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分期有哪几个阶段?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20年代:
1917年初的文学革命,是户国文学史上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1】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主要影响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
首先是白话文兴起。
接着是各种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闻学社团的蜂起:主要是: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派。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认为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者是现实主义一派。一人生和社会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现实的额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了自然主义。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由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成立,开始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表现作者内心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注重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抨击。其主要作品都侧重自我的表现,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以此作为对现实的不满。
(3)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在北京发起。内部主要形成的是一个诗人群。倡导新格律诗。
其余的还有鲁迅的语丝社,主要是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后来形成“语丝体”对后来的额散文影响很大。
小说:
鲁迅:白话小说,不多言,大家呵呵
这就反映了20年代的小说:
1919年下半年,冰心发表《斯人独憔悴》,开创“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后来多倾向于现实主义,以叶圣陶为代表,形成了“人生派写实小说”;
鲁迅开创“现代乡土小说”
郁达夫等:现代抒情小说
20年代的诗歌:白话诗,郭沫若抒情诗,新月派,象征派(穆木天),无产阶级诗歌(邓中夏)
20年代散文:“随感录”作家群(鲁迅等),“言志派”美文(周作人),还有以上四个文学社的散文
20年代戏剧:五四新戏剧观,“爱美”剧(即业余戏剧,代表田汉)
30年代:
小说:左翼小说(以“左联”为核心,代表:张天翼,萧红,丁玲,矛盾),京派小说(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代表:废名,沈从文),海派小说(最接近读书市场,代表:张资平恋爱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此外,巴金,老舍,“大河小说”不属于上面任何派别
诗歌:
中国诗歌会:中共,无产阶级。主倡大众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后期新月派诗歌,向自由诗发展
散文:幽默的小品散文,“鲁迅风”杂文,京派散文
此外,报告文学兴起,由左联倡导
戏剧: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
40年代:纪实小说、讽刺小说;“七月派”小说和东北作家群的回忆小说;张爱玲等通俗小说;赵树理和孙犁的“解放区小说”;
诗歌:七月诗派(抗日),九叶诗派,歌谣体新诗
散文:报告文学勃兴,杂文继承鲁迅
戏剧:广场戏剧,国统区、沦陷区和上海孤岛“剧场戏剧”。
50~70年代: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三次批判运动(强化阶级意识),毛泽东双百方针,主要是现实主义。
“十七年”:
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农村现实题材,
诗歌:颂歌时代(郭沫若等),“干预生活”,高扬政治热情
散文:意识形态化,双百中审美个性意识复苏
戏剧:功利主义倾向,双百突破带有生活气息,阶级斗争戏繁荣。
1978年以来:现实主义回归与深化:伤痕文学、改革文学;
现代主义;
文学商业化、边缘化;
诗歌:归来诗人;朦胧诗;第三代诗歌运动,个人化写作
小说:寻根小说(知情小说等);
现代主义与“先锋”小说(西方色彩);
“新写实”热潮
散文:悲悼散文、报告文学、散文热。
由上综述,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1】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从晚清的启蒙思潮到五四启蒙思潮;特征:人的觉醒、国民性问题、批判倾向(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关注低层)
【2】白话文学思潮:
批判文言——对汉字的批判、对文言的文化学批判;特征:现代化、民族化
【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主题:人性、社会、革命;
理论有:以人为本、新写实主义、社会主义;
分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和中国传统现实主义;
【4】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诗学体系:强调主观性的艺术本质观、独创性的艺术生成观、自律性的艺术功能观;
主题形态:人性复归、个性主题
传统渊源:人生哲学、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
【5】左翼文学思潮:
基于革命形势,是革命乌托邦的想象方式,理论贡献有:新写实主义、唯物主义文艺观及方法理论、典型理论的引进和阐释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五四文学与新浪漫主义
唯美主义(田汉、闻一多)
早期象征诗,现代派诗歌,九叶诗派
【7】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文学、人性阶级、民族生存
【8】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文学思潮:
五四的平民化倾向,左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倾向
1917年初的文学革命,是户国文学史上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1】五四文学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主要影响的是20世纪20年代的文学。
首先是白话文兴起。
