子挚嗣立。
5世,后稷:名弃,母有邵氏女,曰姜螈,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而不践;徙置平林,适会山林
多人迁之;又弃之渠中冰上,飞鸟以翼覆之。姜螈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因初欲弃之未果,因名为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则之。帝尧闻之,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封于邵,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卒,子檠玺立。
6世,檠玺:后稷子,袭父职,务稼穑。
7世,叔望:檠玺子,袭父职,务稼穑。
8世,不窟:叔望子,当夏太康政衰失国,不窟不务稼穑,遂失其官,逃窜西北戎狄间。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刘。
10世,公刘:鞠子,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迁国于豳,百姓怀之,多从而保焉。周道之兴,实自此始。公刘卒,子庆节立。
11世,庆节:公刘子,国于豳。庆节卒,子皇朴立。
12世,皇朴:庆节子,嗣位豳国。
13世,弗差:皇朴子,嗣位豳国。
14世,毁喻:弗差子,嗣位豳国。
15世,公非:毁喻子,嗣位豳国。
16世,辟方:公非子,嗣位豳国。
17世,高圉:辟方子,嗣位豳国。
18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国。
19世,亚圉:侯侔子,嗣位豳国。
0世,云都:亚圉子,嗣位豳国。
21世,太公:云都子,嗣位豳国。
22世,组绀:太公子,嗣位豳国。
23世,诸益:组绀子,嗣位豳国。
24世,公叔祖:诸(幸攵皿)子,嗣位豳国。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扰,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之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幼,尽归古公于歧下。及其傍国,闻古公贤,亦多归之。古公有长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太任生子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二人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古公卒,季......>>
百家姓中的杨起源于哪里 杨姓来源:(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广韵》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号曰杨候,后并于晋,因以为氏。(2)为五代十国时氏族姓氏。据《晋书》云:氏有杨氏,世居仇池。(3)为南北朝时鲜卑族改姓。(4)据《唐书》载,杨光远,西突厥沙陀部人,别为杨氏一派。(5)杨一作“扬”。汉杨雄《自叙》云:叔向食采于杨氏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扬石。此扬氏邑即位杨邑。
百家姓中的杨起源于杨邑,在今山西省。
杨姓起源于? 杨姓是当今中国第六大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在台湾排名第十。杨姓出自姬姓,出自西周。周宣王姬静之子尚父,被周幽王封在一个名叫杨的地方,建立了杨国。到春秋时期,杨国被晋国所灭,杨国的后人就以国为姓,从此姓杨。而晋国灭杨以后,将杨分给了晋武公的孙子突,突被称为“羊舌大夫”。突的孙子叔向,生了个儿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 发展和演变:杨石于晋国六卿之乱时被杀,他的后裔逃到弘农、华阴,逐渐发展,成为现在杨姓的最主要的一个支派。此外,杨姓也有一些是少数民族的姓或由少数民族改姓形成的。杨姓一开始在陕西,河南一带发展,从西晋末年开始迁入福建,并于元朝迁入广东。杨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华阴,修武,河内, 扶风,梅县等。其他名人尚有:杨振宁。
杨姓起源参考之三1、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 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 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Z的封地。晋武公 (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 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Z, 字叔向,又称叔Z,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 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 ,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2、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 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3、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 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4、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 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5、以封地为姓。周武王之子(姓姬)叔虞,字子于。周灭唐 (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封地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叔虞(又 称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临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 叔虞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叔虞的后裔有封于杨者。杨,在今山西 洪洞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了晋国大夫羊舌Z的封地。被封于杨 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就这样
有关“杨”姓氏起源的演讲稿 杨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据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和宋代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记载,杨姓出于姬姓,源于晋地之杨国(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西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领地于今山西西南一带,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为唐侯。
因唐地临晋水,由此为晋(诸侯)国,叔虞即为晋开国之君。至春秋时,晋国内乱,晋武公(叔虞后裔西周第九代君夷王姬燮之十世孙)灭z侯统一晋国。武公死后,其长子诡诸继位,为晋献公。献公相继灭周围诸小国,包括杨国。献公封其二弟伯侨领地于杨,以地取姓即为杨姓。由此伯侨成为杨氏得姓始祖,距今约2600多年。
另一说:“周宣王(姬静,也作靖)儿子尚父,幽王时封为扬侯,为晋所灭,其后为氏焉(古代“扬”通“杨”)。”意即宣王小儿子尚父,其兄幽王封其地于扬,建扬(诸侯)国。春秋时扬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矩今也约2600多年。另据《史记・晋世家》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记载,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Z(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
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顷公灭了势力日益强盛的羊舌氏等氏族(Z为突之孙,Z之子名伯石),伯石之子遇其时逃难于原毕国所在地(今陕西西安、咸阳以北,原是周文王姬昌子孙的封地),复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史载此杨姓为杨氏正宗源头,距今约有2500年左右。其后裔定居于弘农、华阴一带(河南西北、陕西东部渭河下游一带)繁衍生息,故华阴成为杨姓郡望。秦汉以后播迁全国各地的杨氏宗支,许多均源自关西(潼关以西)弘农、华阴。杨姓始出于晋国,春秋末期晋国六卿逐渐强盛,公元前4世纪中叶(前368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卿(诸侯)瓜分成韩、赵、魏三国地盘,史称“三晋”。故有杨姓“源于三晋,望出弘农”之说。但几说均可证杨姓出自姬姓。
此外尚有三说,且不论哪一说,其源均为黄帝后裔,周朝王室。姬姓杨氏占所有杨氏的主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