接着是各种外国文学思潮涌入和新闻学社团的蜂起:主要是: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派。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认为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者是现实主义一派。一人生和社会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现实的额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了自然主义。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
(2)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921年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由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人成立,开始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表现作者内心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同时注重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抨击。其主要作品都侧重自我的表现,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以此作为对现实的不满。
(3)新月社:1923年由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在北京发起。内部主要形成的是一个诗人群。倡导新格律诗。
其余的还有鲁迅的语丝社,主要是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后来形成“语丝体”对后来的额散文影响很大。
小说:
鲁迅:白话小说,不多言,大家呵呵
这就反映了20年代的小说:
1919年下半年,冰心发表《斯人独憔悴》,开创“问题小说”;
问题小说后来多倾向于现实主义,以叶圣陶为代表,形成了“人生派写实小说”;
鲁迅开创“现代乡土小说”
郁达夫等:现代抒情小说
20年代的诗歌:白话诗,郭沫若抒情诗,新月派,象征派(穆木天),无产阶级诗歌(邓中夏)
20年代散文:“随感录”作家群(鲁迅等),“言志派”美文(周作人),还有以上四个文学社的散文
20年代戏剧:五四新戏剧观,“爱美”剧(即业余戏剧,代表田汉)
30年代:
小说:左翼小说(以“左联”为核心,代表:张天翼,萧红,丁玲,矛盾),京派小说(远离文学党派性和商业性,代表:废名,沈从文),海派小说(最接近读书市场,代表:张资平恋爱小说,新感觉派小说刘呐鸥),此外,巴金,老舍,“大河小说”不属于上面任何派别
诗歌:
中国诗歌会:中共,无产阶级。主倡大众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后期新月派诗歌,向自由诗发展
散文:幽默的小品散文,“鲁迅风”杂文,京派散文
此外,报告文学兴起,由左联倡导
戏剧: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
40年代:纪实小说、讽刺小说;“七月派”小说和东北作家群的回忆小说;张爱玲等通俗小说;赵树理和孙犁的“解放区小说”;
诗歌:七月诗派(抗日),九叶诗派,歌谣体新诗
散文:报告文学勃兴,杂文继承鲁迅
戏剧:广场戏剧,国统区、沦陷区和上海孤岛“剧场戏剧”。
50~70年代: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三次批判运动(强化阶级意识),毛泽东双百方针,主要是现实主义。
“十七年”:
小说:革命历史题材,农村现实题材,
诗歌:颂歌时代(郭沫若等),“干预生活”,高扬政治热情
散文:意识形态化,双百中审美个性意识复苏
戏剧:功利主义倾向,双百突破带有生活气息,阶级斗争戏繁荣。
1978年以来:现实主义回归与深化:伤痕文学、改革文学;
现代主义;
文学商业化、边缘化;
诗歌:归来诗人;朦胧诗;第三代诗歌运动,个人化写作
小说:寻根小说(知情小说等);
现代主义与“先锋”小说(西方色彩);
“新写实”热潮
散文:悲悼散文、报告文学、散文热。
由上综述,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1】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从晚清的启蒙思潮到五四启蒙思潮;特征:人的觉醒、国民性问题、批判倾向(封建专制、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幸福、关注低层)
【2】白话文学思潮:
批判文言——对汉字的批判、对文言的文化学批判;特征:现代化、民族化
【3】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主题:人性、社会、革命;
理论有:以人为本、新写实主义、社会主义;
分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和中国传统现实主义;
【4】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诗学体系:强调主观性的艺术本质观、独创性的艺术生成观、自律性的艺术功能观;
主题形态:人性复归、个性主题
传统渊源:人生哲学、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
【5】左翼文学思潮:
基于革命形势,是革命乌托邦的想象方式,理论贡献有:新写实主义、唯物主义文艺观及方法理论、典型理论的引进和阐释
【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五四文学与新浪漫主义
唯美主义(田汉、闻一多)
早期象征诗,现代派诗歌,九叶诗派
【7】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文学、人性阶级、民族生存
【8】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文学思潮:
五四的平民化倾向,左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倾向
展开全部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广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1917年到1997年。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
扩展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去把握其发生、发展,要把文学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时,要把文学作为艺术来进行研究。
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同时,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
扩展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去把握其发生、发展,要把文学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时,要把文学作为艺术来进行研究。
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同时,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